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何照管好你的孩子 怎樣對待孩子的錯誤

我以前說過,在校園裡,孩子應該可以自由活動,他們擁有不被限制的自由,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就可以不去組織他們進行活動,其實,在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組織」。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們自由地進行操作就必須給他們做些必不可少的安排,這些準備中少不了給孩子提供適合的環境以及孩子們所必需的經驗條件,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非常必要。如果兒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中,他們就會表現得十分上進,這時教師在其中的作用就不再是關鍵角色了。事實上,在學校里,教師更多地是充當一個旁觀者的角色。

我們在前面提到過,兒童能夠很好地將自己投入群體活動中去,並且形成一種社會關係。面對現在的狀況,我禁不住地想:這些可愛的孩子如果能夠永遠擺脫成人的束縛該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呀!

孩子們在群體氛圍中成長的狀況就像嬰兒在胚胎中的發育一樣奇妙。為他們創造這種生活所需的條件,而不是去干涉他們的行為與活動,是我們需要去做的事情。對於重新認識教師和兒童關係的問題,我們將另做討論。不過,我必須指出一點,教師對孩子的誇獎、懲罰、糾正錯誤,都不能成為強制干涉兒童成長的方式和借口,這些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有害。

有很多人可能不明白我的觀點,他們認為:孩子做錯事就應該立即糾正,如果任其發展,孩子們就無法學會做正確的事情。

擁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甚至一些教師也持這樣的態度,他們認為教師有責任批評孩子的錯誤,對於學習上的或者人格修養上的錯誤,都應該給予糾正。這些教師認為,教育兒童不是獎賞就是懲罰。如果只能通過獎賞和懲罰來體現教育的話,說明我們的孩子自我約束能力根本沒有形成。如果在孩子「工作」的時候對其獎懲,這嚴重干涉了兒童的精神自由。我們的教育宗旨是崇尚自由,我們不鼓勵學校採用獎賞或懲罰的教育方式,而是盡量鼓勵讓孩子自由地去做事情。

或許有人會提出反對的意見,不對兒童進行獎賞與懲罰,這種教育方式行得通嗎?其實,我們這樣的教育方式不無道理,因為這樣做並不需要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而且不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教育,而最終可以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們發現,很多教師在對孩子實施教育的時候,不能合理地把握並運用獎懲原則。比如,學生的作業極差,老師給他零分,然後讓他改正,作業的分數從零變為十,分數提高了,可是孩子的缺點是否也隨之改正了呢?

即使孩子改正了,我們也會經常聽到教師會這樣說:「跟你講了多少次了,為什麼還要犯同樣的錯誤,我講的東西你聽不懂嗎?照這樣下去,成績怎麼會有提高?」教師不應該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孩子,這樣會打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孩子容易對學習失去熱情。道理很簡單,如果你總對一個孩子說他很蠢笨,說他是個調皮鬼,結果只會給他造成深深的傷害,除此之外並不能給他帶來任何幫助。想讓孩子盡量少犯錯誤,重要的是幫助他嫻熟地掌握所學的內容。如果他在學習上已經被落下了,還得不到老師的激勵和幫助,那麼學習成績怎麼能夠提高呢?過去,我們經常會看到教師們因為學生寫不好字,就用揪耳朵、打手心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懲罰。現在想來,當初的那種做法是多麼可笑,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能立刻變得聰明嗎?即使你把他的手打腫了,他的字也不見得能夠寫好。

只有通過長時間的練習,不斷積累經驗,兒童的能力才會有所提高。想讓孩子聽話,呵斥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必須讓他們和其他孩子一起「工作」。我們對孩子說「你很淘氣」,說「你很笨」「缺乏一定的能力來做某些事情」時,那麼他也會針鋒相對地回答:「這些我自己都知道,用不著你和我說。」

確實,我們只是說出了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根本談不上是糾正。只有通過發展孩子的能力,也就是說通過兒童主動的活動才能修復他們自身存在的缺陷。

誠然,兒童有時候並沒有發現自己所犯的錯誤,但是這並不是說必須有人指出他們的錯誤,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永遠不犯任何錯誤。教師也不可能永遠是正確的,但是在他們的潛意識裡,總是希望自己永遠不出錯,永遠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在教師的內心深處,他們的尊嚴似乎就意味著自己永遠不能出錯,永遠只能正確,即使犯了錯誤,也不願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錯了。當然,教師的標準要比學生高得多。這些問題的發生都是因為他們具有整套錯誤的教育觀念,不能把責任完全歸結於教師。我們應該且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所以,我們應該以正確的態度面對錯誤。錯誤作為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很多時候,迴避錯誤就表明自己不夠成熟。

隨著生命的不斷成長,孩子自然會改正許多錯誤。磕磕碰碰的孩童最終學會了走路是通過不斷成長才獲得的。總是把自己想像得十全十美,那隻能表明自己在欺騙自己,因為成人和嬰兒一樣都是在成長著,只不過成人處在成長中的較高級階段。

實際上,成人在生活中也會經常犯錯誤,而且很少會想到改正。一個教師認為自己很完美,從不正視自己的錯誤,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好教師。只要我們遇到新事情,就會不可避免地要犯錯誤。每個人都渴望完美無瑕,但是我們必須能夠正視自己的缺點,並虛心改正,如此自己才能得到提升。我們應該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生活中犯錯誤是難以避免的。像數學、物理、化學這些學科,要求的準確度相對要高,錯誤不僅不可避免,反而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實踐證明,科學的進步發展是離不開錯誤的。人們為什麼能把科學和錯誤區分開呢?這是因為科學是通過試驗來進行衡量的,在不斷的試驗和衡量過程中,需要具備兩個要素,其中之一是準確的數據。但事實上,這個數據並沒有絕對精確的,允許在一定的範圍內存在誤差。因此科學的成果不見得完全準確無誤,肯定存在或多或少的失誤。

比如,抗生素的有效率是95%,既然這樣,知道這5%的失誤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知道尺子是用來測量的工具,但是它也只能精確到一定的單位。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精準的數據,一個科學結論的真實性和它的誤差存在密切的聯繫,如果這種不確定性不被知曉的話,這個數據就是不夠嚴肅的。在科學中,錯誤發揮著如此重要的作用,其實錯誤對人們的工作也起著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錯誤和事情的其他要素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組成要素,如果說它特殊,那麼它的特殊性就在於我們改正它之前必須要先了解它。根據以上的論述,我們得出一個結論:要想達到完美的狀態,就需要「控制錯誤」。

既然錯誤不能根除,無論是學校的教師還是學生都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據此我們制定了一個原則:改正錯誤並不是重要的方面,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才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應該經常反省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如果發現了錯誤,沒有必要為犯錯而苦惱不已,應該認真思考一下為什麼犯這樣的錯誤。

一般情況下,學校里的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即使錯了也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他們沒有正確地認識錯誤,單純地認為糾正錯誤是教師的事情,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這種態度與我們崇尚的自由、理性的理想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如果我們要靠別人的幫助才能改正錯誤,永遠比不上自己認識到錯誤並自覺改正,這樣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行為。自覺改正錯誤,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對一個人性格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能力的缺乏會導致人的自卑感的形成。

「制止錯誤」這種方法可以使我們更容易鑒別對與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想去一個城市,但是不知道路。這時候人們通過看地圖或者尋找路標來確定方向。如果看見路標上寫著「艾哈邁德——2公里」我們知道所走的路是正確的;如果路標上寫著「孟買——50公里」,表明我們走錯方向了。如果外出的路上我們既沒有地圖也沒有路標,就得不停地向他人打聽怎麼走,有時候得到的指點也可能是完全錯誤的。

由此可見,一個可靠的方向對迷路者是多麼的重要。同理,在早期教育中,我們就應該教孩子掌握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常識,這樣可以為孩子提供認識自己錯誤的依據。學校為學生提供這方面的幫助是必要的,就如同向他們提供學習資料一樣必要。

正確的發展動力和結果來源於發展方向是否正確,因此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發展的方向,注意自己是否走錯了軌道。假如這個原則能夠在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實現,兒童的成長就不會因為教師和家長是否完美而受到太大的影響。如果是這樣的話,成人犯了錯誤不必感到沒面子,相反,這種錯誤能夠引起兒童一定程度的興趣,這樣讓父母與孩子的距離更加親近。對於兒童來說,犯錯誤是很自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