初訪美國 5 幸福單車的脫節

「科學並不一定帶來了幸福。」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的一個事實。

我說,美國並沒有全盤移植歐洲的文化,可是它卻帶來了兩股從封建制度里解放出來的新勢力,一是科學,一是民主。這兩股勢力,依我們看來,應當兌現在平民生活的幸福里。可是這個單車的兩輪,走到半路卻發生了齟齬。

齟齬是這樣發生的。美國拓殖時代所養育出來的民主是消極的,是反抗封建的。我在上文中已交待過,美國傳統的民主是出發在對權力和對干涉的反感。人類生活和幸福以個人為中心,個人有他不可侵犯的基本權利,政府不過是用來保障這些權利的工具。這是種對社會消極的看法。可是科學的發達產生了很多複雜的機器,在生產活動中個人變成了一個配件,成果依賴著集體活動的配合。消極的個人主義在這集體生產中無法保持,可是為了生產的效率和技術的進步,人們沒法拒絕這新時代的集體生活,個人和社會在這裡好像是處於對立的地位了,也因之形成了美國文化中的一個裂痕。

為了方便起見,我們不妨把早年美國的民主分成兩派不同的解釋,一是偏重平等,一是偏重自由。在大部分的人民中,尤其是在開墾新土地,在經營農業的獨立小農中,對於民主的看法是著重在平等兩字上。最好的典章就是上述的《獨立宣言》。可是另一方面。科學發達所引起的工業革命在新大陸造成了不少都市。都市居民要求經濟的自由發展,在他們,民主就是這種經濟自由。都市在殖民時代的早年是無從發展的。都市的興起必須靠鄉村在糧食和人口上加以維持。在耕地出產貧乏,勞力沒有過剩時,糧食和人口都不會向都市跑,所以北美在早年並沒有大都市的出現,這一點我在上文中業已提到。可是18世紀的末年,歐洲工業影響到了北美,新興的工業向農業要求原料,因之,農產物在商品化中得到了較高的價值。北美的煙草,棉花,羊毛等大量地流到英國去,把早年殖民地上那種自給自足的農業打破了。都市也隨著逐漸發展成貿易中心。19世紀初葉,工廠制度在北美出現,美國的經濟基礎開始發生重要的轉變。靠海岸的地方和西部的邊區在經濟上分化成兩個地帶。邊區的人民在傳統的拓殖精神中一直在向西發展,而在海濱的都市中則集居了不少靠金融,靠工業起家的財主。當美國要求獨立的時代,這些都市裡的財主們已經近水樓台地握住了政權。代表平民要求的勢力發動了獨立運動,結晶在《獨立宣言》的典章中;可是獨立成功,政權卻落在財主們手上。制定憲法的時候,民主的解釋,由平等觀念一變而成自由觀念。美國的憲法,依比爾德說,實在是一部經濟文件,用來保護特殊資產階級利益的法典。起草《獨立宣言》的傑斐遜根本沒有參加制憲會議。這時平民組織「愛國黨」的領袖帕特里克·亨利拒絕代表弗吉尼亞省去參加制憲會議,因為他說:「我聞著有老鼠。」意思是這會議的味兒不對勁。

這時的新興的資產階級需要發展工業的自由。這裡所謂自由並不是羅斯福所標榜的四大自由,而是19世紀的「經濟自由主義」。經濟自由主義和美國拓殖時代所養成的民主在早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可是發展起來卻分道揚鑣了。經濟自由主義是什麼呢?我們不妨在這裡作一個簡單的摘要:

一、理想的社會秩序是發生於各個人依其特具的才能,追求其一己的利益的活動。一己利益中最主要的是物資的爭取,自由競爭可以使各人充分表現其能力。競爭所得的利益——私人財富的累積——是勝利者的報酬。他有充分的權利可以自由支配他所獲得的報酬。社會只有在給人以這種報酬時才能使每個人竭盡他的才能從事於社會活動,維持這公平的秩序。

二、競爭失敗的人是社會的低劣分子,應該加以淘汰,所以社會上財富分配的不平正是選優汰劣的機構,足以獎勵人民努力上進。

三、政府的責任就在保障個人能自由施展其才能和別人競爭,所以政府對於經濟活動是不應干預的。政府的干預不但可以使競爭者喪失自由的發展,而且阻礙社會選擇其優良分子,也就是阻礙社會的進步。

四、私有財產是社會進步的保障,因為這是社會給予個人努力的報酬,是優秀分子的標誌,所以政府必須予以保護。個人對於他所有財產有支配的自由,貿易是財產所有者之間的自由契約。勞工的被雇也是貿易的一種,僱主決定給予僱工的報酬是僱主的權利。契約的自由政府應當絕對尊重,而且應當阻止僱工對於契約自由的阻礙。

個人主義的傳統民主在表面上是符合於這種經濟自由主義的。可是在自由競爭之中,若不含有平等的事實,財力雄厚的資產階級所享受的自由卻消滅了平民向他們競爭的可能。人類經濟活動在平等觀念中看去應當是每個人生活的提高。正如《獨立宣言》中所說的每個人都有相等的追求幸福的權利。經濟自由主義的基本假定即是達爾文的生存競爭,優勝劣敗的原則,為了一個抽象的進步觀念,剝奪了許多競爭中失敗者的幸福和生存。非但如此,若是競爭者參加競爭的時候沒有平等的機會,所謂勝敗並不根據於個人的能力,而是決定於髮腳的前後。譬如賽跑,起點不同,終點則一,在距離較遠開步的人,即使比別人跑得快,加倍地飛跑也趕不上已等在終點,一步即到的蹩子。這裡顯然是違反了常識所保證的公平。

而且在平等觀念中,最主要的是對人的尊視,沒有人應當比別人低卑,而經濟自由競爭主義不但事實上造下了富者愈富,高高在上,享受社會的機會和尊榮,而且觀念上承認了這些富有者是優越的人才,他們的享受是合理的和必需的。

因之,美國早年民主中所包含的平等和自由的兩種解釋,在基本上是矛盾的了。

美國的憲法里的民主精神是採取經濟自由主義的解釋。最早的政府是握在聯邦政府派的手中,其中最能幹和最徹底保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是漢密爾頓。漢密爾頓和傑斐遜是華盛頓的左右兩手,而這兩人已代表了對於民主的兩種不同的解釋。漢密爾頓最得意的傑作是債券兌現政策。當獨立戰爭期間,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舉行借款,印鈔票來支付國家的費用。當時的士兵和公務員都用這種紙幣給薪。換一句話,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通貨膨脹。據說那時買麵包都得用車子載紙幣。那些平民今天拿著薪水就得去換生活必需品,紙幣價值跌落,生活程度也隨著跌落。漢密爾頓上了台,決定要以票麵價格把那些債券贖回。說來自然是堂皇冠冕的,維持聯邦政府信用當然得從債券做起,可是事實上這些債券已經在極低的價值下集中到了富裕者的手裡。政府若用票麵價值贖回就等於給這些握有債券者幾十倍的利益。而且,當這個決定在國會通過之時,政府方面關防不嚴,這消息早已泄漏出去,於是快船快馬載著許多投機家,向各鄉出發,用賤價收買退伍士兵的債券。這時實價只合票麵價的5%到20%。漢密爾頓這個政策在頃刻之間贈送了富裕者和投機者4000萬元的禮物。這筆賬還是得納稅人來擔負。(可是漢密爾頓自己或是他的太太卻一分沒有沾著光!)他的第二件得意之作是設立聯邦銀行。他的辦法是用私人資本來獲得國家銀行的特殊權利。那時,聯邦銀行的資本是1000萬元,可是政府只供給200萬元。漢密爾頓不但在債券政策中把納稅人的財力白白地送了一筆資金給富裕者,而且更用聯邦銀行的機構去保障這些人的既得利益。更有意思的是聯邦銀行有一筆公積金,它的用處是用來收買銀行自己的股票以防止股票價值的跌落,有損投資者的利益。他更主張利用女工和童工來生產以減低成本。他說:婦女與兒童因工廠而變得有用,兒童的有用期因工廠而提早了。這種徹底的財閥政治在民主的外衣下統治了美國開國的最早的12年。一直到傑斐遜做了總統,創立了所謂弗吉尼亞朝,平民的勢力才一度抬頭。可是財閥政治的基礎已定,在憲法的保護之下,已經逐步可以順利發展了。

美國的自然和社會的環境實在是經濟自由主義最容易發展之地。美國畢竟是一個新大陸,一個移民來源複雜的殖民地。新大陸上有著未經開發的豐富資源,科學一發達,工業一興起,真是個得天獨厚的區域。殖民地上住著沒有傳統束縛的人民,相互之間語言都可以不通,自然說不上道義兩字,自由競爭在歐洲多少還受著傳統身份、社群道德的拘束,自由得不徹底,各種社會主義很早就發生;可是在美國那真可以無拘無束。翻開美國歷史一看,早年工商業間的所謂「競爭」真是無異於「械鬥」,所採取的手段從僱用流氓動武起,一直到欺騙敲詐,無奇不有。在鐵路建築時代,這種競爭表現得十分露骨。官商勾結,買空賣空,投機取巧,名目真是寫不盡。鐵道大王凡德俾爾特以一艘二桅小帆船起家,一生積到1億元的家產。他的手段比海盜還毒辣。有名的伊利鐵路競爭中,朋友之間反覆出賣,使人覺得這些人(儘管達爾文學派願意抬舉他們作優秀的超人),除了金元之外不承認人間還有其他任何價值的存在。在這裡我們不能不想到石油大王的父親的高見了。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