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形神和諧的平和體質——養生博採「中庸之道」 第三章 養心,平和體質養生的最高境界

古人曾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一般來說,人的一生中處於逆境的時間大大多於順境的時間。即使是歷史上的帝王將相,生活中的富豪、名人等,各人都有各自的煩惱和憂傷。

可是,平和體質者出現了消極情緒時該怎麼辦呢?遇到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對症下藥」,每個人都有義務、有能力為這些消極情緒找到一劑「良藥」,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法。下面介紹一些心理疏泄的主要方式,供大家參考。

1.發泄的方式

中醫學認為,「郁則發之」,排解不良情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之「發泄」。例如一個人悲痛欲絕或委屈萬分時,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讓眼淚盡情地流出來,就會覺得舒服些。切忌把不良情緒埋在心底。現代研究發現,因感情變化流出的眼淚中含有兩種神經傳導物質,這兩種傳導物質隨眼淚排出體外後,可緩和悲傷者的緊張情緒,減輕痛苦和消除憂慮,所以痛哭一場比眼淚往肚子里咽要好得多。哭是痛苦的外在表現,也是一種心理保護措施,強忍眼淚等於慢性自殺。哭作為一種發泄方式,雖然不「雅」,但卻有它的積極作用。

2.宣洩的方式

情緒壓抑,有時不宜一下子發泄出來,可採取宣散疏導,逐漸發泄的形式。一個人遇到不順心的事,受到挫折,甚至遭到不幸,比如在戀愛中遭到挫折、親朋好友去世、生活中發生重大的事故、工作學習上或家中有不愉快的事等,怒從心頭起,或心中泛起陣陣愁雲時,首先可冷靜下來,控制一下自己的感情,然後找自己誠懇、樂觀的知心朋友、親人傾訴自己的苦衷,或向親人、朋友寫書信訴說苦悶、煩惱。俗話說「旁觀者清」,從親友的開導、勸告、同情和安慰中得到緩解和排遣,消極的苦悶、憂愁和煩惱之情會隨之消散。所以,廣交知心朋友,擴大社會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醫治不良情緒的良藥。另外,在情緒不佳時,可寫詩作賦,撰寫文章,抒發自己的情感,也是疏泄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

3.升華的方式

排除不良情緒最根本的辦法是建立良好而穩定的心理狀態,用頑強的意志戰勝不良情緒的干擾,保持良好的心境。在生活中遇到煩惱,自解自勸,用理智戰勝生活中的不幸。任何理智和情感都可以化為行為的動力,無論是愉快滿意的情感,還是悲痛不快的情感,都能激勵人去工作和學習。人們常說的「化悲痛為力量」就是這種表現。《黃帝內經·靈樞》說:「意志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就是說,有理智,意志堅定者,可統率精神,調和情志,抗邪防病。《黃帝內經·素問》也說:「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意志堅強者可避免不良刺激,增強抗病能力;意志脆弱者,多神怯氣虛,易遭受刺激而發病。事實證明,胸有大志、毅力堅強的人,能夠有意識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4.轉移的方式

各種情緒的產生都離不開環境。避免接觸強烈的環境刺激,有時是必要的,但最好是學會情緒的積極轉移,即通過自我疏導,主觀上改變刺激的意義,從而變不良情緒為積極情緒。例如,一旦遇到煩惱、鬱悶不結時,如果你愛好文藝,不妨去聽聽音樂、跳跳舞;如果你喜歡體育運動,可以打打球、游一游泳等,藉以鬆弛一下繃緊的神經;或者觀賞一場幽默的相聲、啞劇、滑稽電影;如果你天生好靜,那也可以讀一讀內容輕鬆愉快、饒有風趣的小說和刊物。總之,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分別採取自己喜愛的活動。這種自娛自樂的活動可以舒體寬懷、消憂排愁、怡養心神,有益於人的身心健康。

5.超脫的方式

當你心情不快、痛苦不解時,你可以漫步在綠樹成蔭的林蔭大道上或視野開闊的海濱。如果有條件,還可以作短期旅遊,把自己置身於絢麗多彩的自然美景之中,陶醉在藍天白雲、碧波蕩漾、花香鳥語的自然懷抱里,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會使你產生豁達的心境,一切憂愁和煩惱之情會隨之消散。大自然可使你舒暢氣機,忘卻憂煩,寄託情懷,凈化心靈。

大家都知道吸煙、酗酒、飲食不當有害健康,實際上,情緒不良對人體健康影響更大。據有關學者統計,健康和長壽有20%來源於遺傳因素,25%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5%來自醫療條件,其餘的50%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是自己的精神狀態和選擇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習慣。若能用積極的行為方式自我調節,擺脫不良心境的影響,你就會生活得幸福。

中醫認為:養生必先養心,這就要大家淡泊名利,不求聞達,追求心靈的內在平衡與和諧。平和體質者,更要注重修心。

要做到這些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緒。人的情感活動和心理健康與身體的健康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理精神因素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更大,甚至超過了生理因素。

良好的情緒是人體一種有助於健康的力量。現代醫學實驗證實,不良心理因素是一種強烈的「促癌劑」。如果長期處於不良心理因素的影響中,患各種疾病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甚至會導致癌變。

保持良好的情緒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具體該如何做呢?

第一,樹立正確的養生保健觀點。古人說:「養生莫若養性,養性莫若養德。」所謂養德就是注重道德修養。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心胸開闊,開朗樂觀,生命之樹常青。

第二,培養寬宏大度、襟懷坦白的品格。不要憤世嫉俗,對周圍的一切都看不慣,整天牢騷滿腹,怨天尤人,這些負面情緒對身體健康都非常有害。

第三,廣交朋友,樂於互相交談。當你遇到困難,受到挫折,甚至遇到不幸時,首先要冷靜下來,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然後向親朋、同事傾訴苦衷,從他們的勸告和開導中得到力量和幫助,這樣,苦悶的情緒會慢慢消失,心情變得豁達、輕鬆。

第四,培養廣泛興趣。琴棋書畫,養魚鳥,種植花木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尤其是老年人,更應用豐富多彩的愛好調劑和點綴晚年生活。

做到「三寡」,養好精、氣、神

自古以來,人們把保養精、氣、神視為健康長壽的人生三寶,因為它們是構成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是臟腑功能綜合活動的結果。精充、氣足、神全是人體健康的標誌;精虧、氣虛、神弱為疾病與衰老的原因。為此,重視保養精、氣、神是健康長壽的訣竅。

「精」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精,包括血、津、液等,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稱為「臟腑之精」;狹義的精,是指具有生長發育及生殖能力的物質,稱為「生殖之精」,二者相互滋生、促進。

「氣」也有兩種含義:一指體內流動著的精微營養物質,如營氣、衛氣等;一是指臟腑生理功能。如臟腑之氣、經脈之氣等。氣是在一定物質基礎上產生的生命運動形式,對人體有重要的調控作用。

「神」也分兩種:廣義是人體活動現象的總稱;狹義指人的精神思維活動。所謂「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即指神的重要性。

精虧、氣虛、神怯是疾病與衰老的先兆。唐代醫家孫思邈曾指出「精、氣、神不可損也,損之則傷生」。因此,保養好精、氣、神是我們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古人云:「寡慾以養精,寡言以養氣,寡思以養神。」這「三寡」則是養「三寶」的根本。

1.寡慾以養精

不要縱慾,這裡所說的精,不只指男子的精液,而是泛指人體的「精氣」,也就是中醫所說的「元氣」。「精」為構成人體的物質基礎,是生命的根本。精為人體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養精就是要保護好各個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中醫認為「欲多則損精」,「多欲則志昏」,「淫聲美色破骨之斧鋸也」。縱慾不僅丟失過多的精液,同時也可導致機體內分泌紊亂,損及五臟之精,「肝精不固,目眩無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腎精不固,神氣減弱;脾精不堅,齒浮發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隨生,死亡隨至。」若縱慾,男則遺精、早泄、陽痿、生殖無力,甚至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心悸健忘,失眠多夢,精神不振,久則成癆;女則腎虛精虧,沖任不固,氣血逆亂,崩漏下泄,白帶綿綿而下,不孕、流產或早產,甚至經血虧枯,經閉,面黃肌瘦而成勞損之症。

歷代醫家都主張,養生之道要以保養精氣為首務。《類經·攝生》指出:「欲不可縱,縱則精竭;精不可竭,竭則真散。蓋精能生氣,氣能生神也。故善養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古人把房事過度稱作「伐性之斧」,它是能砍傷人體的,可導致英年早逝,或未老先衰。因此,清心寡欲是養生之道的一個重要方面。

2.寡言以養氣

不要經常喋喋不休,大喊大叫,以保持「元氣」充足。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它具有動而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