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 食全酒美 新化酒蒜花

新化有種美食,平常時節很少見,過年才把它端上餐桌——酒蒜花。

新化糯米優質,蒸出的水酒也非常有名,酒蒜花是其副產品。

新化峰陡溪險,交通不便,飲食保留原始、古樸的風格。其中飲酒習俗繁多,節日或喜慶的日子,人們間喜歡勸酒、敬酒。新化屬古梅山,苗瑤與漢族雜居,喜辣好酸食雜味濃,有十葷十素十飲,水酒是其主要飲品之一。

酒蒜花是種調味品,也是一道名菜,現在漸漸在農村消失,以可樂或雪碧代替了它的功能。

我喜歡吃酒蒜花,更喜歡它的甜膩回味。每年回家過春節,父母都知道我喜歡吃酒蒜花,必給我做一碗備著。春節,家家戶戶是大魚大肉,到親戚家拜年,長輩都喜歡給我夾菜,按規矩是不能退回菜碗里的,只好硬著頭皮吃。還有,比我稍大點的兄長或表姐,知道我以前愛吃肥肉,就會給我敬肥肉,或者把碗里的肥肉幾姊妹分掉,每人吃幾塊。吃完一頓飯,我已經油膩不堪,胃裡翻江倒海,心中膩性無比,身體極不舒服。只要有酒蒜花,我吃上兩口,嘴裡馬上回過味來,油膩就淡下去了。

新化水酒多用酒藥子釀造,酒由甜酒即酒釀轉化成水酒。新化生產優質糯米,先把糯谷碾皮,去谷芽,篩除碎米,浸泡一夜瀝干水分,用木蒸籠把糯米蒸熟蒸透,播散冷卻。酒藥子研磨成粉,加溫水調勻,散於糯米飯上。把糯米飯放入陶罐中,用毛巾或者土布蓋好。

蒸酒的時間一般是秋春兩季,溫度適宜。夏天氣溫太高,酒容易變酸;冬天氣溫太低,酒藥很難發酵,要用稻草或棉絮包裹,保持溫度才行,酒糟也容易變成紅色。酒按時節分重陽酒、過年酒、桃花酒等,按需求分三朝酒、結婚酒、壽酒等。水酒不上火,加黃糖可以給坐月子的婦女喝,能驅寒活血。

糯米飯加酒藥入陶罐十天,酒釀已成。開始是甜膩、稠密,具有黏性,進嘴粘唇。這只是酒釀,米粒較硬,酒度很低,慢慢的酒釀變苦,酒度升高,完全變苦後,原酒已成。加入生水,劃開酒糟,攪碎酒糟,浸泡三日,酒水融合,酒糟變軟、散開、上浮,水酒始成。

農村冬天的蔬菜只有蘿蔔、白菜,雖然收斂油脂,農村人覺得蘿蔔白菜在大過年的拿不出手,桌上擺碗白菜,上桌就被搶吃一空,留給我的就只有肉吃。

新化產水酒,主要在圳上鎮,方鼎英、陳正湘、羅盛教等名人都是喝水酒長大。現在,圳上鎮家家戶戶喝水酒,自家釀造。釀得最多的過年釀四十八壇,陶瓷酒罈擺滿一屋子;一般家庭八壇十壇很常見,十八壇算富裕家庭。

水酒好,做酒蒜花的原料才好。水酒講究酒水透明度,越透明越好,酒糟顆粒才明顯。

做酒蒜花把酒糟從酒罈中撈出,壓榨乾酒水,只留酒糟。把切好的姜米、大蒜葉、辣椒粉拌勻,淋上燒熱的植物油,加白糖、香菜、鹽、味精等拌勻,再加肉湯,拌勻,酒蒜花的製作完成。把酒蒜花放溫暖的地方儲存三天,酒蒜花開始轉味,有稍許酸味、甜味,可以吃了。慢慢地越來越酸、越來越甜,形成純正的甜酸味後就不再變味,一碗可以吃過大年。

酒蒜花甜、酸、辣、咸多種味道綜合,每種味道都不明顯、突出,吃在嘴裡,酒糟入口即化,水汁甚多,非常解油膩味,也非常下飯。

新化過春節有個習慣,吃年飯不吃八碗菜,那叫死人飯,如果做菜時計算錯了,就用酒蒜花當碗菜,擺在桌上是九碗菜,或者揍雙數,做十碗、十二碗。

春節,我每餐吃飯,都要把酒蒜花端上桌子,吃幾口大魚大肉吃點酒蒜花,一天連吃三五餐大魚大肉都不油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