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思維與情感

本章將討論思維與情感的關係,弄清兩者如何相互作用,將你推向抑鬱的深淵。首先,讓我們假設一種情境:你站住擁擠的車上,有人後退踩到你的腳上,很痛。你第一個反應是「這人真笨」,你心裡充滿憤怒。然而如果這個人轉過身來,你發現他拿著盲人棍,竟是個盲人。這時,不僅你的想法發生了變化(例如,不再認為這人很笨),而且你的情緒也隨之變化。你或許會為對方感到難過,甚至為自己的反應而內疚。

因此,當一件事發生的時候,你必須在產生情緒反應之前,弄清到底是怎麼回事。改變對情境的看法,情緒也會隨之變化。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將事件本身與我們的主觀理解、情緒反應及其他反應區別開來。我們可以這樣做:

AB C

事件 事件的真正含義 結果

誘因 觀念與想法 情緒

事件 理解方式行為

設想一個好友或戀人答應你要在晚上11點鐘打電話給你,讓你等他的電話。但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電話還沒有打過來,結果會怎麼樣呢——你的感受如何?你可能會有許多種反應:焦慮、氣憤、傷心或者是解脫感,這完全取決於你如何設想該人沒有打電話的原因。我們可以這樣分析:

AB C

沒有電話他一定是出事了,例如車禍。 焦慮

他去參加宴會 忘了我們的約定 憤怒

他不重視, 所以忘記了。 悲傷

他改在明天打電話 現在我可以上床了 平靜或解脫自動化思維

如前所述,當我們面臨威脅時,草率下結論是常見的反應。上面的例子中,朋友或戀人沒有打電話被你感知成某種威脅,認為「朋友」或「戀人」一定出事了,就是草率結論,被稱為「自動化思維」。除非有證據,你不可能知道他們為什麼沒有打電話。因此,所有的想法都是猜想和假設,然而你還是感到焦慮和擔心。顧名思義,自動化思維是指大腦中自動產生的思維、觀念和想法。它們是自動出現的,有即時性,可意識性,無須努力就會產生,而且聽起來似乎很合理。

讓我們仍以上述為例,對自動化思維做進一步的探討。首先,偽;或許沒有明確的下列想法:「我的朋友(或戀人)一定是參加晚會,忘記了給我打電話,讓我空等。,』相反,你可能只在頭腦中閃過這些念頭。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他是否玩得痛快?他是否與人進行了交談?那裡是否有音樂?是經典的還是迪斯科?現在,我可以斷言,你能輕而易舉地回答這些問題,因為我們經常在思維中創造意象。

有時,自動化思維如此之快,以至於難以捕捉。前面,我們提到過關於晚會的想像,這些想法在人們頭腦中自動產生,不易被覺察。但當我們提醒自己注意這些想法時,你才意識到你的確有這樣的想法。因此,當情緒發生變化時,我們必須查看自己的思維,弄清我們到底是怎麼想的。

自動化思維經常出現在意想、白日夢以及幻想中。如上所述,我們能在頭腦中構念出朋友、戀人在某地(晚會)的場景,並想像他玩得很愉快,大笑著喝酒等等。我們還可能在頭腦中與自己爭論,例如,我們邊等電話邊在頭腦中想像他玩得如何愉快。你頭腦中或許反覆出現你與他將展開的爭論內容,你或許還會想慷下一次他再打電話來,你將如何對付他等。你不斷地在頭腦中重複那些事實上你根本不會去做的事,因為你害怕遭厭棄,或是害怕道德譴責。

有時,我們或許沒有充分意識到,我們在頭腦中正構念某種場景,而是僅僅體驗到某種情緒或情感。例如,朋友沒有打電話來,你會感到自己很沮喪、充滿憤怒。但你對你的思維過程的意識是表淺的。有時,我們任由思維馳騁,好像身體里有某種「內部導演」給我們提供各種思維和表象。因此,我們需要訓練自己識別自動化思維,使它們能被意識到並且發生改變。我們需要使用積極的想像,即允許我們自己進入該思維,對它進行檢驗,以使我們能夠比較容易對付它。

思維的生髮性

從前面的例子中,你會發現一個重要的現象——一個觀念會引發另一些觀念。人類思維具有很高的生髮性。我們常常不滿足於——種戌兩種想法。有時,尤其是我們的思維向抑鬱方向下滑的時候,它會給我們帶來災難。例如,讓我們觀察一下,當朋友或戀人沒打電話來時,你的思維是如何一步一步滑向抑鬱的。你的思維過程如下:

他沒有打電話。

這是因為他有更好或更有趣的事情要做。

如果他在乎我,他早就打電話過來?。

因此,他並不真的在乎我。

我似乎永遠無法找到在乎我的人。

我是怎麼??

或許我非常沒有吸引力,令人厭煩。

我永遠不可能與人建立一種天長地久的親密關係。

我將永遠被拋棄。

生命完全是空虛無意義的。

這種思維進程如此之快,以至於我們幾乎無法意識到。我們不僅因他人未打電話而失望、氣憤,我們還會感到抑鬱。因為我們的思維使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是個令人討厭的人,沒有人關心我,我將遭到所有人的拋棄。當我們陷入抑鬱的時候,常會出現上述快速的思維程式。抑鬱的時候,我們的觀念會將我們帶入更壞的可能中。而這一切發生的又是如此迅速——有時甚至在幾秒之中。

惡性循環與情緒放大器

這種自動化思維,常會引起各種觀念間的相互反饋。例如,抑鬱的時候,我們經常感到不想做事,而一旦我們沒有完成什麼事情,就會認為自己沒用,這種自身無用感會使我們變得更女口抑鬱

現在,你或許能發現,一旦你的思維陷入這種惡性循環,除非採取措施,否則難以擺脫。這種思維可以被稱為「情緒放大器」,因為,以上過程不斷循環,強度逐漸加大。該結構本身沒有任何因素可以使其強度減弱,因此,你需要情緒減弱器,即那些能打破上述惡性循環的方法。你或許會發現,該循環中有許多你可以突破的環節。你可以因自己的積極表現鼓勵自己,你可以學會鼓勵目己的努力,而不在乎其結果。當我們抑鬱的時候,我們常常忽略了自己點滴的成功。除非取得巨大的進展,否則我們很難滿意。

打破上述循環的另—途徑是告誡自己:儘管我現在沒有做出什麼成績,但這並不等於說我是個沒用的人。生活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獲得成就和認可,如果你正處於抑鬱狀態,那麼,你不必為自己的無動於衷而感到奇怪,仿;註定會如此反應,因為你像所有陷入抑鬱的人—樣,感覺自己很抑鬱。我們常常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想法及做事的方式,即我們不易被理智說服,特別是來自他人的勸說。我們會變得自大,相信只有自己知道的才是真理。因此,我們忽略他人對:廠我們的看法.認為他們不理解我們,或者不了解真相。我們恕盡一切辦法證明自己的消極觀念是正確的,他人的想法是錯誤的。下面,我們將就如何儘快改變這種觀念做一番探討。

有關你情感與行為的觀念

儘管通常情況下,是情境或事件引發了消極思維,但是事實並非總是如此。有時,我們先有某種內部情緒,如憤怒,然後形成了對該情緒的觀念。例如,你或許認為憤怒是不對的。或者你對某人抱有性幻想,並因這種想法而內疚,因為你告訴自己這種性幻想是不對的。亦或你感到自己對某件事焦慮,同時,你又認為自己這樣太愚蠢、太脆弱。你或許一覺醒來,覺得自己渾身疲憊,便想:噢,上帝,又是陰鬱的一天,我該如何擺脫它呢? 我們還可能對我們做過或沒能做的事件產生消極觀念。我們反覆琢磨自己的行為,然後對其產生消極的想法。例如,由於焦慮,我們沒有能夠應邀參加晚會或其他活動,我們便認為自己太 差勁,會令別人感到不舒服,為此,我們充滿了內疚感。

以科林為例,他由於患有社會性焦慮症,沒有參加一個朋友 的送別晚會,他產生了如下觀念:

我本應該去的。

我讓朋友難過?

他可能會生氣,然後不再對我感興趣。

別人會懷疑我出了什麼毛病。

我又一次失去?快樂的機會。

在社交場合中,我真是沒用。

我陷入焦慮之中是可悲的。

這些觀念越是佔據他的思維,他就越容易出現焦慮或抑鬱。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身體的感受也會導致消極觀念。例如:經 常出現驚恐發作的人會注意到,當他們感到焦慮的時候便心跳加 快。因此他會想:我的心臟一定是出了什麼毛病。然後他開始關 注自己的心跳。由於認為自己的心臟有問題,他又會為此而感到 焦慮。當然,隨著他的焦慮程度提高,心率會進一步加快。儘管 心臟只是一個泵,隨著身體的需要自動調節心率。但由於他們把 心跳加快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