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應付挫折感、失望感及理想的破滅

本章我們將探討引發憤怒的最重要的原因之——挫折感。挫折感,是指在對重要目標的追求過程中,因受阻礙而產生的情緒體驗。人類與動物對挫折都有特定的反應方式,憤怒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抑鬱癥狀中常見的失望感,與挫折感相類似,它是理想目標無法達到而產生的主觀體驗。

挫折感與失望感的產生取決於事物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很顯然,我們不會因沒有得到那些我們不需要,或不在乎的東西而感到沮喪。但如果這些東西是我們非常想得到的,結果會完全兩樣。

許多事情會使我們感到挫折和失望,其中最常見的有:

.事情沒有成功,或沒有像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

.當其他人對我們的感情或行為不像我們希望的那樣。如,沒有給我們足夠的愛,沒有遵守諾言等。

.我們自己沒有能力做某事,或者沒有能力獲取某些東西。

.我們感覺到自己處於某種狀態(例如:感到自己抑鬱或沒精打采;感到自己不能像希望的那樣對人熱情;因缺乏愛或性愛的能力而對自己感到失望)。

「應當」和「必須」

如果我們對失敗抱有「應當」或「必須」的觀念,我們就會 產生失望感。我們認為事情、自己或他人「應當這樣或不應當那 樣」。問題是,生活總是按既定的模式展開,不會受我們的意志所 左右。一些人認為,我們不應當面臨死亡的結局。他們不願接受 死亡的現實,而是大發脾氣,認為「生活不應當是這個樣子」。有 時,我們專橫的「必須」阻止了我們接受現實,使我們無法處理 好情緒問題,更無法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有時,我們對也會產生強烈的「應當」意識。例如「我應當 更加努力的工作」,「我不應當犯錯誤」,「我不應當生氣」,「我應 當愛我的父母」。當我們沒有滿足這些「應當」的要求時,我們就 會感到失望。「應當」常包含憤怒的成份,它迫使我們改變自己。 當我們以專橫的「應當」要求自己時,我們不可避免地會掉進自 我攻擊的陷阱。我們不願意接受自己的極限、面對自己的失敗,我 們避免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美國心理學治療家凱瑞·霍尼稱這 些應當為「暴君」。

當我們用「應當」要求別人時,別人一旦令我們失望,我們就會對他們產生憤怒。我們不接受事實,而是認為「他們應當這樣」或「他們應當那樣」。強硬的「應當」降低了我們的挫折耐受性。正如我們即將看到的,「應當」會導致失望,繼而會造成的嚴重問題。事實上,佛教徒早在幾千年前就發現,人類的痛苦來源於我們的挫折感,是我們對自身或對他人的過高要求造成的。有時,我們會過分地追求某些理想,放棄它們讓我們感到很痛苦。

挫折耐受性

我們對挫折的耐受性受很多因素的制約。你或許已發現:有時候,你會毫不費力地處理困難。而另一些時候,幾乎任何阻礙都會令你大為惱火。

如果你急著駕車去某地,你會將路上其他人看作是「擋我的路」的人,並因此而惱怒。在極端情況下,我們甚至會橫衝直撞。這種情況被稱為是一種原始的奪權爭鬥。我們越是急迫,就越是認為他人不應當像現在這樣子。

疲勞,厭倦以及應激狀態,也是常見的能夠降低我們挫折耐受性的因素。抑鬱本身也能夠降低挫折耐受性。

一個人對挫折的感受性與其對羞恥的恐懼密切相關。例如傑瑞有一個重要的會議,偏偏他的車鑰匙丟了。他對自己及其家人發火,因為他找不到鑰匙。潛意識裡他在想:「如果我不能及時趕去開會,我就會遲到,那麼人人都會認為我是個不守時的人,他們會認為我是一個馬馬虎虎、不可信賴的人。」有時,我們會責備自己:「我如果認真點,就不會把東西丟了。」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因找不到東西而發怒的情況:「為什麼東西總是不在他們應該在的地方?」

生活中的重大目標遭受挫折,經常會導致抑鬱。因此,我們 有必要搞清楚,我們是如何感受到阻礙的?或說我們是如何感受 到挫折和失意的?這種挫折和失意,與我們的期望、抱負和理想 有密切的聯繫。

理想的喪失

生活中。我們要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承受失意。在阿 瑟·米勒的劇作《一個推銷員之死》一書中,男主人公無法接受 他生活的現實,他的美國夢破滅了,理想的破滅給他帶來的失望 感,徹底地摧毀了他。

我們之所以會失望,是因為我們的理想和盼望超乎現實。我 們不僅不能接受這個世界、其他人以及我們自己原本的樣子,而 且將我們的理想和標準強力口給自己或他人。正是我們的理想和價 值觀,造成了我們的挫折感。有時,生活會使我們跌倒。希臘神 話中,伊卡路斯飛得太高,以致翅膀被太陽熔化了,最後跌回地 上。與伊卡路斯相似,有時,我們的理想過於超乎現實。

認識到 這一點會令人感到痛苦。

如果我們的目標與理想受到過於嚴重的挫折,就會引發抑鬱。 尤其是當我們考慮到這種挫折對我們現在和未來的影響時(如, 社會地位的喪失,戀愛關係的喪失等)。因此要研究抑鬱,我們不 得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我們的理想是什麼?

.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我們是如何感受到挫折的?

.當理想沒有實現時,我們是如何面對自己的失望和憤怒的?

.我們因此對自己、對他人、對未來都產生哪些看法?

.我們頭腦中是否有許多專橫的「應當」?

為了更加清楚、直觀,你可以分別列出「理想」和「現實」的內容。然後考慮以下我所稱謂的「失望鴻溝」,這種鴻溝會導致四個方面的結果:自我攻擊與責備;攻擊與責備他人;放棄努力;接受現實,既不過分攻擊自己,也不攻擊他人。

攻擊,是我們遇到挫折時常見的反應。在此,我們能夠發現內部折磨者的真正來源,即,我們的挫折感。我們的挫折感越大,我們自我折磨的可能性越大。其實,內部折磨者根本不存在,它只是挫折引發的「自我攻擊」。

讓我們通過幾個例子做一探討:

布里恩一直期望有一個提升的機會。他兢兢業業地工:作,狀態很好。他的老闆曾指出,他大有希望被提升。於是,他開始設想新的職位可能帶來的變化:工作更加輕鬆、有趣,薪金也會增加,他能夠住進更好的房子。不幸的是,在預期提升前的兩個月,公司被接管了,提升一事被擱置。更糟糕的是,新公司啟用了他們原有的職工,布里恩發現,他一『直渴慕的職位被『個年輕人頂替了。他為此深感憤怒,繼而陷入抑鬱。與提升有關的所有計畫、期望和目標全都化為泡影。他告訴自己,事情從來都不會對他有利,再努力也是白費。他反覆考慮這件事的不公平性,卻沒有能力改變現狀。其實他的思想正在進行一場永遠不會得勝的戰鬥,因此,他總感覺自己是個失敗者,他的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是這樣的:

理想

現實

獲得提升

末獲提升

事業的進展

事業受阻

搬遷

被困於老房子里

——失望鴻溝——

.自我攻擊:我早應料到這一點。我應當有信心去找另一份工作,但我沒有。如果我更加自信,我能夠迫使他們提升我,我太懦弱了。

.攻擊他人:他們只是在利用我,這不公平。他們應當意識到,原公司已經答應提升我了,他們在最後關頭奪走了我的機會。

.放棄:我無法面對這一切,什麼也改變不了,我的前途給毀了。

其實布里恩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但他的憤怒,自我攻擊、攻擊他人使他的境況變得更加糟糕。對他而言,要想接受現實(四種可能的結果),他必須認識到:他正在為這件事難過(而不是憤怒);他有許多專橫的「應當」;他必須放棄自我攻擊。很快,他意識到:這並不是他缺乏自信造成的,自己不能「坐以待斃」。漸漸地,他開始想辦法。恢複了一段時間後,他找了一份新的工作。接受現實並想辦法解決問題,是他康復的最重要的原因。「一切都給毀了」

抑鬱的人經常感到一切都完了。蘇珊精心地策劃r自己的婚 禮,但她的新娘妝不太合適,並且那天一直在下雨,她非常失望。 地想:「婚禮是多麼不順利,我的衣服和糟糕的天氣把一切都毀 了。我從來都沒有順利過,為什麼不能有一天讓我一切都順順利 利的呢?」她只顧對她的服裝和天氣感到失望和憤怒,全然沒有 考慮婚禮當天的美好。她無法掩飾自己的失望,以致沒辦法享受 她的蜜月。她總在想:事情怎麼會搞成這個樣子?後來,當她能 夠考慮生活中的積極方面時,她放棄了這種全或無的思維方式。 她並意識到,自己把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