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何照管好你的孩子 教師該如何帶孩子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兒童之家」的老師,首先自己要做好充分準備,他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一般在一些傳統的學校里,兒童的行為能被教師認識到,並且其需要得到教師的良好照顧,教師知道在教育的過程中他們應該怎麼做。但是作為「兒童之家」的一位教師,他還有必要繼續認識並完全了解眼前的孩子,這一點,是我們「兒童之家」的教師和傳統學校的教師的巨大差異所在。

「兒童之家」的老師要相信在學習和操作中,兒童通常會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他們能夠自我表現,即兒童會在行動上讓教師對他產生深刻的印象。教師已經學到的發展心理學知識,即以不同年齡的幼兒在發展過程中表現的一般狀態來判定幼兒,用這樣的知識來看待幼兒發展的習慣也應該暫時放下。

教師不要被一些在發展歷程中有偏差的孩子擾亂心緒,他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孩子也是生活在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境界里,教師一定要堅信,一定有某種教具可以吸引眼前的孩子,在操作教具的過程中,孩子會將真實的天性流露出來。

在教室里要實現怎樣的一種理想狀態呢?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朝正確的方向發展呢?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專註於自己的操作?為了達到這樣的教育效果,就需要重視孩子們內心世界的動力,改變他們每一階段的活動,生動地呈現孩子們精神領域所發生的變化。

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在這三個時期採取不同的態度:

第一個時期,教師這時要充當環境維護者的角色,維護環境時也要全心全意。由於環境可以誘導孩子,使他們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到某一點上,並且環境對不專心的孩子有潛移默化的治療作用。我們國家的傳統是每一個家庭主婦都會把家裡整理得舒適愜意,讓人喜愛,她們這樣做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自己的丈夫,她們對丈夫所做的事情不會過多地考慮,但是她們會為自己的丈夫提供一個寧靜舒適的家庭,製造和諧的氣氛,製造有助於家人共同生活的美好情趣。

通常人們所喜歡的家庭,是整齊有序的,是清潔明亮的、賞心悅目的。這些細節的整理都是家庭主婦在意的問題。同理,在學校里,教師也需要首先注意到各方面的秩序性。保持教具的美觀和乾淨,要把教具擦得乾乾淨淨,沒有一絲灰塵。這樣小朋友感覺這些東西永遠是嶄新的、完整的。教師做好這些準備後,小朋友就可以隨時隨地使用這些教具了。

教師要保持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良好形象,要整潔、平和、高雅,以此保證小朋友會喜歡自己,讓自己達到這樣的理想狀態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努力去做的。教師還要時刻提醒自己:面前的這些孩子每一個都是可愛的孩子。教師為了在小朋友面前保持好的形象,要修飾自己,讓自己的言行舉止優雅、宜人,這也是教師對孩子尊重與理解所走出的第一步。

孩子們在這個年齡段,總是習慣把美麗的老師當成自己的媽媽,到底在孩子眼中的老師是怎麼樣的媽媽,我們還無法確定,但是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孩子說:「好美啊!和我媽媽一樣美!」實際上,可能他的母親外表並不漂亮,但是在孩子的眼中,媽媽永遠是最美的。孩子會對她喜歡的任何一個人說:「你和我媽媽一樣的美麗。」因此,孩子周圍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是環境的一部分,最能影響孩子的環境因素是老師。

教師要先用心營造孩子的學習環境,然後再準備教學,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間接卻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如果不能維護好學習環境,孩子在生理、心智、精神方面的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

第二個時期,我們明白了學習環境對孩子的重要意義之後,還要明確教師對孩子應該具有怎樣的態度。對於沒有規矩、猶豫不決、頭腦不太清楚的孩子,我們應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情呢?希望他們能夠在操作時專心致志,有時候我用這樣一般不被人們贊同的話來描述:「教師要成為孩子的誘惑者,要能夠去將小朋友吸引住。」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灰塵布滿柜子表面,油漆已經脫落,教具又擺放得不整齊,如果教師著裝再不夠整潔、言行舉止又有傷大雅,甚至用粗魯的方式來對待小朋友,這就表明教師的工作明顯存在缺失。

如果小朋友還不能達到專心操作的狀態,這時需要老師拿出像熊熊火焰般的激情去激發、誘導孩子,讓孩子充滿無限的活力。教師對孩子進行誘導與激發,但不必有阻礙孩子心智發展的擔心。由於處在凌亂吵鬧的環境中,孩子的心智是無法成長的。

兒童在進入專心致志的操作之前,教師可以帶小朋友活動,做他願意做的事情。我曾經讀過一本有關聖人的傳記,聖人來到一個風氣還可以的城裡,將一些在路邊流浪的孩子想辦法聚集在一起。在對他們進行教育之前,他只是帶著孩子們一起做遊戲,儘力讓這些孩子喜歡他,對他產生好感,這一點是需要老師學習的。教師要對兒童詩、歌唱、講故事以及各種不同的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要產生興趣。教師要意識到,孩子目前的活動本身並不是特別重要,但是如果老師能夠參與孩子的活動並表示出極大的興趣,這樣的態度能夠深深地吸引孩子們。

實踐證明,一個活潑的老師與不活潑的老師相比,前者更容易吸引孩子。如果你願意去做,每個對小朋友關愛有加的老師都會成為一個性格活潑開朗的老師。每一位老師都可以用非常開心的語調對孩子們說:「今天我們自己動手換一下書架的位置,好嗎?」說完之後,小朋友肯定會和老師一起動手整理書架。此時,教師要鼓勵、重視每一個孩子,並表達出自己非常高興的心情,孩子們都會因此而喜歡上他。他可以對某一個小朋友說:「你的銅器擦得真亮啊!做得真好,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吧!」也可以對另一個小朋友說:「你願意和老師一起去花園採花嗎?」等等,老師的每一個行為都能對孩子起到激勵作用。

以上論述是老師們應該具有的第二種態度。在這個階段中,有些兒童經常會不斷地去干擾別人,制止的直接方法就是禁止他們的干擾行為。當然我們之前強調過,兒童在一心一意地忙於自己的操作時,我們盡量不要打擾他們,不要中斷他們的操作,以免掃他們的興。但是如果兒童打擾了別人,那麼我們需要採取相反的方法。

如何中斷兒童干擾別人的行為呢?我們可以對他們的行為表示吃驚,可以去關心脾氣暴躁的孩子。如果他打擾了別人,我們以給予他特別的關愛來中斷他暴躁的行為,長時間之後,孩子心中會產生一系列的驚訝,教育效果會非常的明顯。教師還可以採用以下的方法進行干預:「怎麼了?來,到老師這兒,正好幫老師做點事情。」小朋友可能不會理會你的邀請,這時你再說:「你不喜歡做,是嗎?好的,沒關係,我們可以一起到外面走走,透透氣。」老師要麼和他在一起,或者請別的老師陪他,孩子在這樣的照顧下,脾氣會慢慢消失,他也不會干擾到其他的孩子。

第三個時期,兒童此時開始對一些東西感興趣了。一般情況是孩子會先對現實生活的一些操作有興趣。因此我們不要提前給兒童介紹一些心智發展的感官教具,或者是其他有關認知發展的教具,這些在兒童沒有達到操作教育之前不僅沒有用,而且損害了孩子的發展,進行相關教育,一定要等到兒童對某些活動能夠專註時,才開展。上文中已經提到過,兒童最先對日常生活的教具操作很專心,如果教師發現兒童開始對某些日常生活的工作感興趣時,千萬不要中斷他的操作,因為這樣的專註是符合孩子自然發展的法則的。從此以後孩子會展開一系列連續的工作,而在最初,這種專註是很脆弱的、不堪一擊的,是十分細緻的,並且就好像肥皂泡,輕輕一碰就沒了那樣很容易消失掉。孩子美好的、專心致志的情境,在不經意中會消失得無影蹤。教師一定要十分注意,不要做任何干擾孩子的事情。

老師們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一開始兒童很難專心投入自己操作的工作中,於是就會不停地干擾周圍的人,一段時間後,他好不容易進入了全身心投入某項操作的狀態,這時不能打擾他,即使老師只是從他身邊經過說個「好」字來讚美他一聲,兒童就又不能專註起來,甚至可能在一兩個星期內對任何工作都無法產生興趣。

再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孩子在操作中遇到了一點小小的困難,老師這時去幫助他,去加入他的活動,那麼他就會自動離開,把老師留在那裡。所以我們必須知道,兒童的興趣並不僅僅局限於專心操作,他更希望自己能夠克服所遇到的困難。如果老師幫助他解決了困難,老師幫助他完成這個操作,他會對這項工作完全沒有興趣了。同樣的道理,如果兒童在搬動比較重的東西時,老師過來幫他拿,我們會發現兒童總是自己離開,留下東西和教師在原地。是的,稱讚可以幫助別人,但是有時只是遠遠地看他一眼,孩子已經開始的工作狀態也可能被中斷或被破壞。這種情況雖然很奇怪,但是確實是存在的事實。兒童只要發現有人看自己,他就會中斷自己的操作,專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