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朵「魚」 蝤蠓

蝤蠓是生活在海洋與淡水間的一種螃蟹,甲殼略呈梭形,螯長而大,像威猛的鼓手,體魄渾厚壯實,學名為鋸緣青蟹,或梭子蟹,青綠色,前緣齒狀,喜在泥質的灘涂中生活,以魚、蝦為食,要在海灘外圍產卵,一次可產幾百萬粒。蝤蠓一生蛻殼十三次,多選在月黑風高的夜間或晨光初露的黎明。在甌菜系中,多是要蒸蝤蠓,蒸熟後的蝤蠓,背殼就是蟹黃色,偏紅,螯內之肉尤多,如百合之莖塊樣潔白。溫州人將蟹簡分為二:一為膏蟹,一為白蟹。今在雁盪山吃的蝤蠓是白蟹,肉鮮,蘸了浙醋和芥末吃,以蘸醋為鮮。

蝤蠓這個名字是第一次聽到,我聽程紹國先生在點菜時問有沒有蝤蠓,以為蝤蠓是一種小獸,至少有浣熊那麼大,上桌才發現是一種節肢動物:螃蟹。蝤蠓的大螯內,蘊藏豐富的肉質,只有一片扁骨,用筷子撥一撥,就見大鉗張合,那片扁骨是一根槓桿,想一想被它作功而讓大鉗夾住手指,指頭尖都會產生麻麻的酸痛。據說,溫州靈昆人發明了一種簡單的捕蝤蠓的方法,就是在灘涂上挖出洞穴,請君入洞。用一把丁字頭長柄泥撬,在浦瀝的兩側挖好八字型的洞,斜洞口通向浦瀝,用圓型草莖泥蓋住洞口。大潮來時,滿腹膏腴的蝤蠓想找個洞穴來蛻殼,因此就入洞了。落潮之後,翻開洞蓋,看見留有蝤蠓爪痕,用鈍鉤一勾,蝤蠓就乖乖出來。(《新甌海志》)靈昆那地方,處在甌江口,為海水、江水交匯處,自然餌料充足,蝤蠓生活的天堂,故蝤蠓以靈昆捕獲的為佳。

執著筷子從螯中取肉,此姿態也是螯取,竹筷是人之螯,它夾取生活的諸多意義,就像這精細的螯肉,每一絲每一點,都是時間裡的一個物象,地球生態鏈上的弱肉強食,可能是文明進化的原動力。當然,我這等來自山野的粗人,就找不著那一份食之儒雅,《明宮史》記載宮廷內的螃蟹宴:「凡宮眷內臣吃蟹,活洗凈,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攢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臍蓋,細細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胸骨,八足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天啟宮詞一百首》記述道:「玉筍蘇湯輕盥罷,笑看蝴蝶滿盤飛。」嬪妃宮女能剔蟹骨如蝶(《明代飲食思想與文化思潮》劉志琴,《史學集刊》1999年第4期),此蟹也是吃得雅到家了。

蝤蠓肉厚,白色,足根的肉質蘸醋,尤感覺鮮。小補一點:蟹肉含蛋白質19%,脂肪8%。所以吃蟹,佐香油都是一種多餘,吃了蟹肉,會感覺手指尖很有力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