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反覆感冒的氣虛體質——健脾避風,養正氣 第二章 氣虛體質:忌冷抑熱,從內到外滋養

人出現在形體上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少氣懶言,語聲低怯,面色蒼白,常自汗出,動則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女子白帶清稀等癥狀,就說明此人氣虛。氣虛體質者應該補氣養氣,因為肺主一身之氣,腎藏元氣,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因此脾、肺、腎都要補。

《本草綱目》中記載,大棗、鰱魚、葡萄、南瓜等具有益氣養精之功效。

中年女性是較為常見的出現氣虛癥狀的人群,平時可常吃大棗、南瓜,多喝一些山藥粥、魚湯等補氣的食物,注意攝入各種優質蛋白,對補氣都大有好處。氣虛往往和血虛同時出現,因此在注重補血的時候,更要注意補氣,以達到氣血平衡。

下面這款南瓜粥對補充氣血有很大的好處。

【材料】大米100克,南瓜300克,水600克,花生油25克,鹽8克,蔥花10克。

【做法】大米淘洗乾淨。南瓜洗凈刮皮去瓤,切成小塊。鍋置火上,放油燒至七成熱,下蔥花熗鍋,炒出香味後,放入南瓜塊,煸炒1~2分鐘盛出。鍋上火,放水燒開,下大米、南瓜塊,旺火煮開,改用小火熬煮40~50分鐘,至米粒開花,南瓜酥爛,湯汁濃稠,加鹽攪勻即可。

凡氣虛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1)檳榔:檳榔雖有消食之功,但氣虛者忌食,因為檳榔有破氣、耗氣之弊。《本草蒙筌》中有:「檳榔,久服則損真氣。」

(2)薄荷:薄荷性涼,味甘辛,有疏散風熱之用,亦有耗作正氣之害。如《本草從新》指出:薄荷「莘香伐氣,虛香遠氣」。可見,凡體虛體弱者切勿食用。

(3)胡椒:胡椒味辛辣,多吃有動火耗氣之害。元代名醫朱丹溪曾指出:「胡椒,大傷脾胃氣,久則氣大傷,凡病氣疾人,益大其禍也。」所以,無論是脾氣虛還是肺氣虛皆不宜食。

(4)山楂:山楂雖有開胃消食的作用,但同時又有耗氣破氣之害。正氣不足、氣虛下陷之人,切忌多食。正如《隨息居飲食譜》中所言:「多食耗氣,羸弱人或虛病後忌之。」

氣血充足了,人看上去才會精神,身體也才會健康,相反,一個人如果總是氣虛、血虛,氣血不足,那麼就很容易生病。

如何判斷自己的氣血是否充足,又該如何補足氣血呢?

判斷人體氣血充足的幾個小竅門:

1.看頭髮

頭髮烏黑、濃密、柔順代表氣血充足,頭髮乾枯、掉發,頭髮發黃、發白、開叉都是氣血不足。

2.看眼睛

實際上是看眼白的顏色,隨著人變老,眼白的顏色變得混濁、發黃,有血絲,這就表明你氣血不足了。眼睛隨時都能睜得大大的,說明氣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乾澀、眼皮沉重,都代表氣血不足。

3.看耳朵

小孩子看耳朵看形態,大人除了形態就主要看後天的情況了,主要看色澤、有無斑點、有無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紅色、有光澤、無斑點、無皺紋、飽滿則代表氣血充足。而暗淡、無光澤代表氣血已經下降。如果耳朵萎縮、枯燥、有斑點、皺紋多,它代表了人的腎臟功能開始衰竭。

4.看皮膚

皮膚白里透著粉紅,有光澤、彈性、無皺紋、無斑代表氣血充足。反之,皮膚粗糙,沒光澤,發暗、發黃、發白、發青、發紅、長斑都代表身體狀況不佳、氣血不足。

5.看牙齦

小孩子不明顯,主要是成人。牙齦萎縮代表氣血不足,只要發現牙齒的縫隙變大了,食物越來越容易塞在牙縫裡,就要注意了,身體己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6.看手

從手看人體氣血足與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

青筋:如果在成人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說明小時候消化功能不好,而且這種狀態已一直延續到了成年後。這類人體質弱,氣血兩虧。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說明腎氣不足。

如果掌心下方接近腕橫紋的地方紋路多、深,就代表小時候營養差,體質弱,氣血不足。成年後,這類女性易患婦科疾病,男性則易患前列腺肥大、痛風等症。

無論孩子還是成人,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細細的,都代表氣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飽滿,肉多有彈性,則說明氣血充足。

指甲上的縱紋:這種現象只會發生成人手上,小孩不會有的。當成人手指甲上出現縱紋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這說明身體氣血兩虧、出現了透支,是肌體衰老的象徵。

半月形:正常情況下,半月形應該是除了小指都有。如果手指上沒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說明人體內寒氣重、循環功能差、氣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過多、過大,則易患甲亢、高血壓等病。

手的溫度: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溫暖的,代表人氣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熱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氣血不足。

7.看運動

運動時如果出現胸悶、氣短、疲勞難以恢複的狀況,氣血就不足,而那些運動後精力充沛、渾身輕鬆的人就很好。

氣血充足了,它才會有力量,有動力循環往複的工作,如果你屬於氣血不足一族,那就需要注意補氣養血了。

8.看睡眠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樣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勻,一覺睡到自然醒,表示氣血很足;而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嚕的人都是血虧。

下面介紹提供一些補氣血的小方法。

1.補血法

食物是最好的補血良方,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很多具有補血功效的食物,如芝麻、蓮子、龍眼肉、荔枝、桑葚、蜂蜜、菠菜、金針菜、黑木耳、蘆筍、番茄、牛奶、烏骨雞、羊肉、豬蹄、豬血、驢肉、鵪鶉蛋、甲魚、海參、當歸、阿膠、何首烏、枸杞子、白芍、熟地黃等,血虛的人可多攝取這類東西。

另外,鱔魚、黑米也是很好的補氣血食物。鱔魚性溫,入肝、脾、腎三經,此外,鱔魚非常綿軟,利於消化。黑米性溫,能益氣補血、暖胃健脾、滋補肝腎。食用時,可以將煮好的黑米稀飯打成稀糊狀,然後再加入2個雞蛋攪拌均勻後上火燒開。

當然,血虛的人也可以給自己熬一鍋當歸生薑羊肉湯:將羊肉切成塊,洗凈濾干。再加入油、黃酒、生薑,燜燒5分鐘後,盛入砂鍋內,加水,再加入當歸和其他作料,煮開,慢燉,直至羊肉酥爛。食時棄當歸,吃肉喝湯。

中醫認為「久視傷血」,血虛的人常有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態。因此,養血還要做到勞逸結合,怡養情志,不可勞心過度。

2.補氣法

《黃帝內經》里說「百病生於氣」,人生病和「氣」的變化有關,而影響氣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喜怒驚恐悲等幾種情緒。

怒則氣上,人發怒的時候,氣是往上走的,怒氣上沖,腦血管就會破裂,中醫有個應對的方法叫「十宣放血」,就是用針把十個手指尖挑破放血,這樣能減輕頭部的壓力;喜則氣緩,人如果過度歡喜就會出現心神渙散,氣就會散掉,老年人逢年過節時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氣往外散,再加上過節吃點好東西脾胃之氣不足,心臟病就很容易發作;恐則氣下,生活中,我們常說有人嚇得尿褲子了,就是「恐則氣下」的一個典型表現。人受到驚嚇或過於恐懼時,氣就會往下走,人體一下子固攝不住就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的現象;驚則氣亂,人突然受到驚嚇時心會無所依,神無所附,慮無所定,慌亂失措,氣機紊亂;思則氣結,思慮過度的話,人體之氣就會凝滯不通,影響消化,久而久之,脾胃就會出現問題;悲則氣消,中醫認為,一哭就神魂散亂,氣就會短,哭的時候,越哭氣越短。

綜上所述,情緒可以影響人體之氣,所以養氣首先就要節制情緒,不可過喜、過憂、過愁、過悲等。

把呼吸放慢也是一種有效的養氣方法,當然這裡的慢不是指一大口氣一大口氣的呼吸,開始可以有意地呼吸和吸氣,漸漸地不用太在意呼吸本身,要把注意力放在下腹部,關注腹部的升降起落就可以了。升起的時候腹部隆起到頂點,收縮時也要收縮到極點。慢呼吸就要做到:一呼一吸要到頭;時間要拉長,要放慢,勻稱,要細微,不要粗猛。簡單一點說就是四個字:深、長、勻、細。

養氣還可以從飲食上下手,小米、粳米、糯米、莜麥、扁豆、菜花、胡蘿蔔、香菇、豆腐、馬鈴薯、紅薯、牛肉、兔肉、豬肚、雞肉、雞蛋、鰱魚、鯊魚、黃魚、比目魚、人蔘、黃芪、茯苓、白朮、山藥、大棗等等,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健脾益氣作用,氣虛的人可以經常食用。

《本草綱目》記載,氣是生命之本源,元氣充盛,才能防病健身,延年長生。而一個人一旦氣不足了,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我們經常聽到中醫說:「你需要補氣血。」這個氣血是合在一起說的,沒有分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