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川味江湖 南溪豆腐

南溪位於四川省南部,金沙江、岷江在此匯合,是萬里長江第一縣。南溪鎮地處宜賓、瀘州、自貢三市中心,有1500多年歷史。

南溪豆腐乾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與涪陵榨菜、宜賓芽菜、內江大頭菜、李庄花生齊名,響徹巴蜀大地。南溪人將湯豆花提煉成豆腐,再用香料煮滷水,把豆腐滷製成豆腐乾,香氣四溢,味道精美,渾厚綿長,回味無窮,做成絕好的下酒菜,滿足宜賓、瀘州酒客。

南溪豆腐乾企業繁多,有名的有徽記、好巴食、郭大良心、庶人坊、玉林等,南溪豆腐乾味道醇香,有嚼頭,有勁道,聞名周邊縣市。

南溪豆腐始於清朝光緒年間,質地密實、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鹹淡適口、易於消化、老少皆宜。鹵豆腐乾色澤光亮,有彈性,形狀均勻,滋味細膩,細韌耐嚼。

南溪豆腐,講究工藝,先將優質大豆水磨,提取豆漿,煮漿、過濾、點漿、蹲腦、破腦、上榨、加壓成型、白胚冷卻、白胚造型、過鹼、清洗、烘烤、殺菌等;根據不同風味添加醬油、八角、山奈、胡椒、丁香、茴香、桂皮、香果、紅寇、白寇等三十餘種配料,滷製後排酸;烘烤、冷卻,拌料調味。真空包裝、高溫、高壓殺菌、化驗;再外包裝,成品出廠,街坊多為散裝零賣。按照配料分為雞絲、火腿、豬肉、金鉤、魚鬆、香油、味精、海味等十幾個品種。主要銷往重慶、成都、攀枝花、宜昌、海口、昆明、廣州等地,最遠由上海外貿總公司銷往美國、法國、德國、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

我到南溪旅遊,就是在街上買到了散裝南溪豆腐乾,有麻辣、五香等幾種口味。我怕麻,就買了一斤五香南溪豆腐乾,帶到賓館裡當宵夜。豆腐乾切成薄片,兩面有起伏的波紋,黝黑髮亮,閃著油光,極具誘惑力。我與妻子嘗試著南溪的美味,吃了起來,滑爽咸香,耐嚼回味,極對我的口味。在南溪的四五天里,我們每天到街上尋找豆腐乾。

南溪豆腐乾的創始人叫郭顯清,人稱郭大良心。清朝末年,他在南溪縣東街開酒店,開始製作豆腐乾。起先,他做好豆腐乾挑到碼頭上販賣,由於製作精細、色香味濃,被酒客稱道,日子久了,大家認準了他的豆腐乾。抗日戰爭時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國立同濟大學等十多所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避戰遷到南溪李庄,一時南溪文人薈萃,酒客繁多,南溪豆腐乾被更多人知曉和喜愛,郭顯清將自己的作坊遷至南溪中正街,專營豆腐乾生產、銷售,還自立大良心公司,日產豆腐乾千塊,滿足旅客需求。

南溪地處長江邊,河道交通便利,又盛產高粱泡子酒,各式飲酒菜點應運而生,南溪豆腐乾成了最好的下酒菜,受到長江上來往食客的歡迎和攜帶。南溪豆腐乾因攜帶方便,在旅客中廣為流傳,聞名四川省內外。南溪縣內一些其他商號看到豆腐乾的利潤,相繼仿製,南溪豆製品業逐漸興盛。郭顯清之子郭道福深得真傳,繼承父業,做大南溪豆腐產業。郭顯清去世時正值文革,郭道福也前往東北當知青,大良心豆腐乾退出歷史舞台。20世紀末,郭道福夫妻下崗後,重操祖業製作南溪豆腐乾,經過百年變遷,豆腐乾未曾變味。

南溪豆腐乾外表褐黑油亮、肉質綿軟細膩,進口經耐咀嚼,鮮美香濃,非常適合我這樣的漂泊客旅,再佐酒拌餐,真是絕好的地方風味美食。五香南溪豆腐乾又稱素雞肉,味道勝過雞肉,又高蛋白、低脂肪、味鮮美,我非常喜歡吃,在回湖南的火車上,我還帶了一斤。

南溪豆腐乾吃法多樣,可以直接食用,油炸、切片、絲、粒亦可,拌其他菜肴也行,我還是喜歡當零食或直接下酒吃。它融咸、甜、鮮、辣、香一體,口感濃烈流暢,味美回鮮,有解肥膩、增食慾、助消化的作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