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茶與文化-3

「種荈已成園,栽葭寧計畝」(這裡荈、葭都是茶的別名)。

茶功之詩飲茶之功有破睡、益思、醒酒、代葯、代酒等。白居易詩:「驅愁知酒力,破睡見茶功」。曹鄴詩:「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薛能詩:「得來拋道葯,攜去就僧家」。陸龜蒙詩:「綺席風開照露晴,只將茶荈代雲觥」,雲觥:

酒器,此處借指酒,即以茶代酒之意。皮日休詩:「儻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即荼可醒酒。

其他類還有一些茶詩,不能包括在以上10類之中,但同樣很有價值,如皮日休《包山祠》詩,提到了「以茶祭神」之事:「白雲最深處,像設盈岩堂。村祭足茗粣,水奠多桃漿」。

「村祭足茗粣」是說村裡人用茗、粣來祭祀包山祠之神。

茗即茶,粣有兩種解釋,一說為粽子,一說為饊子。饊子是油炸麵食,現在的饊子,形如柵狀,細如麵條。歷史上傳說茶曾用來作為祭天地、敬祖宗、拜鬼神的祭祀品,但在詩中提到的卻很少,皮日休可能是第一人。杜牧的《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詩,杜甫的《進艇》詩,都表明古人在旅遊時要隨帶茶葉:「攜茶臘月游金碧」(杜牧詩)。「茗飲蔗漿攜所有」(杜甫詩)。

唐代,特別是中唐以來,正如白居易詩句所說的那樣:

「或飲茶一盞,或吟詩一章」;「或飲一甌茗,或吟兩句詩」,茶和詩一樣,成為詩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一大樂趣,於是相襲相傳,使茶詩、茶詞在茶葉和詩詞文化中形成、發展為一種別具一格的文化現象。

而唐代茶詩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大量出現,對茶葉文化和詩詞文化本身的發展,又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先以茶對詩來說,如唐人薛能所吟:「茶興復詩心,一甌還一吟」;「茶興留詩客,瓜情想戍人」;劉禹錫在《酬樂天閑卧見寄》中吟:「詩情茶助爽,藥力酒能宣」;司空圖的詩句也稱:「茶爽添詩句,天清瑩道心」。很多詩人都提到,茶有益思的作用,能激發詩人們的詩興和創作才華。第二,由於茶業的發展,作為社會生活中一種新的內容或現象,其對詩詞創作藝術的特點、風格等等,也有一定的影響。如很多人熟悉的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的對「七碗茶」的描述,可說是茶詩中一首浪漫主義的代表作;此外,茶詩中現實主義的作品也很多。如李郢的《茶山貢焙歌》、袁高的《茶山詩》,就都是力陳貢茶弊病之作。這裡舉袁高的《茶山詩》為例:這首詩的一開頭,就用「禹貢通遠俗,所圖在安人;後王失其本,職吏不敢陳;亦有奸佞者,因茲欲求伸;動生千金費,日使萬姓貧」這幾句,直言不諱地告訴皇帝,貢茶是一樁糜費擾民之舉。接著,袁高又以十分同情的筆觸,訴說了「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敧壁,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悲嗟遍空山,草木為不春」的勞動艱辛情況。在詩的最後,袁高以問句的形式,提出「況減兵革困,重茲固疲民;未知供御余,誰合分此珍」;責問這種勞民傷財的貢茶,除皇帝外還配給誰喝?在末句,甚至以「茫茫滄海間,丹憤502茶文化篇何由申」的問句來束筆。茶詩中這些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作品,當然是與這時詩詞和具體詩人的風格、特點分不開的,但是,茶作為其時一種新的受人矚目的物品,對文學中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傳承,不會是沒有影響的。同樣,茶詩作為茶葉文化的一種載體,對茶文化的流傳和茶業的發展,也是有其明顯的作用的。有人說,古代茶詩,起到茶葉史料的保存作用。其實,茶詩不僅具有歷史意義,在當時的現實生活中,對茶業的傳播和發展,也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歷史上茶詩的大多數作者,都是各時各地的達官名士,他們對茶的嗜好、崇尚,都起到一種能使社會仿效的作用。如唐朝宜興、長興的紫筍茶,宋朝建甌的北苑茶,本來無名,經一些詩人和詩篇贊吟以後,不只名聞遐邇,並且被唐宋兩代定為主要的貢茶。

(錢時霖、朱自振)

3.宋代茶葉詩詞宋代茶葉詩詞是在唐代基礎上繼續發展的一個時代。如北宋初年的著名詩人王禹偁,中期的梅堯臣、歐陽修、王安石、蘇軾,後期的黃庭堅和江西詩派,南宋的陸遊、范成大、楊萬里等等,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茶詩和茶葉詩句。宋朝的詩人,非常重視對傳統的繼承,如北宋前期詩人,最重視學習白居易和韓愈的風格;加之其時大城市的發達和茶館、飲茶的盛起,詩人們都尚茶、嗜茶,所以茶詩在許多詩人的詩詞作品中,往往佔有很大的比例。以梅堯臣為例,據不完全的統計,單在《宛陵先生集》中,就寫有茶葉詩詞25首。

愛國詩人陸遊,曾寫下了300多首茶葉詩詞,他並以陸羽自比。蘇東坡的茶葉詩詞也不少,有70餘篇,人們把他比作盧仝,東坡亦以盧仝自許。黃庭堅寫了許多宣揚雙井茶的詩篇,他的另一些茶詩還引用了佛教的語言。范仲淹的《鬥茶歌》可以與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相比美。歐陽修寫了許多讚美龍鳳團茶的詩,也寫了雙井茶贊詩。其他如蔡襄、曾鞏、周必大、丁謂、蘇轍、文同、朱熹、秦觀、米芾、趙佶(徽宗皇帝)、陳襄、方岳、杜來、熊蕃等都寫過茶詩。

(1)茶葉詩詞的形式與唐代大同小異,但增加了「茶詞」這個新品種。

古詩這一類茶詩很多,五言古詩如梅堯臣的《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蘇軾的《問大冶長老乞桃花茶栽東坡》等。七言古詩如黃庭堅的《謝劉景文送團茶》、葛長庚的《茶歌》等。

律詩亦有五律、七律、排律。五律如曾幾的《謝人送壑源絕品,雲九重所賜也》、徐照的《謝徐璣惠茶》等。七律如王禹偁的《龍鳳茶》、歐陽修的《和梅公儀嘗建茶》等。排律有餘靖的《和伯茶自造新茶》。

絕句亦有五絕、七絕,還有六絕。五絕如蘇軾的《贈包安靜先生》、朱熹的《茶坂》等。七絕如曾鞏的《閏正月十一日呂殿丞寄新茶》、林逋的《烹北苑茶有懷》等。蘇軾有六絕一首《馬子約送茶,作六言謝之》:

珍重繡衣直指,遠煩白絹斜封。驚破盧仝幽夢,北窗起看雲龍。

宮詞徽宗皇帝趙佶曾寫過一首宮詞:

702茶文化篇今歲閩中別貢茶,翔龍萬壽占春芽。初開寶篋新香滿,分賜師垣政府家。

竹枝詞(竹枝歌)古代歌曲的一種,原是西南地區的民間歌謠,宋代茶詩中亦可看到,如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

白頭老媼簪紅花,黑頭女娘三髻丫。背上兒眠上山去,採桑已閑當採茶。

聯句有洪邁、方雲翼、黃介、向旙、許子紹五人的《秀川館聯句並序》一首:

勸頻難固辭,意厚敢虛辱(許)。一一罄瓶罍,紛紛吐茵蓐(方)。茶甘旋汲江,火活乍燃竹(向)聊烹顧渚吳,更試蒙山蜀(洪)。清風生玉川,石鼎壓師服(黃)。」

迴文詩這種詩無論順讀、倒讀,都可以讀通,詩體別緻,蘇東坡就寫過這種體裁的茶詩:《記夢迴文二首並敘》。東坡在詩敘中還講了一個故事:在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剛過天氣轉晴,我晚上做了個夢,夢見一位漂亮的女子以雪水烹小團茶給我飲,她還唱著歌。我便在夢中寫了迴文詩,等到醒來,只記得一句:「亂點余花唾碧衫」,於是把它續成二首完整的詩:「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唾碧衫。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晴窗。」

茶詞從宋代開始,詩人們才把茶寫入詞中,寫得最多的為蘇東坡、黃庭堅,還有謝逸、米芾等。如蘇軾《行香子》:

綺席才終,歡意猶濃,酒闌時高興無窮。共誇君賜,初拆臣封。看分香餅,黃金縷,密雲龍。斗嬴一水,功敵千鍾,覺涼生兩腋清風。暫留紅袖,少卻紗籠。放笙歌散,庭館靜,略從容。

(2)茶葉詩詞題材幾乎和唐代相同。

名茶之詩宋代名茶詩篇中詠得最多的為龍鳳團茶,如王禹偁的《龍鳳團茶》、蔡襄的《北苑茶》、歐陽修的《送龍茶與許道人》等。其次是雙井茶,如歐陽修的《雙井茶》、黃庭堅的《以雙井茶送子瞻》、蘇軾的《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其韻為謝》等。日鑄茶,如蘇轍的《宋城宰韓夕惠日鑄茶》、曾幾的《述侄餉日鑄茶》等。其他如蒙頂茶(文同的《謝人寄蒙頂茶》)、修仁茶(孫覿的《飲修仁茶》)、鳩坑茶(范仲淹的《鳩坑茶》)、七寶茶(梅堯臣的《七寶茶》)、月兔茶(蘇軾的《月兔茶》)、寶雲茶(王令的《謝張和仲惠寶雲茶》)、卧龍山茶(趙的《次謝許少卿寄卧龍山茶》)、鴉山茶(梅堯臣的《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揚州貢茶(歐陽修的《和原父揚州六題時會堂二首》)等。

茶聖陸羽之詩宋代詩人常常在茶詩中提到陸羽,這是他們對這位茶業偉人表示景仰之意,尤其是陸遊更為傾心,「桑苧家風君勿笑,它年猶得作茶神」、「遙遙桑苧家風在,重補茶經又一篇」、「汗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