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川味江湖 豆花

豆花是四川人的最愛,成都人對豆花有著特別的喜愛,把簡簡單單的豆花做成很多美味的小吃。說實在的,豆花是豆腐腦的一種,在中國大地上,走到哪裡都可以吃得上。而這個豆花卻不同,只有四川人才做得好。成都人的豆花做得非常出色,吃了就難以忘記。

成娟是江南女子,生長在江蘇鹽城,那是一個物產、美食豐富的水鄉。這幾年,一個人旅食京城,卻沒有忘記尋找美食,一直在味覺邊緣品覓。她住在安定門,對周圍的美食進行了地毯式的調查,了解得非常清楚透徹,成了安定門的美食活地圖。

我北上京師,本沒有品味美食的心情,當聯繫到有美食興趣的成娟,就約我去安定門品味豆花。在我的知識庫里,北京的美食很多,小吃也不少。但是,北京的飯菜咸、甜,與我的口味不相合,就捨棄了,朋友們都陪我吃地道的湖南菜。

到安定門,進了一條小衚衕,看上去有些陳舊和歷史。成娟告訴我,她就住在附近,常與幾個朋友在這裡偵察美食,對周圍的味道比較了解,特地給我推薦一家大眾口味的豆花庄。

豆花庄,以豆花聞名,是成都人所開,主要做豆花,接待四川老鄉,後來發展到做其他地方菜。據說,豆花庄在安定門有些歷史,十幾年前就有一家小店,發展到現在,已經成一家初具規模的飯店,生意做的都是回頭客。所以,豆花庄在食客中也小有名氣。

豆花,我常聽妻子說起她老家的名小吃。去岳母家待過一段時間,沒有吃到,也不知道由什麼原料組成。成娟告訴我,她第一次吃豆花,以為是豆腐腦,加了些火腿、蠶豆而已,吃過幾次,她才發現白白的豆花里不止有豆腐腦,還有蛋白,小塊小塊地混在豆腐里,視覺很難區分,需要仔細地品味才知道。

我吃了一口,確實嘗到雞蛋味,還是很難區分豆腐腦和雞蛋,只好含混地吞下。豆花很嫩很滑,接近家鄉的白溪豆腐腦,只是白溪豆腐腦成大塊,不能攪,否則豆腐腦里的水會溢出,豆腐成響樣。按家鄉的習慣,吃豆腐腦加點白糖,糖在熱豆腐腦上很快融化,進入豆腐腦內,輕輕吸食,豆腐腦又嫩、又軟、又滑。大口吸食,大塊大塊的豆腐腦四崩五裂,輕鬆地擠進口裡。我就回憶起豆腐腦的感覺,再吃豆花,就區分出了蛋白。蛋清經水煮熟成蛋白後,蛋白有一定硬度,有脆性、韌勁和彈力,遇上牙齒不被吸爛。豆花製作中,要把雞蛋白搗爛,但是很難搗爛到一定程度,有小塊狀。加入豆花,攪拌後豆腐腦易碎,又不宜攪得太碎。

豆花主要在於味,一碗成功的豆花。味道不能太淡,也不能太咸;淡而無味,咸而味澀。豆花的基本特色是嫩與軟,這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愛吃豆花,主要是豆花里的火腿丁和蠶豆。火腿丁一厘米大小,切面新鮮卻肉質縮緊,咬下去有彈性,吃起來很有勁和韌。蠶豆要燉得比較爛,又不失爛透,咬開,豆子與豆皮脫離,分成兩瓣,遇上牙齒就碎,又能給牙齒一定的衝擊。蠶豆里要有豆花的湯汁和鹽味,吃起來才有味覺。蠶豆咬開後噴出青味,接著是一股單純的甜,這才是做得好的蠶豆。我吃了數顆蠶豆,一顆顆品味,覺得很有味,也有嚼勁和清新的甜爽。

我品嘗了豆花,才知道豆花的味道,也終於理解妻子多次與我提到豆花好吃的魅力所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