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輯 銀妝素果 江華豆腐釀

到江華,有兩樣東西讓人難以忘懷:一是每餐吃飯,先要上一碗冰凍冬梨子茶,俗稱大葉茶,赤紅色,清香涼爽,可以防暑降壓;一是釀豆腐,柔嫩細滑,特別爽口,回味無窮。

2008年夏天,我到瑤都江華考察旅遊,遊玩了十餘天,吃盡江華美食,記憶深刻的還是那道水豆腐丸,又名水豆腐釀。

釀是江華瑤族傳統美食里的一個系列,有水豆腐釀、辣椒釀、苦瓜釀、螺絲釀、米豆腐釀、油炸豆腐釀、香菇釀、蒜頭釀、魔芋豆腐釀、干筍釀、茄子釀、絲瓜釀、藕釀、冬瓜釀、南瓜花釀、牛耳菜釀、蘿蔔釀、蛋釀等,其實,在江華還有很多蔬菜都可以拿來做釀,只是這十八種是我們最常見的釀,所以江華人俗稱十八釀。釀中最有名的是江華「聖水」豆腐釀,用江華縣沱江鎮竹園寨得仙岩的「聖水」磨製的水豆腐,加肉餡做成豆腐丸,吃起來非常細嫩滑爽,其他釀的選料、製作、食用方法跟聖水豆腐釀相同,成為風味獨特的十八釀,一直在瑤族人民的飲食里流傳。

南方的水豆腐,是種很軟嫩的食物,俗話說:豆腐掉在灰里吹不得、拍不得,用得仙岩的水磨製的豆腐更加軟嫩、細嫩,是城市裡吃到的水豆腐不及的。

那天,我們幾人開車去大瑤山,路上遇到大雨,山裡霧水蒸騰,拍了很多風景照片,再進山已經行走不便,打前站的同志告訴我們前面有山洪暴發,我們只好返回縣城。我本來疲憊不堪,洗完澡就上床休息了。江華的朋友陳茂智來訪,說要帶我們去吃水豆腐釀,我一下來了精神。在長沙,我早就聽說過江華的豆腐釀,今天能夠吃到,當然來勁。

水豆腐釀將精肉剁碎,以香蔥、香油、精鹽、味精等拌和做成餡,放入挖有空洞的鮮豆腐中,再貼鍋黃燜至熟而成。不同的廚師可以做出花樣繁多、秀色可餐,各具風味,味美獨特、回味無窮的豆腐釀。

據了解,土家族和梅州客家菜也有釀豆腐。明朝太子保兼吏兵二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文安之到酉(土家族聚居地),宣慰使冉玉岑在土司衙用釀豆腐款待他。文嘗後誇道:「釀豆腐味美獨具,可與皇宮御宴媲美,難得!難得!」並賦詩一首:「羽翰高蹇道路賒,重來應識舊煙霞,客行有句憐苔鮮,留伴春深木筆死。」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灌入豬肉、魚肉做成的餡,炸成金黃色,放蔥花、香油,加雞湯燜,吃時香氣四溢、入口滑爽細膩。

我們幾人開車到沱江鎮竹園寨得仙岩附近,陳茂智告訴我,吃釀豆腐就在這裡,我下車後,發現這個飯店與我所想像的距離很大,簡陋得很,門口用石棉瓦搭了一個涼棚,與農村的小商店並無二樣。老闆倒是非常熱情,把我們領到二樓選了個包廂,聽說是來吃釀豆腐的,老闆還送我們一盤釀豆腐。

菜上得很快,我才喝了一杯冬梨子茶,釀豆腐就上來了,一塊豆腐足有兩寸見方,一寸把厚。碗是我們在長沙城裡裝湯的盆,我數了一下,一盆釀豆腐才八塊,我們有六個人,每人還不到兩塊。

我首先夾了一塊大的,黃紅的湯汁漫在豆腐上,豆腐看不出被煎過的痕迹,筷子用力夾下去,豆腐出現了裂紋,卻夾不爛。我仔細看看,才發現豆腐已經被煎成一層黃色薄膜,淋過湯汁,看起來更加透明,裡面的白色更清澈。我改用勺子,挖了一塊,輕輕的吸進嘴裡,豆腐不是很燙,味道卻已經進入了豆腐深處。細嫩的豆腐,在牙齒間輕輕滑過,留下少許芳香,讓我回味。再夾少許肉餡,非常軟嫩,稍有鹹味入唇,在蘸點湯汁,更加鮮辣新香。吃完這塊大豆腐,我不敢夾第二塊,把碗里的湯汁喝了,才知道湯汁非常鮮美,有豆腐的清香、紅辣椒的甜味及調味品味,多種味道雜合在一起,別有一番風味。

陳茂智看到我這麼饞,給我夾了一塊,我沒有嘗到味道就讓它滑進了肚子。第二盆上來,我又吃了兩塊。當老闆來敬酒時,看到我們兩盆釀豆腐都吃完了。老闆就問,你們這麼喜歡吃釀豆腐?陳指著我告訴他:這位就是長沙有名的美食家,非常喜歡你的釀豆腐,吃了四大塊。老闆舉杯道:既然你們欣賞我的釀豆腐,那我還給你們上兩盆。

我吃了八塊釀豆腐,才感覺到釀豆腐真的很過癮,也從心底里感嘆豆腐太好吃。

在後面幾天的旅行中,我吃到干筍釀、茄子釀、苦瓜釀等,對江華瑤族的十八釀有了個初體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