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湘煎湘煨 沅陵曬蘭肉

說到沅陵,那是沈從文筆下的辰州和進入湘西的要道,也是他的第二故鄉。1933年,沈從文同兄弟姊妹五人商定在沅陵新建一棟住房,取名芸廬,由他出資,請哥哥沈岳霖監修,作為母親安度晚年和兄弟姊妹集會之所。沈從文的《邊城》、《湘西》、《湘行散記》都寫到了沅陵。1937年,沈從文偕夫人孩子返回湘西,居住在沅陵的芸廬,創作了一部散文集《湘西》,有《沅陵的人》等篇章。

沅陵古稱辰州,位於湖南西北部,沅水中游,東臨桃源、安化,南接漵浦、辰溪,西連古丈、瀘溪,北結張家界,素有湘西門戶之稱。沅水由西南入境,向東注入洞庭湖,橫貫沅陵縣城,分成南北兩部分。

沅水是湖南四水之一,流經會同、洪江、中方、漵浦、辰溪、瀘溪、沅陵、桃源、常德,至德山注入洞庭湖,全程五百六十八公里,辰州是沅水邊的驛站和客旅的駐地。流經辰州的另外一條河叫酉水,貫穿龍山、保靖、永順、古丈,在沅陵溪子口注入沅水。酉水幹流在湘西境內流程一百四十六公里,花垣河、猛洞河是其支流,是湘西物資流通、旅客往來的交通要道,沿河碼頭甚眾,名鎮繁多。

沅陵秦置黔中郡,為郡治。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沅陵縣,秦漢以後,沅陵為州、路、府、道、省府、行署、專署治所。沅陵先民過著漁獵、農耕繁衍生息,生豬餵養異常時興。沅陵大合坪的黑山豬與新晃的涼傘豬、漵浦的龍潭豬並稱懷化三大名豬。大合坪黑山豬適宜于山區飼養,體質結實,背腰平直,腹不拖地,四肢健壯,適應性強,耐粗放飼養,肥育豬屠宰率高,脂肪沉積能力強,肉嫩味香。

沅陵男人就著沅水,多靠水吃水,以放排謀生,每年春汛之後,就漂泊在水上,風裡來浪里去,出門在外十天半月,生活極其艱苦。他們的女人除了勞作家務和種地,心裡總是惦記著自己的男人。女人每天尋思著想給自己的男人帶點自己做的食物在路上吃。放排的日子,男人長期漂泊不定,木排潮濕,天氣炎熱,食物容易腐爛。船工的妻子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將瘦肉切成薄片,用鹽與米酒腌制,用竹籃掛在船沿上晾乾,瘦肉逐漸變成棕紅色,甚是好看,很有食慾。船工漂泊一天,想補充食物,從籃子里取出一塊,切成肉絲,可以炒辣椒下飯,味道鮮美,香甜可口。

每當男人出門放排、撐船,女人追在後面,依依不捨,最後分手的時候,給男人遞上滿滿一籃曬蘭肉,不斷囑咐丈夫多吃點肉,撐排有力氣些,再叮囑男人早日回家,別忘了她。男人為了讓妻子放心,把籃子掛在船沿上,即可以晒乾肉條,也可以提醒男人睹物思妻,排到目的地,少留戀花花世界。肉越吃越少,籃子里的思念越來越多,到目的地只剩下空空的籃子和滿滿的思念。男人覺得曬籃子太土,改成曬蘭,把雅號送給自己的女人。

辰州群峰競秀,積翠凝藍,香草山花,隨手可拾。官莊的山頭一個接一個,負荷的女子遊走在山間,胸口和褲邊綉著的扣花,那是思念男人的油燈下產出的情花。北岸向南望,河邊山峰連綿,群峰羅列,煙雲變幻,積翠堆藍。河中船搖櫓搖曳,木筏舉橈激水,小船競渡。

柳林岔風景極美,懸岩峭壁上只有一條寡婦踩出的山徑,她二十年如一日的虔誠,未能感化和尚的修行,兒子恐怕母親年老眼花一不小心墜入河中,在臨河懸岩上開闢一條小路,搭一條鐵鏈。後來,逆水上行的船工發現了這條小路,常攀著鐵鏈負纖而行。

沅陵下行三十里,沅水波浪滔天,險灘連接不斷,有白溶灘、九溪灘、橫石灘、青浪灘等,其中青浪灘最長,石頭最多,水流最猛。順流下行四十里,二十分鐘即過,上行得一整天。多少船隻、木排在清浪灘被打爛,多少湘西男子在此葬身魚腹。船工的妻子希望男人平安歸來,長期養著大合坪黑山豬。每到年底,宰完年豬,女人把肥膘熬成油,瘦肉切成薄片,經食鹽香料浸泡,用竹籃掛在船篷上晒乾。

曬蘭取大合坪黑山豬的後腿肉,去除肉皮,刮掉脂肪,剔掉骨頭,抽掉筋絡,用自製的米酒、白糖、鹽、花椒、硝抹勻,在陶缸里腌三四小時,取出用無煙木炭熏烤,肉片完全乾燥、直立不彎、呈棕紅色,即生曬蘭。放入油鍋里炸成金黃色,便是熟曬蘭。女人把後腿剖片,需要細心和刀工,肉片不超過半厘米,均勻平整。誰家女人賢惠能幹,就比誰家的曬蘭長,成了女人家務的象徵。

曬蘭煮熟即可食,或切成細條,配以大蒜、香蔥燴制,口味香甜,咸辣兼并,別具一格,餘味無窮。吃起來咸中帶甜,鮮香可口。野芹炒曬蘭,芳香撲鼻,更具沅陵特色,口感香甜,嚼勁十足,別具風味,佐餐下酒,非常有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