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川味江湖 宜賓燃面

到宜賓旅遊,遊客渴望嘗食到中國酒都的名酒五糧液。我卻聽人介紹過宜賓的麵條神話——燃面,想借這次到宜賓旅遊的機會品嘗一番,了卻已久的牽掛。

宜賓在四川中南部,金沙江與岷江匯合於此,號稱萬里長江第一城,川滇黔三省結合部。宜賓城人人喜愛麵食,常見的面有燉雞面、咸鮮面、肥腸面、牛肉麵、京醬面、口蘑面、三鮮面、辣雞面、鱔魚面、龍鳳面等。宜賓燃面原名敘府燃面,又叫油條面。因為麵條煮熟後,干拌而成,麵條油重無水,點火即燃,所以民間又叫它燃面。

宜賓燃面從清朝光緒年間便開始有人經營,並且發展越來越迅猛,現在是宜賓城裡的麵館都有,還向全川發展的趨勢。燃面用宜賓當地優質水麵條為主料,以黃芽菜、小磨麻油、鮮板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條辣椒、花椒、味精、香蔥、豌豆尖或菠菜葉等做輔料。燃面輔料非常講究,芽菜主要用黃芽菜,即敘府特色芽菜(宜賓別稱敘州城)。與涪陵榨菜、南充冬菜、內江大頭菜齊名,共稱四川四大腌菜,香脆甜嫩、味美可口,暗香回味。麻油為石磨芝麻油,即滴口香。色澤橙黃紅亮,粘質純凈,香飄四溢,滿座生香。將面煮熟,撈起甩干,去除鹼味,按傳統工藝加鮮板油即成。燃面香氣濃郁,重油重色,入口筋道酥脆,鬆散紅亮,香味撲鼻,辣麻相間,油而不膩,味美爽口,回味悠長。食客既可佐酒,又可果腹,是最好的長江船工的江湖食物。

宜賓人吃燃面,主要集中在早晨,把它當早餐。寧靜祥和的宜賓城,太陽還沒升起,市民都在沉睡之中,麵館的夥計已經開始打掃店鋪,用大鐵鍋燒開水,準備蔥、黃芽菜、花生米等作料,等待第一批顧客的光臨。我趁著長江的霧氣還沒有散盡,早早起床,到宜賓的大街小巷上轉悠,感受宜賓麵館的開張和食客的瘋狂神態,做個身臨其境的體驗。

宜賓人早晨不在家裡開火,大人小孩簇擁到街頭的麵館,或站或蹲,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燃面,哧溜哧溜吃得山響。這時,宜賓街頭飄逸著燃面的香氣,還雜陳著黃芽菜、花生米的味道,在人頭攢動的燃面世界裡,總聽到老闆扯開嗓門吆喝:「一燃一口,提黃!(一碗燃面,一碗口蘑面,打硬一點)」「一牛一雞,打盒!(一碗牛肉麵,一碗燉雞面,裝盒帶走)」各家麵館,燃面做得最地道,也是顧客最喜歡的麵條之一,顧客不必挑選和尋找老字號,也不必要記住自己曾經品嘗到的美味,只要在街沿坐一方小桌,就可以興緻勃勃地欣賞燃面,吃得滿頭大汗,笑逐顏開。

燃面的麵條要干,揉面時摻進的水要少,製成的麵條條圓挺硬或者方正,煮熟後才有筋力和骨力,用油揉散時才不會斷節。入口時滑爽,嚼到末尾時還有回香的味道。甩干是整個燃面製作要領中最重要的環節,將粘附在麵條上的水分甩干,才能使油脂、味料、麵條沾裹融合,既上味又利用油脂的可燃性,使麵條具有點火即燃的獨特品性。

使勁甩乾的麵條,盛入碗中,淋入煉熟的菜籽油,趁熱用筷子挑散和勻,不再粘連,再淋上醬油、油辣椒,加芽菜末、花生末、蔥花,挑拌均勻即成。如果在燃面上澆一勺炒香的肉臊,就成了葷燃面;如果在燃面上淋上骨湯,則成燃湯麵。

我吃了幾天燃面,喜歡自己來把作料拌均,在店家端上燃面後,只是普通的麵條加了芽菜末、花生末、蔥花,在自己慢慢的攪拌中,燃面的顏色開始轉換,由白色轉變成黑褐色,再由黑褐色轉變成淺醬色,挑起麵條,根根晶瑩剔透,我就食慾大增,開始了自己的品味之旅。

做燃面,煮麵條時要掌握好火候,以沸水下鍋,待麵條斷生,漂鍋,即剛好煮熟變軟後撈起,此時麵條中的澱粉受熱糊化,形成外表保護層,加之受熱時間短,麵條汲水有限,煮熟後的麵條既柔軟潤滑,又柔中帶韌,骨力好。對醬油等染色液體,也容易上色,入味更均勻,吃起來更爽口。

吃燃面,要不冷不熱後開始品嘗,小口小口地細嚼慢咽,才能品嘗出燃面的味道,體會到是那樣美味爽口,辣麻相間,香氣四溢,連黃芽菜也回味無窮。漸漸的,會感到口辣、臉辣、心辣,您可千萬別喝水解辣,否則會越喝越辣。據宜賓人介紹,最好的辦法,就是以骨頭海絲湯來解辣。等吃完一碗燃面,再喝碗骨頭海帶湯,辣味已久開始淡去,還滿口留香,回味悠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