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創造學習型談話 第十一章 解決問題:談話的引領者

也許,與你交談的人也看過這本書,也知道該如何進行一次學習型的談話。不過,你千萬不能因此就依賴於對方。

在談話中,當你在和對方談論雙方的理解問題時,對方很有可能會一心只想和你探討誰對誰錯。你想和他談談歸責,可他的腦海里卻只有指責。你先讓步,誠懇地聆聽他的述說,認同他的感受,可結果當你發言時,他卻不斷地攻擊和打斷你的話,並且妄下評斷。你竭盡全力改善你們雙方的交流方式,而他們卻不遺餘力地將談話引向毫無建樹的終點。此外,在談話時,你也可能會發現,對方始終無法擺脫害怕被責備的心理,又或是根本就不明白你所使用的溝通方式。也許,面對和上一次談話中截然不同的你,他們一時間還無法信任「全新的」你和你的行為。

如果是這樣,你該怎麼辦?

當你發現談話即將走向毫無建樹的終點時,你就不得不擔負起引領談話的職責了。在談話中,你可以藉助於一系列十分強大的「行動」一再構造,聆聽,以及適時重擬話題——讓談話重新步入正軌,而無需顧慮對方是否配合或合作。

當對方將談話引向毀滅性的結局時,再構造談話可以將脫軌的談話重新引入正題。它可以幫助你將那些看似無用的話語轉變為能夠促進談話的橋樑。聆聽不僅僅是一項可以幫助你進入對方世界的溝通技巧,而且也是一項能夠保證談話卓有成效的最強有力的措施。當你想談論那些麻煩的話題時,適時重擬話題則可以幫助你解決這一難題。如果談話正在對方的控制之下,而對方卻似乎並不打算遵循你提出的談話策略或步驟,那麼,採用適時重擬話題這一策略扭轉談話方向將會成為你最明智的選擇。

再構造,即吸納對方話語的中心思想,然後將它「翻譯」成能夠為你所用的內容一具體來說,就是將其轉化為可以納入三層對話當中的內容。這就好比你開闢了一條從沒走過的進路,邀請對方與你同行,而你則充當引路人的角色。

現在,讓我們回到第四章里曾提到的米蓋爾和悉尼之間的故事當中。作為項目組負責人,悉尼帶領一組工程師正在巴西的一個項目里工作。作為項目組的成員之一,最初,米蓋爾十分抵觸悉尼的領導,不過最後,他卻成了她身邊最積極的支持者。然而不幸的是,米蓋爾對悉尼的熱情似乎超出了工作的範疇,被賦予了更加浪漫的意義。他開始「追隨"其後,不斷地向她表明自己願意和她共處,並且向她發出了單獨去海邊漫步的邀請。

當悉尼不再將注意力的焦點集中在指責上時,她開始注意到自己向米蓋爾發出的信號中其實隱含了相當複雜的意義。她也意識到,正是因為自己未能將不適感清楚明確地告知對方,他們之間的局面才會變得越來越尷尬。於是,悉尼決定和米蓋爾談談此事。對此,她很清楚,如果想讓談話取得成功,她就必須持之以恆,不斷地再構造談話,讓談話的焦點從指責轉向歸責。以下便是他們之間的部分談話內容:

悉尼:其實,我早就應該和你談談這件事了,而這也是為何我會如此緊張,以及為何我現在要和你談它的原因……

米蓋爾:如果我的行為讓你感到不適,你當然應該馬上就告訴我!這就是為何你會感到不適的原因。作為團隊的領導者,你實在應該很清楚如何才能將此事處理得更好。

悉尼:無論我是否應該這樣做,我想,我最後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在我看來,我之所以會保持沉默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我擔心這樣做只會加劇矛盾,加深問題。現在,我想弄清楚的是讓我們之間關係陷入尷尬境地的原因,而不是誰應該為此而承擔一切責任。我想,我們雙方大概都做了——或是沒有做——某些事,這才使得局面進一步惡化。

米蓋爾:這個嘛,我想,整件事情之所以會演變到如此地步,完全是因為你是個美國人。美國女人碰到事情總是過分敏感,沒事找事。

悉尼:關於美國女人是否過分敏感這個問題,如果要討論,我們很可能需要花上一天的工夫。現在,最重要的是解決眼前的問題。看起來,這件事情的根源就在於我和你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我誤解了你的言行,以為它們帶有某種暗示性,所以我會感到不適,而你卻認為我們之間的互動不過是同事間的普通交往,屬於正常的工作關係。是這樣嗎?

米蓋爾:沒錯。在我看來,我所做的一切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根本就沒什麼大不了的。

悉尼:你所說的「正常」,指的是這就屬於兩個人之間普通的工作關係,還是說兩個有著普通工作關係的人選擇進一步發展實屬正常呢?

米蓋爾:兩種意思都沒錯。我們可以相互戲弄調侃;我也可以告訴你,我是多麼的喜歡你。如果你對我沒興趣,你大可以忘了它,當它沒發生。如果你對我感興趣,你可以做出同樣的回應。可是,現在的問題就在於是你的反應過了頭,而你又沒有及時地說出來。

悉尼:正如我一開始所說的,我也認為,如果我能夠早點說明一切,我們之間就不會出現今天的尷尬局面了。我想,如果當我試圖忽略你的某些行為,而你卻對我的忽略視若無睹,繼續我行我素時,我真的會覺得很尷尬,很沮喪。你知道嗎,之前,當我不斷地拒絕你的敬酒,或是回絕你想去海灘散步的邀請時,我的感覺真是糟糕透了。

米蓋爾:你知道,有幾次,我也發現自己的行為的確有些不妥。我想,我還是應該事先徵求你的意見,或是詢問你我的行為是否冒犯了你。也許,我們應該早點談談自己究竟希望對方該怎樣做……

從最後一句話當中,我們可以看出,米蓋爾終於開始意識到歸責與指責之間的差異,而他的心理和思想也逐漸發生了改變,開始認同自己在這件事上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過,在實現這一最終結果之前,悉尼都不得不持之以恆地對其加以引導,使他逐漸擺脫指責的思維模式。

你可以再構造任何事。再構造的對象十分廣泛,你可以對他人說的任何話進行再構造,從而將談話引入學習型模式。讓我們來看看以下幾個例子:

你可以再構造

真相——不同的故事

控訴——意用和影響

指責——歸責

評價,刻畫——感受

你有什麼問題——他們的境況

他們說:我是正確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你再構造:我想確認,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你對此的看法。顯然,你十分肯定自己的看法,而我也想和你分享自己對此的看法。

他們說:你故意要傷害我!

你再構造:我能看得出,對於我所做的一切,你十分憤慨,而這也讓我感到很傷心。我並不想傷害你。你能再多談談自己的感受嗎?

他們說:這都是你的錯!

你再構造:我知道,在這件事情上,我的確負有一定的責任,不過,我想,我們雙方都有責任。與其追究到底是誰的錯,我想,我們還不如一起找到導致這一局面的原因——我們雙方都做了些什麼,才讓這一切發生的。

他們說:你是我見過的最討厭的人。

你再構造:聽起來,你真的很生氣。

他們說:我並不是個壞鄰居!

你再構造:天啊,我也從來沒這樣想過,而我也同樣希望,在你的心目中,自己並不是一個令人厭惡的壞鄰居。我想,我們只不過是對這件事情的處理方式抱有不同的意見而已,而這在兩個好鄰居之間也是十分常見的事情。現在的問趙就在於,我們是否應該通力協作,找到一個能讓我們雙方都滿意的解決辦法呢?

當然,簡單的一句話也許並不能幫你扭轉不利局面,但是,通過上文中的這些範例,你卻可以了解到自己究竟該從哪裡入手。和悉尼一樣,在此期間,你需要持之以恆的毅力和耐心,而且你也應當做好不斷再構造談話的準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談話不會偏離正軌。

「你——我」的「和」姿態。你可以採用的第二種再構造方式則是從「或」轉向「和」。如果對方讓你選擇:在你的想法和他們的想法之間,你的感受和他們的感受之間,你只能二者選其一,這時,你就可以藉助於「和」姿態輕鬆而巧妙地回絕他們的這一要求。

在之前的章節當中,我們已經了解過「我——我」的「和」姿態。不過,在處理談話雙方之間的互動型對話時,我們就需要引入至關重要的「你——我」的「和」姿態了。這裡的「和」不再是我們自身內部的「和」,而是我和你,我和他,我和任何人之間的「和」。運用了「你——我」的「和」姿態後,我們會說「我可以聆聽並理解你所說的一切,而你也可以聆聽並理解我所說的一切」。

斯泰希就在尋找親生母親的過程中發現了「你——我」的「和」姿態的強大威力。斯泰希的養母喬伊斯認為,斯泰希的尋找生母計畫只會讓她自己感到痛苦,而且這樣的尋找最終肯定是徒勞一場。對此,斯泰希在「和」的幫助下,不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