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訪美國 2 貧困的早年

我們是坐了Baltimore and Ohio鐵路的火車從華盛頓到紐約的。這路的終點是在紐約對面的新澤西。新澤西是個工業區,煙囪像梳子一般地排列著,車就在這些梳子里穿來穿去。不像坐New York tral的車,一近紐約就向地下一鑽,黑洞洞的窗外什麼都看不見。從新澤西到紐約要坐渡船,你站在船面上,四面望望:後面是煙霧籠罩下的巨大廠房,海中心是個美麗的自由女神,對岸是曼哈頓一片聳天高樓,像積木般地堆砌著,這幅景象也許是美國文化最簡單的「文摘」。文化聯絡處為我們安排下這個行程,很可以說是想給我們這些東方客人一個文化的下馬威。

這文化的下馬威確曾使我瞠目結舌。後來我寫信給安排這行程的朋友說:「你若是有意要在最短促的時間使我們對於美國有一個深切的印象,你是成功了。」過了有半年多,我又在另一封給她的信上說:「我在新澤西渡船上所獲得的對於美國的印象,曾費了半年才慢慢沖淡了,才慢慢對美國有了一些認識,讓我再加一句多餘的尾語,才慢慢使我喜歡美國。若是以後你還有機會介紹美國給我們東方人士時,我雖則不知道你應當先叫他在什麼地方上岸,但我願意很堅決地向你建議:若必須從華盛頓到紐約,坐New York tral車比坐Baltimore and Ohio車好一些。在地道里進入這大都市,可以使他糊塗一些,不致因曼哈頓的奇觀,誤認為美國之成為美國就在這並世無匹的大都會裡。我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美國不是在紐約這種大城市裡吧?」

當然我絕不敢否認美國具有慶堃在十多年前已告訴我的那種龐大的、超越的創造力。正如我在到紐約時的渡船上和張其昀先生所說的話:「這地理才真是人文的了,你瞧,到處都沒有一塊自然的本來面目,哪一個角里找不到人工加上去的色彩?」可是這種摩天高樓其實只是這偉大創造力的表現,決不能說是創造力的本身,更不是培養創造力的動力。即使我同意美國人的確是具有比其他民族更大創造力的話,我不願意把這種性格作為和煙霧一般同是都市的產物。我更不敢苟同的是那些想得到這種性格的人,在夢裡先造下幾個都市來。上海和紐約相差不多,可是上海並沒有造成有創造力的中國人。都市沒有創造美國,是美國人的性格造出了都市。下半句話,其實還是不確切的,應當是說美國人性格中的一部分表現在紐約那種都市裡罷了。

若是我說在夕陽晚霞里在新澤西望曼哈頓的夜景是人間的奇觀,這「奇」字只是美的意思而已,並沒有半點突然之義,因為每一個中國人到這地方去欣賞這夜景,心裡早已有了準備,都市的偉狀到這裡來證實一下而已。在我們的觀念中,美國是「千百個大上海,小上海」,是都市的集成,典型,標準。在沒有親臨其地之前,在銀幕上所見到的,在百貨商店裡所接觸的,在收音機前所聽到的,凡是可以加上花旗徽號的,哪一件哪一樣不是代表都市生活的?在美國看都市,決不能引起「奇」的感覺,「自然」得很,好像是應該如此,非如此不成其為美國。使這些客人發生驚異的倒是有人說美國的基本精神並不在這種都市文化這句話。

其實,都市之成為美國所具引人注目的特色不過是最近25年的事。25年前住在2500人以下鄉村裡的美國人還佔他們全部人口的一大半。愈往前推,鄉村裡的人數也愈多:1870年,現在七十多歲的老年人出世的時候,74%的人口住在鄉下,若單以種田務農的人說,那時也佔全體職業人口的一半之上;和我們現在的中國相比,差別尚不能說太大。再推上80年,美國獨立方成之時,擁有1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在美國境內只有4個,最大的是紐約,不過3萬人,比現在的昆明還要少6/7。那時5個美國人中有4個是務農的。這還不過150年前的事,「而北美在300年前已經是一個歐洲人民所關心的新世界了」。

也許是因為美國的飛機在我們天空里太熱鬧了,我們似乎不容易保持正確的時間尺度。讓我舉幾個年份把中西歷史配一配: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在中國正當明太祖定都金陵後124年,孝宗皇帝的弘治五年,天下無事。若要找一件比較大的事來相配,只有10年前憲宗皇帝置西廠,緝姦宄的政治設施了。可是一過明代,事情也就多了。明朝的永曆帝被殺後5年,牛頓發現了地心引力(1666)。再隔104年瓦特發明了蒸汽機(1765)。清朝乾隆皇帝開四庫全書館後10年,美國獨立成功(1783)。過了24年,美國赫得遜河內第一艘汽船下水(1807)。7年後斯蒂文生的火車試驗成功(1814),也剛是第一次歐洲大戰開火前100年。又14年美國第一條鐵路,也就是我剛才提到初次送我上紐約的Baltimore and Ohio鐵路築成(1828)。不過那時,有時還得用馬來拉車。我們的國運從那時起走上厄運了。過了12年鴉片戰爭開始,而美國卻正在慶祝電報成功(1840),是第二次歐戰開始前100年。又20年林肯當選總統,而我們卻正遭英法聯軍的攻擊,天津北京失守(1860)。林肯被刺前一年洪秀全自殺(1864)。可是5年後,美國第一條橫斷新大陸的鐵路卻築成了(1869),參加落成典禮的小孩可能到現在還有活著的。下一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創辦他的美孚石油公司,鋼鐵大王卡內基的鍊鋼廠也在這年開始出貨。太平天國失敗後,西太后再度垂簾聽政(1875)的翌年,美國的電話發明成功。美國工業開始大規模發展的25年中,我們卻給日本打了一個敗仗。馬可尼發明無線電時(1897),美國的工商業已成年了,號稱10億金元的摩爾根鋼鐵公司準備出世(1901)。這幾年中,我們是鬧變法,鬧立憲,殺了不少人,最後法未變,憲未立,發生了義和團。這是45年前的事。

這過去的100年事情是真多,因之使我們覺得時間過得特別長。可是我們配合了歷史尺度來看一看,美國的工業是在上一世紀的最後25年中拔腳起步的,是他們的南北戰爭之後的事,也是我們的太平天國之後的事,關於「長毛」的故事,我們還是覺得很親切,那麼工業興起在美國也不能算是有悠久的歷史。何況,美國工業的成年須排在本世紀的初年,是和我們頤和園差不多新的東西。

美國的工業,和工業所造就的大都市,儘管有驚人的成就,以年齡說還是輕得很。現在活著的老年人和中年人,大多數還不致忘記早年熟悉的鄉村生活。立國的精神是蓄積在每個人民的經驗里的,尤其是早年所熏染的習慣和態度里。「三歲到老」是句老話,也是被心理學所證實的原則。因之,若忘記了美國的歷史,被爆發的都市文化擋住了視線,我們會誤解美國的國民性。大企業、大工廠、大都市在美國確有它們的勢力,它們表示了美國的力量,可是只是皮膚和肌肉,並不是骨骼。骨骼還是他們在早年工業尚沒有發達之前,在拓殖時代鄉村生活中所養成的。那種粗放曠達的生活環境養成了獨來獨往,不卑不亢,自負自驕,耐苦耐勞的性格。這性格歸結於他們崇尚平等,愛好自由的精神。美國的創造力並不是憑空獲得的,而是從這種對生活的認真,對自由的愛好中長成的,更因為有了這種性格,這種精神,所以他們所發生出來的創造力並不像西歐日耳曼民族那樣爆發成為人類的破壞和毀滅。我們要認識美國,不在它外表的聳天高樓,而是在它早年的鄉村裡。

現在在中國一提起美國,真像是西天極樂世界,「上有天堂,下有美國」。從美國回來而沒有發財,似乎是件奇事。自然,我也不能不承認美國一般人民的生活程度確是比我們,尤其是戰時的我們中國人,富裕得多(我並不是指在戰爭里發財的人而言)。一個剛從中國的大後方,幾天之內被飛機送到像邁阿密那種花園般的海濱勝地時,怎能不咽一口氣,半天才說得出聲:「美國真富!」我在《旅美寄言》的《一張漫畫》中曾把我最初的印象記下:

我默默地在心上勾出了一張漫畫:美國是真富!

這是一張漫畫:一個小巧的花園,肥健的太太手上拿著一個藥瓶,瓶上寫著維他命A、B、C,半裸著在曬太陽;一個大肚子男人彎著腰在種花;門前停著一輛待租的Taxi。我想將這張漫畫標題為「美國的苦人家」。

美國人自己可以謙虛地說這張漫畫毫無根據,可是我卻覺得美國人很可以驕傲地說,「是呀,我們雖不算富,但是的確已經不像你們東方人一般常受飢餓的威脅了」。我們東方人在現在若是覺得美國的富是值得羨慕的,就該知道美國的富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貧窮中自己打出來的天下。我們看得到的是吃得面孔紅噴噴的老美,看不到的是他們曾在飢餓里掙扎的洋克。

前年感恩節,我在芝加哥休士先生家過節。當我用冰水硬硬地送下一塊又老又生的火雞肉時,主人卻在講給我聽,為什麼在感恩節家家要吃火雞的掌故。據說是當新英倫的移民初到這大陸時,這新大陸有的不是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