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魚味無窮 剁辣椒魚頭

做剁辣椒在湖南地區的秋季是件很普遍的事情,老少兼愛,男女喜歡,也是湖南人儲存新鮮辣椒的一種傳統方法和普通吃法。用剁辣椒去蒸魚或者魚頭,確實是湖南人的一大發明和貢獻。剁辣椒蒸魚,有名的是瀏陽蒸菜里的手撕魚,常見的是豆豉辣椒蒸鯽魚、清蒸鯿魚等,最有名的是剁辣椒魚頭。剁辣椒魚頭即發揮了剁辣椒的辣味,吸收了剁辣椒的酸味,也弘揚了魚肉的鮮味,去除了魚本身的腥味,使兩種味道達到完美的結合,形成了魚頭的至味。

剁辣椒魚頭起源於湖南湘潭,在長沙發展壯大,傳播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成為湘菜的代表。湘潭屬於湘江流域飲食帶,以河鮮聞名於世,與衡陽、長沙的餐飲齊名,並同屬一帶。因為湘潭遲班椒的出現,改變了湘江魚類的吃法和味道,形成了剁辣椒蒸魚等系列菜,湘潭的魚頭也變得有理想和方向,終於走出了一條剁辣椒魚頭的崛起之路。

剁辣椒魚頭在湘潭本地又叫鴻運當頭、開門紅,象徵著一種紅紅火火的生活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火艷艷的剁辣椒覆蓋在白嫩嫩的魚頭上,紅白區別鮮明,卻又完全融為一體。當還冒著熱氣的剁辣椒魚頭端上您的餐桌,擺放在您面前,那股清香飄逸的魚香味迎面而來,刺激著您的慾望和吃性。剁辣椒的酸味滲透在魚肉里,魚的鮮香保留在肉質中,辣味催生出魚肉的鮮甜,充滿味道的誘惑。從魚頭的腮下挑開腹部的魚肉,魚肉晶瑩剔透,細嫩如凝脂,剁辣椒的湯汁嬌艷欲滴,紅亮透明,濃濃的肉香和魚鮮來回飄蕩,有種誇張的感覺。當您溫文爾雅地送進嘴裡,肉質細嫩、肥而不膩、口感軟糯、鮮辣可口,雖有小小的魚鱗咯齒,卻不用細嚼,慢慢吸食魚肉,如豆腐腦緩緩流入喉嚨,鮮香辣一起湧向味蕾。

清朝雍正年間,湖南新化的數學家黃宗憲先生為了躲避殘酷的文字獄,逃到湘潭郊區。借住在一戶農家,農民家窮,買不起肉菜來招待鴻儒,農戶的兒子在溪水裡打撈到一條河魚,女主人加鹽、辣椒剁與魚頭同蒸,作為款待黃宗憲的主菜。愛吃辣椒的黃宗憲吃了剁辣椒魚頭覺得味道鮮美,非常感激房主。從此,黃宗憲對那道剁辣椒蒸魚頭十分想念,又無法吃到這道美味,只能在記憶里回味。避難結束後,他讓廚師到湘潭農家學習剁辣椒魚頭的製作方法,並進行了適當的改良,成為我們今天的絕味剁辣椒魚頭。

魚頭不僅味美,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容易被人體吸收。魚肉中脂肪酸有降糖、護心、防癌的作用,魚肉中維生素D、鈣、磷有抗衰老、養顏的作用,有利於血液循環、開胃、滋補、防止腫瘤。剁辣椒味酸,有開胃消食、暖胃驅寒、止痛散熱、肌膚美容、降脂減肥、抵抗癌症、保護心臟,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壓等作用。兩者的結合,更符合營養學的要求。

剁辣椒魚頭可選用草魚、鱅魚、鰱魚等魚頭,我們在餐桌上最常見的魚頭為鱅魚頭,個頭大,且肉質細嫩,剁辣椒容易入味,蒸後極鮮。做剁辣椒魚頭,並不是只要單純的魚頭,還要與魚頭連接的魚身,一般與魚頭等長。切掉魚尾巴時,多採用斜切法,多留點魚腹肉,擺盤就成為優美的扇形。魚頭去除內臟,洗凈切成兩半,背部相連,魚頭放在巨大的盤裡,像把打開的扇面,抹上蒸魚油,撒上剁辣椒、薑末、鹽、豆豉、料酒等作料。待鍋中冷水燒沸,將魚頭連盤一同放入鍋中蒸熟,約十分鐘,將蒜蓉和蔥碎鋪在魚頭上,再蒸一分鐘。而現代餐館採用的是高溫蒸箱,更加方便。從鍋中取出魚盤後,再將炒鍋置火上放油燒至十成熱,鏟起油淋在魚頭上即成。魚頭潔白如銀,魚肉挺實鮮美,魚皮膠質顫動,魚腦晶瑩剔透,辣椒紅瑩鮮亮。

隨著剁辣椒魚頭的廣泛傳播和21世紀飲食之風的盛行,剁辣椒魚頭開始升級換代,從製作和用料上都有所改良,剁辣椒在蒸的過程中會物化部分,剩下的是辣椒皮,顏色沒有那麼鮮艷可愛,剩下的辣味並不完全可以滿足湖南人對辣椒的需求。有人開始採用衡東縣的黃貢椒,把它切碎,放在魚頭上一起蒸,辣味更濃,辣椒保存完好。從此,慢慢誕生了雙色魚頭,在魚頭兩邊,一邊用紅色剁辣椒,一邊用黃色黃貢椒,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魚頭吃出兩種風味。更有甚者,黃貢椒改為小米辣椒,不再是普通剁辣椒魚頭,而是小米辣椒魚頭。現在到餐館吃剁辣椒魚頭,其實就是小米辣椒魚頭。

湖南人在一起聚會吃飯,必然會點一道菜,那就是聞名的剁辣椒魚頭。在長沙,市民對酒樓、飯店的評價標準,很多時候是以剁辣椒魚頭做的好壞為標準。大家在一起吃飯,吃得滿頭大汗,還不停歇,繼續吃他們的至愛剁辣椒魚頭。吃到最後,連一點剩魚湯也不放過,他們要煮一碗白面,下到魚湯里,把湯汁吃掉。麵條在小米辣椒魚頭湯的浸泡下,即有魚鮮味,又有辣味,雖然辣味被沖淡,吃起來還是很辣。湖南人卻每人瓜分一碗,作為最佳美食,撐起圓圓的肚子的最后角,才滿意地摸著肚子,心甘情願地離開酒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