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缺水急躁的陰虛體質——滋陰潤津降虛火 第一章 陰虛,身體的「津液」不足了

不少人認為,有沒有病只有醫生才能告訴我們答案,所以身體的陰失調與否,也需要去問醫生。如果這樣想你可就錯了!

因為,任何一種疾病在到來之前,都會客氣地和你打招呼,而並不是我們慣常所說的「不懂禮貌的不速之客」。這就好比任何一台機器運行時,如果出現故障,都會發出「警告信號」。當我們的身體陰失調時,亦會如此。

1.年紀輕輕頭髮就白了好多

走在大街上我們會發現,好多年輕人就已經有了白頭髮,這是怎麼回事呢?中醫認為,發為腎之華。華,就像花朵一樣,頭髮是腎的外現,是腎的花朵。而頭髮的根在腎,如果你的頭髮花白了,就說明你的腎精不足,也就是腎虛了,這時候就要補腎氣了。

2.17~19點發低燒

有些人認為發高燒不好,實際上發高燒反而是氣血充足的表現。氣血特別足的話,才有可能發高燒。小孩子動不動可以達到很高的熱度,因為小孩子的氣血特別足。人到成年之後發高燒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所以,發低燒實際上是氣血水平很低的表現,特別在17點到19點的時候發低燒,這實際上是腎氣大傷了。

3.喜歡吃味道濃的東西

現在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吃辣一族」,很多人沒有辣椒就吃不下飯。這在中醫上怎麼解釋呢?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人的脾胃功能越來越弱了,對味道的感覺也越來越弱,所以要用濃的東西來調自己的腎精出來,用味道厚重的東西幫助自己調元氣上來,來幫助運化,說明元氣已經大傷,腎精已經不足。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現代人壓力太大,心情太鬱悶了,因為味厚的東西有通竄力,而吃辣椒和大蒜能讓人心胸里的淤滯散開一些。總而言之,我們只要愛吃味道濃的東西,就表示身體虛了。

4.成年人胸無大志,容易滿足現狀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剛剛三四十歲就已經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了,只想多賺錢維持生計,再比別人過得好一點就可以了,這實際上是腎精不足的表現。中醫理論認為,腎不僅可以主「仁、義、禮、智、信」中的「智」,還可以主志氣的「志」,腎的神就是「志」。一個人的志氣大不大,智力高不高,實際上都跟腎精足不足有關。小孩子腎精充足,所以他們的志氣就特別高遠。而人到老年,很多人會說,我活著就行了,什麼也不求了,這其實就表明他的精氣快絕了。

5.老年人小便時頭部打激靈

小孩和老人小便時有一個現象,就是有時頭部會打一下激靈。但是老人的打激靈和小孩的打激靈是不一樣的。小孩子是腎氣不足以用,腎氣、腎精還沒有完全調出來,所以小便時氣一往下走,下邊一用力上邊就有點空,就會激靈一下;而老人是腎氣不足了,氣血虛,所以下邊一使勁上邊也就空了。所以,小便時一定要咬住後槽牙,以收斂住自己的腎氣,不讓它外泄。

6.迎風眼睛總是流眼淚

很多人都有迎風流淚的毛病,但因不影響生活,也就不太在意。在中醫里,肝對應淚,如果總是迎風流淚的話,那就說明肝有問題了。肝在中醫里屬厥陰,迎風流淚就說明厥陰不收斂,長時間下去,就會造成肝陰虛,所以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調理,以免貽誤病情。

7.成年人了還總流口水

我們知道,小孩子特別愛流口水,中醫認為,涎從脾來,脾液為「涎」,也就是口水。脾屬於後天,小孩脾胃發育尚弱,因此愛流口水。但是如果成年人還總是流口水,那就是脾虛的現象,需要對身體進行調養了。

8.睡覺時總出汗

睡覺愛出汗在醫學上稱為「盜汗」。中醫認為,汗為心液,盜汗多由於氣陰兩虛,不能收斂固攝汗液而引起,若盜汗日久不愈,則更加耗傷氣陰而危害身體健康。尤其是中青年人群,面臨工作、家庭壓力較大,體力、精力透支明顯,極有可能導致人體自主神經紊亂,若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補「陰」,則必然得到盜汗症的「垂青」。

9.春天手腳還是冰涼

有很多人到了春季手腳還是冰涼的,這主要是由於人體在冬天精氣養得不足造成的。我們知道,春季是萬物生髮的季節,連樹枝都長出新芽來了,人的身體也處於生髮的階段,但是人體腎經循行的路線是很長的,人的手腳又處於身體的末端,如果冬天腎精藏得不夠的話,那麼供給身體生髮的力量就少了,精氣到不了四肢,所以也就出現四肢冰冷的癥狀了。這時候,就需要我們補腎了。

10.坐著時總是不自覺地抖腿

有些人坐著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抖腿,你也許會認為這是個很不好的毛病,是沒有修養的表現,但其實說明這個人的腎精不足了。中國古代相書上說「男抖窮」,意思是男人如果坐在那兒沒事就抖腿,就說明他腎精不足。腎精不足就會影響到他的思維;思維有問題,做事肯定就有問題;做事有問題,就不會成功;做事總是不成功,就會導致他的窮困。所以,中國文化強調考察一個人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

以上所說的這些現象,都是陰失調的表現。如果你的身體有上述狀態,那就需要滋陰了。否則情況就會進一步惡化,疾病也會乘虛而入了。

「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是元代名醫朱丹溪對人體陰陽認識的基本觀點,也是丹溪學術思想的最中心的內容,在中國傳統養生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此觀點是他運用「天人相應」的理論,通過分析天地、日月的狀況,人體生命發生髮展的過程和生理特點以及情慾的一般傾向而得出的結論。

朱丹溪認為,世界萬物都有陰陽的兩面,太為陽,地為陰,天為陽,月為陰。天大於地,太陽始終如一,而月亮卻有陰晴圓缺,從這個自然界來說,就是「陽盛陰衰」的體現,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當然也存在著這種狀況。

朱丹溪還認為:「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陽氣為氣,地之陰氣為血」,故氣常有餘,血常不足,在人的生命過程中,只有青壯年時期陰精相對充盛,但青壯年時期在人生之中非常短促,故人這一生多處於陽有餘陰不足的狀態。為什麼青壯年時期陰精相對充足呢?陰氣難成,因為只有在男十六女十四精成經通後陰氣才形成,陰氣易虧,「四十陰氣自半」,男六十四、女四十九,便精絕經斷,從這個時候開始,人的陰精也就越來越少,所以,「陰氣之成,止供給得三十年之視聽言動已先虧矣」,這是時間上相對的「陰不足」。

不僅如此,人還往往受到外界諸多因素的影響,如相火妄動就可引起疾病,而情慾過度,色慾過度,飲食厚味,都可引起相火妄動,損耗陰精。《色慾箴》中指出:「珣彼者,徇情縱慾,唯恐不及」,陽既太過,陰必重傷,精血難繼,於身有損,「血氣幾何?而不自惜!我之所生,翻為我賊」。這是從量的對比上理解「陰不足」。丹溪感嘆,「中古以下,世風日偷,資稟日薄」的社會風氣,強調無涯情慾的「陽」與難成易虧的生殖物質的「陰」,存在著這種難以擺平的「供求」關係。

「陰不足、陽常有餘」的理論直到現在也具有重大的意義,「陰」是我們生命活動的根本和基礎,所以不要透支它,農村長大的人,比城市長大的人可以經的起更長時間的透支,這是由於農村長大的人,在幼年時期睡眠較早,身體儲存的能源較多,現代的孩子,比上一代都晚睡,將來能透支的能量必定較少,生大病的機會一定也比較多也比較早。

另外,現在為生活和工作奔波的人,由於大量消耗身體的能量,人體中的血氣只能夠維持日常工作或活動需要,一般的疾病侵入時,人體並不抵抗,疾病長驅直入,由於沒有抵抗的戰事,因此也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疾病癥狀,但是會在人體的膚色、體形及五官上留下痕迹,有經驗的醫生能夠識別出來,許多人都覺得自己非常健康,有無窮的體力,每天忙到三更半夜,盡情透支體力也不會生病,這種現象就是典型的陰虛,透支陰而不自知,等到大病來侵時悔之晚矣。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儲蓄能源,好好保護我們的「陰」,不要以為精神好、身體壯,就隨意消耗,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在透支而不自知。

《黃帝內經》里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這裡指出了寒為熱病之因。若寒邪過盛,身體內表現出的都是熱證、熱病,也就是說這個虛火實際上是由寒引起,身體內的寒濕重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傷腎,引起腎陽不足、腎氣虛,造成各臟器功能下降,血液虧虛。腎在中醫的五行中屬水,當人體內這個「水」不足時,身體就會幹燥。每個臟器都需要工作、運動,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潤,就易生熱。比如肝臟,肝臟屬木,最需要水的澆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顯。因此,要供給肝臟足夠的水,讓肝臟始終保持濕潤的狀態。

頭、面部也很容易上火。因為腎主骨髓、腦,腎陽不足、腎氣虛時髓海就空虛,遠端的頭部會缺血,出現乾燥的癥狀,如眼睛乾澀、口乾、舌燥、咽干、咽痛等。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