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畏寒怕冷的陽虛體質——不傷不損養陽氣 第五章 陽虛體質易感病症

一提到風濕性關節炎,很多人都會把它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混淆,其實,前者是病毒感染,多見於青少年,而後者是免疫系統疾病,多見於成年人。目前研究來看,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一種表現,主要因長期受冷風或潮濕空氣侵襲,導致關節發炎。通常,疼痛具有對稱性、遊走性和多發性的,發炎的關節表面發紅、腫脹,疼痛顯著,甚至不能活動,以肩、肘、膝等大關節為主,並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

資料顯示,感冒治療不徹底,產後不注意祛風保暖,常觸冷水的家庭主婦,貪涼愛美的短裙女士,往往是風濕性關節炎的高危人群。

1.感冒族

很多人認為感冒是小病,吃點葯就會好,尤其當癥狀緩解後,更是掉以輕心,甚至停葯。其實,當感冒根本未被徹底治癒時,那些體質本來就弱的人,一旦再遇風寒侵襲,更是無法抵禦了,而且感冒本身所致的咳嗽還會變成慢性咽喉炎或慢性扁桃體炎,久而久之,體內的病菌還會侵犯關節,輕則引起風濕性關節炎,重則引起風濕性心肌炎。所以,感冒族更需要避避風寒,而且一定要把感冒徹底治癒。

2.產婦族

如今,很多孕婦接受了西方觀念,產後不注意祛風和保暖,引發了不少產後風濕病,生完孩子後就落下了腰痛、腿痛的毛病。其實,這都是風濕在作怪。中國人與西方人在體質上有明顯差異,身體抵禦風寒的能力比西方人稍微差一些,他們不會生病,可東方人就不一樣了。此外,中國有一個多年傳承下來的驅寒土方,就是生完孩子吃薑醋,實際是比較合理的,因為姜可以驅寒,而醋可以化淤血,組合起來對於避免產後風濕病很有幫助。

3.主婦族

很多家庭主婦常有手指僵硬的現象,這其實是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信號。她們的手經常接觸水,寒氣和濕氣侵犯了手指關節,自然會出現僵直、腫脹等感覺。這時,主婦們應馬上停止讓手指直接接觸冷水。平時做家務要戴上手套,或者使用溫水,事後最好用毛巾熱敷手指。

4.短裙族

天稍微暖和,我們在大街上就能看到很多女孩穿著各式各樣的短裙,看上去又美麗又時尚。殊不知,這是風濕侵襲膝關節的最佳時機。還有那些白領女性,在辦公室穿著短裙吹空調,最好準備一條輕薄的毛毯,蓋住膝蓋,以免受涼。

風濕性關節炎易在潮濕、寒冷的環境下或勞累過度時發作,所以,迅速緩解疼痛的關鍵在於:驅寒、祛濕、放鬆關節。

1.熱水泡澡或泡腳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40℃左右的熱水中泡澡,會感覺身體完全放鬆,壓迫隨之減少,疼痛也可獲得緩解。也可以在晚上熱水泡個腳,水溫同樣在40℃左右即可,但熱水應能浸至踝關節以上,時間在15分鐘左右,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2.藥酒浴

飲辣椒酒,並用清潔棉球蘸酒擦病者關節處,至發紅、發熱為止,每日2次。

3.關節保健操

放鬆頸部,頭向上下運動;慢慢向左右轉動;向兩側屈,耳朵盡量貼向肩部。肩關節向前後、左右、上下各方向活動一次,做圓形運動;雙手握在一起放在頭後,雙肘盡量向後拉。手腕上下、左右活動。雙腿自然站立,分別向前、後、左、右活動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趾關節。

4.拔罐療法

(1)火罐法

【取穴】腰下部位及上肢部關節炎取大椎、身柱、風門、心腧、膈腧,腰下部及下肢部關節炎取脾腧、三焦腧、大腸腧。

【操作方法】先取大小適宜之火罐於主穴處拔4~6罐,然後依據患病部位的不同而選用穴位,每部位拔4~8罐不等。留罐時間為15~20分鐘。

【療程】每日或隔日1次,兩周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5~6天。

(2)刺絡拔罐法

【取穴】取病變關節附近穴位。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用皮膚針叩刺,然後進行拔罐,使拔後皮肉產生紅暈或出少量血液。留罐10~15分鐘。

【療程】2~4天施術1次,5次為1療程。適用於急性風濕性關節炎。

(3)針罐法

【取穴】主穴取大椎,遊走性疼痛在上肢者配肩貞、肩髎、肩髃;在軀幹者配命門、腎腧(雙);在下肢者配委中、承山。

【操作方法】大椎穴只拔罐,不針刺。配穴針刺得氣後用閃火法,將針扣留在火罐內,留針、罐15~20分鐘。

【療程】每周3次,10次為1療程。

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濕,在中醫里屬於「痹證」、「痹病」範疇,屬於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該病好發於手、腕、足等小關節,反覆發作,呈對稱分布。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還可能出現關節周圍或內髒的類風濕結節,並可有心、肺、眼、腎、周圍神經等病變,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並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

類風濕關節炎不同於一般的痹證,故將其稱為「頑痹」。類風濕關節炎病變在骨,正所謂「腎主骨生髓」,骨的生長發育全賴骨髓的滋養,而骨髓乃腎中精氣所化生,因此腎督虛是本病的本質。鑒於此,向大家推薦一味「益腎壯督散」,在發病初期效果很好,可以在醫生指南指導下一試。

【組成】當歸10克,熟地黃15克,淫羊藿15克,川桂枝10克,烏梢蛇10克,鹿銜草30克,制川烏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隨症加減】風勝的患者加鑽地風30克;濕勝的患者加蒼、白朮各10克,生、熟薏苡仁各15克;關節腫脹明顯的患者加白芥子10克、穿山甲10克、澤瀉30克、澤蘭30克;寒勝的患者加制川、草烏各10~20克,並加制附片10~15克;疼痛加劇的患者可加炙全蠍(研粉吞服)3克,或炙蜈蚣1~2條,刺痛患者加地鱉蟲10克,三七粉3克,延胡索30克;體虛的患者宜將淫羊藿加至20~30克,並加菟絲子30克。

類風濕關節炎具有起病緩慢、病情纏綿的特點,治療的關鍵在於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因此,既要用傳統方法,又應採取現代醫學檢測手段,「雙重診斷,一重治療」,以免誤診、漏診。同時,由於類風濕關節炎是周身性、終身性疾病,在治療上必須始終堅持整體觀念,辨證結合辨病,標本同治,並宜採取綜合措施,內外並治。除辨治之內服藥外,還應配合熏洗、葯浴、外敷、膏貼、理療、針灸、推拿等,這樣可以協同增強,提高療效。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患者要堅持長期服藥,即使癥狀緩解後,還需繼續服藥6~12個月,才能鞏固療效,減少或防止複發。

另外,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還有一些推拿治法:

【手法】按、揉、捻、搖、擦等。

【部位】上肢以雙側手指、掌指、腕關節為重點,下肢以雙側足趾、踝關節為重點。

操作要求:

1.上肢

(1)患者仰卧勢:兩手臂自然伸直,置於身體兩旁。醫者可先在右側用按法從掌背面向上沿腕背、前臂至肘關節。往返3~5遍,然後患者翻掌再以揉法施治,並配合肋、腕、掌指關節的被動運動。

(2)接上勢,在肘、腕部以按揉法1~2分鐘,並配合肘關節的伸屈和腕關節的搖動。然後以捻法,捻每一手指關節與掌指關節,並配合小關節的搖動,最後再搖肩關節,搓上肢3~5次。左右相同。

2.下肢

(1)患者俯卧勢:醫者先用揉法施於臀部,再向下沿大腿後側、小腿後側,直至跟腱,往返2~3次。

(2)患者仰俯勢:醫者站於旁,用揉法施於大腿前部及內外側,再沿膝關節向下到小腿前外側、足背,直至趾關節。同時配合踝關節屈伸及內、外翻的被動運動。

關節炎的飲食調理方案

關節炎是機體的一處或多處關節發炎,其主要特徵是關節疼痛、腫脹、僵硬、變形或活動範圍受限。

1.營養方案

多食含硫的食物,如蘆筍、雞蛋、大蒜、洋蔥。因為骨骼、軟骨和結締組織的修補與重建都要以硫為原料,同時硫也有助於鈣的吸收。多食稻米、小麥和黑麥,有利於清除機體過剩的金屬。經常吃新鮮的菠蘿,可減少患部的感染。少食或不食花椒、茄子、番茄、土豆等茄屬蔬菜,禁食牛奶、乳製品、香蕉、肥肉、多糖食品。

2.營養食補

(1)黑豆紅糖粥

【材料】黑豆30克,大米60克,紅糖30克。

【做法】將黑豆用清水泡軟,大米淘洗乾淨,備用。鍋內加水放入適量黑豆、大米煮粥,快熱時加入紅糖,再煮兩三沸即成。每日兩次,長期食用。

【功效】黑豆性平味甘,有滋補肝腎、活血利尿、祛風解毒等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