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輯 食話實說 敦煌洋芋粉

洋芋粉,是大家所說的土豆粉或者馬鈴薯粉。敦煌乃絲綢之路末端,西域進入中國的第一站。土豆原產於西方,形狀像芋頭,從西域引進,所以在名字前加一個洋字,成了洋芋頭。在甘肅一帶,土豆還叫洋芋頭,土豆粉絲也叫洋芋粉。

洋芋粉絲不像南方粉絲細長而潔白,雖然黃澄的色彩,外形卻不利索。洋芋粉分寬粉和圓粉,寬粉有兩厘米寬,米多長,而圓粉有粗有細,粗者大過筷子,細者不亞於黃豆。敦煌卻不同,也許是水土的原因,洋芋粉成米黃色,圓粉粗糙,同一根粉絲還疙瘩扭曲,如波浪線左右擺動。

敦煌人喜歡吃洋芋粉,吃時把它當飯,卻吃得少,一年都難得幾回。敦煌人愛吃釀皮,據說釀皮是四川人做的,第一個做的姓張,發了財,把他的親戚帶到敦煌,敦煌這個小城就遍地是釀皮了。敦煌人喜歡吃釀皮,是因為簡單,釀皮擺在人多的地方,往攤點上一坐,馬上可以吃了。釀皮是小吃,敦煌人把它當主食,每天中午都吃。

洋芋粉在敦煌不是主食,是菜的一種拌料,會吃的敦煌人把洋芋粉泡湯喝。敦煌人做菜大碗大盆的蒸煮,一餐吃不完下餐接著吃,一個菜接連吃兩三天。做肉食也一樣,常煮一大鍋,連湯帶肉好幾天都吃不完,下餐吃時熱一熱,越熱越油膩,熱過幾次,肉里的油脂都煮出來了。吃到最後,肉雖吃完,湯卻剩一大鍋,只好下麵條或洋芋粉吃。

下洋芋粉吃的肉湯有三種,首選是雞湯,其次是羊肉湯、再是豬肉湯。湯的來源是同一種做法,雞肉(羊肉、豬肉)清燉。敦煌人燉肉要用高壓鍋,這樣才能燉爛,切成大塊的肉在高壓鍋里燉上個把小時,才合敦煌人口味。雞湯是剛宰殺的活雞燉的,雞湯清鮮味美;羊肉湯要新鮮羊羔肉燉,湯味純正無騷氣;豬肉湯要熏好的臘肉燉,湯味鮮美香氣清宜。用這些湯下洋芋粉,才鮮香俱全、滑爽可口,宮廷美食難出於右。

洋芋粉成把包裝,用時先需開水泡發。菜前一小時入水,熱湯時瀝干待用。湯需清除肉塊及骨頭等,大火燒開,泡發的粉絲切斷入鍋。不加鹽及其他作料,湯水翻滾即出鍋。洋芋粉需趁熱吃,先吃粉後喝湯,反之湯粉糊結。吃粉的方法莫如撈出單吃,湯會清澈如初,味道鮮美微溫。粉泡在湯里,越吃越糊,湯水越攪越渾;吃完粉,湯已成糊糊,味道太濃,鮮味盡失,次法不可取。

最好吃的洋芋粉是雞湯洋芋粉。湯水成米黃色,那乃雞湯之色,粉絲非常柔軟,又有韌性、韌勁和超強的滑爽。輕輕攪動雞湯,雞肉的鮮香飄然而起,刺激著食客的味覺。入口滑爽有質感,粉上疙瘩韌性更強,咬下有清脆之響,細嚼先甜微酸。雞湯洋芋粉食用不宜過多,因為超強滑爽,進口入肚極易,吃飽迅速,在感受美味的同時不知不覺就飽了肚子。如一味的感受美味,吃飽了就難受了。雞湯油脂過多,易產生油膩反胃,粉絲滑爽,也易拉肚子而影響身體。喝湯時味道稍咸,油膩明顯減輕,鮮香更為突出。慢慢細品,能夠嘗出很多的味色。

雞湯洋芋粉,是我吃的粉絲里最好吃的,也是我記憶最深刻的,我卻不敢再吃,怕一吃就吃多了,反倒損害身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