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輯 茶香四溢 高椅油茶

初到高椅,我們被當做尊貴的客人,主人給每人送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油茶,坐在八仙桌旁喝完油茶,才由村姑領著進村參觀考察,了解高椅古民居的歷史。

高椅油茶屬農村早茶系列,比早飯要早,是子女孝敬長輩的早點,解除早飯前的飢餓。父母起床後,子女給父母倒水洗臉後,用一個紅漆小茶盤端著一碗熱乎乎的油茶,放到堂屋神龕前的八仙桌上,恭恭敬敬守候在父母身後,喊爸媽喝茶。扶父母上坐,父母坐定後再遞上油茶。父母喝完油茶,開始理行一天的家長職務,分派子女一天的工作。

高椅在湖南省西端的會同縣沅江支流巫水岸邊,屬大湘西範疇。

高椅古村自宋代楊再思的後裔在這裡繁衍,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形成現在一處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全村有104棟磚木結構的古民居,百分之六十的人姓楊,過著世外桃源的耕讀生活,有著特別的侗族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油茶就是他們的習俗之一,拌著湖南特色和大湘西的神秘及南蠻風味。

高椅老人在子女滿堂、兒孫成家後常年喝油茶,壽命都比較長。高椅古村現有四位超過百歲的老人,八九十歲的老人很多,個個體態健壯,連給我們泡油茶的奶奶們都是七十多歲了,經過打扮後看上去不到五十歲,動作迅速,一天勞作不息。

油茶的主要原料是泡茶、米豆腐和鋼豆(四季豆),用高椅的特殊做法和侗族的特殊吃法來營造油茶氣氛。

米豆腐在湘西少數民族中非常流行,是非常常見的小吃和飲品。用米磨成漿,經石膏凝固壓榨做成豆腐,切成小塊用湯水泡熱著吃。古華的長篇小說《芙蓉鎮》中寫芙蓉鎮的米豆腐,寫得非常詳細傳神,把米豆腐介紹給了全國人民,也讓芙蓉鎮名聲大振。

泡茶是會同一帶的特產,與普通麻糖有幾分相似之處。泡茶是糯米製成,糯米煮熟,涼後陰乾,千萬別曝晒,以防米粒爆裂文理或斷裂,炒熟時進入沙礫和碎化,再壓成薄塊,干後准用。不同之處在於不用糖來黏合,沒有膩人的甜味,飄散著一種清香;麻糖一般壓成大塊,用刀切成小片,還粘連在一起,吃時可以扳開;泡茶本來就是一塊薄片,乾燥後成為窩型。泡茶是用來泡開水喝而命名,多在節日和辦喜事的時候使用,有紅色和黃色兩種,代表紅紅火火喜喜慶慶的意思。

油茶還需大蒜、蔥末、生薑、辣椒粉、高湯。油茶中非常講究的是高湯,高湯的製作以侗族的特製方法為標準,加大料和秘制湯料熬成。喝後非常鮮美,有種神爽的作用。其他配料也有些講究,大蒜以整顆蒜子為單位,下在滾燙的高湯煮熟撈出;蔥取南方小蔥,用翠綠的蔥葉切成筒狀細末,油茶泡好後散在湯上;生薑刨去粗皮,不切片或姜米,直接從姜掌上扳下一個姜枝,放入泡好的油茶中,吃時姜的辣味慢慢冒出,味道越來越辣;辣椒粉非常細膩,散在高湯里,冬天喝有驅寒的作用。四季豆煮熟,吃時溫熱,下入高湯沉於碗底。米豆腐是涼的,經過滾燙的高湯一泡,開始受熱,吃時也不燙嘴。

泡茶慢慢地融入湯里,夾起來軟綿綿的,吃在嘴裡還有些鹹味和辣味,比較滑爽,有韌勁。輕輕地吸一口湯,味道非常鮮美,純自然的甜香。米豆腐沒有鹼味和石膏味,而是一種稻米的香醇和豆腐的細嫩,表面的質感有著彈性。四季豆很甜美,沒有任何的苦澀敗味。吃過一碗,我飢餓的肚子有了底物,精神非常清爽,給品味高椅美食開胃領路。

我邊欣賞高椅古村的風格,邊感嘆油茶的文化以及高椅人的孝順,真是另一番滋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