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輯 食話實說 長沙百味粉

吃米粉,湖南比較流行,出名的有常德津市牛肉粉、長沙米粉、新化麻辣粉等。這些地方,米粉非常出名,常被城市人選做早餐。

在長沙生活十年,成了一個貨真價實的「粉絲」,也習慣了它的夜生活和早生活。在那深更半夜,一群人縮在某個角落裡吃夜宵,品味長沙的鴨寸骨、辣魚頭,加上兩瓶啤酒,把一個寒冷或者酷熱的夜晚吃得很韻味。午夜的街頭,非常清凈的時候,再悠閑的溜回家,這就是地道的傳統長沙人的夜生活。長沙人的早生活,那是早晨漸漸過去的時候,那些沒有上班時間約束的男女,瞌睡已經醒了,到自己熟悉的街頭尋找吃食,同樣悠閑的步子,在生活里度量光陰和品覓味道。

長沙人,早晨吃米粉的占絕大多數,這是長沙人的傳統食德。歷史遺痕中,長沙留下許多特色美食和街頭小吃,至今還在人民的記憶里留戀。曾經輝煌的米粉,還在大街小巷展示自己的風姿,尋找味道的知音。

這幾年,長沙米粉的味道在墮落,被常德津市牛肉粉所取代,就連盛名遠揚的無名粉店也只留下一個名字。我曾經想尋找長沙米粉的遺老,卻好好品味一回長沙米粉,卻被歷史所覆蓋,沒有蹤跡。

一次偶然的機遇,在解放西路與姜靜談論書稿出版事宜,她告訴我在坡子街有家百味米粉,味道做得不錯,要我去試試。

那時正是下午5點,初夏的時光氣溫較高,天色還早,走在坡子街,流連過往的行人和店鋪,被商業氣息所瀰漫。走到百味米粉店,人比較稀疏,店面寬大,裝飾有些仿古。我走進去,客人不多,選個舒適的地方坐下,面對風扇的吹拂,略感涼快。

吃粉有個習慣,喜歡肉絲粉。吃過幾年粉,總結了一些經驗,吃粉主要是考慮它的味道和本色,肉絲粉是真正的本色粉,也是其他粉的基本粉。店家做粉,要從做好肉絲粉開始,其他粉是在肉絲粉的基礎上做成的。做粉的主要工序在於做馬子,馬子做好了,粉就做好了百分之八十。粉好吃與否,與馬子的關係很大。出名的粉店,都非常講究馬子的做法和刀法、切藝,常常有祖傳秘制,其他店家無法模仿。

吃百味粉,我也選擇了肉絲粉。百味粉的肉絲有些特別,肉絲沒有加醬油,看上去雪白如初,肥肉精肉各半,大小粗如指頭。一般的肉絲要加醬油催熟和縮緊,讓肉絲著色變黃,肉質緊密質硬,成條形狀。一般肉絲以小著稱,百味反而以大成味。一碗粉里漂流著五六根粗壯的肉絲,卻保證了粉的動物油質,給粉增加了保溫和滑膩。百味選擇的粉料與眾不同,比一般粉皮較厚,切得稍寬,飄在湯里,有著粗大厚實的感覺。沒有翠綠的小蔥,改芹菜葉點綴做香料,讓粉的綠白更加突出明顯。肉絲摻在粉里,顏色相近,吃時需要尋尋覓覓。

米粉放在桌上,漂起一股香味,又純粹也很誘人,仔細辨別,是豬肉燉化的香甜和醇香。再仔細聞,又聞到糍粑蒸熟的味道,那是米粉熟了的氣息。最後才是芹菜的味道,一種生香,芹菜本身帶來的香氣,卻沒青菜葉的氣息。

在風扇的吹拂下,米粉表面已經冷卻,吃起不再燙人。粉的油水不多,沒有油膩感。咬著粉條,稍微有些質硬,有著嚼勁,明顯的感覺到比其他米粉有津勁、帶味,而且鹽味也進入了米粉里。百味粉的馬子肥肉已經燉化,夾在筷子上,很容易被夾斷,也容易夾成碎末。肉絲靠近嘴巴,輕輕一吸,肥肉溜進嘴裡,沒有油膩,像喝豆腐腦,還要嫩,更加的質軟,吸進嘴裡的滑爽感覺無法形容,帶著人生的快感和樂趣。精肉飽含湯水,可以先吸干湯水,再慢慢地吸肉,感覺精肉的質地和酥軟。一根肉絲被吸成一條一條細絲,吸時酥軟,嚼時質地又有韌性,非常打牙彈齒,促使食客品味更加認真。

再吃芹菜葉,菜葉只被燙軟,葉莖生脆,嚼時清脆,可品到自然的甜味。

慢慢地喝湯,是肉的鮮味,越喝越有味,也越想喝。

吃碗百味粉,是對長沙米粉的總結,也許是傳說中長沙米粉的真正的遺存。最少,我認為可以代表長沙米粉的一種味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