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創造學習型談話 第八章 開始談話:從第三個故事開始

在高難度談話中,壓力最大的時刻莫過於開始。在談話剛剛開始的幾秒鐘內,我們可能會獲悉一個不好的消息,或是獲知對方對事情持有完全不同於自己的觀點,又或是得知我們的期望可能會落空。對方可能會生氣,也可能為此而心煩意亂,又可能我們會發現,他們根本就不想和我們談話。

不過,雖說萬事開頭難,但是,在高難度談話中,看似危機四伏的開始其實也蘊藏著許多機遇。你完全可以把握住這一大好時機,善加利用,藉以影響談話的大方向。當然,你可以採取一邊倒的方式,使自己在談話中佔盡先機;所有人都會這樣做,但是,我們也可以選擇其他的方式。你在談話開始時所說的一切將會對以後的雙方理解和解決問題產生深遠的影響。有一些技巧,只要掌握了它們,你不僅可以充分利用開場白機會為談話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而且也將明白一些簡單的原則,從而了解為何你之前的開場方式會給你惹來無窮的煩惱和麻煩。

那麼,我們該如何發起一次談話呢?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如何才能不談話。

不管怎樣,如果我們想進行一次談話,首先,我們都必須得先說點什麼。於是,我們會像小時候的游泳教練告訴我們的那樣:閉上眼睛,深呼吸一口氣,然後跳進去。

如果你不遵從父親的遺囑,家庭將會隨之破裂。

你當著我們主管所說的那些話實在太讓人鬱悶了。

我們的兒子南森在班裡人緣不好——他實在太具破壞力了,而且還喜歡和同學爭辯。過去你常說家裡的事情都會好起來的,可是你看,他一定是為了家裡的事而煩惱。

在我們了解它之前,可能只會覺得無比困惑不解。聽了我們的話,對方覺得受到了傷害,並且有些生氣,而我們則進入了防衛的戒備狀態,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都被拋到了九霄雲外,於是,我們開始思索,為什麼一開始我們會覺得談話會是個不錯的好主意呢?

早在我們跳入談話之前,我們就已經開始在心裡編織自己的故事了我們會從自己的感知和角度出發來描述問題,由此推出了那些我們希望能夠避免的種種反應。我們的出發點恰好就是對方眼中的矛盾的根源。如果他們能夠一開始就認同我們的故事,也許,我們根本就沒有談話的必要。我們說出的故事就好比小喇叭,向他們發出努告:要麼戒備,要麼反擊。

我們的故事(雖然大多數時候都不是有意的)所表達的無非是對他們的評判——他們是什麼樣的人——以及一個事實:在我們這個版本的故事當中,他們就是問題。像這種簡單的開場白之類的話一經說出,就立刻暴露了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讓我們來看看上文中的那幾句開場白吧)

我們甚至可以想像出比這更糟的開場白,不過,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為何這些話會激起對方的抗拒心理。從一開始,我們就將對方的認知對話當成了耙子,而我們也從來沒有打算接受對方故事。理所當然地,對方肯定會拒絕接受我們的故事版本,並且迫不及待地說出他們的故事,「我並不是想分裂家庭,我只不過是想維護父親的願望。」或「南森並不是問題兒童。那些懂得如何對待孩子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個很可愛的小男孩。」

一方面,我們置對方的故事於不顧,另一方面,我們又試圖在雙方的故事版本以及各自的感受中找到平衡點。

所以,問題就在於如果不這樣做,我們又該怎樣做呢?以下便是兩種威力強勁的開場白方式,藉助於它們,你就可以將談話引向正確的方向了:第一種,從「第三個故事」引出談話;第二種,向對方發出邀請,邀請他們加入到對事情的探討中來。

除了你和對方的故事之外,每一次高難度談話中其實還暗藏了第三個看不見的故事。第三個故事,即由一個立場中立,且具有敏銳觀察力的局外人所講述的故事。例如,在一場在城市街道上舉行的自行車和汽車的比賽當中,第三個故事應當是由市政規劃方——一個了解各參賽方之間的利害關係,知道各方優缺點的人——所講述的故事。當一段婚姻關係亮起紅燈時,第三個故事的講述者則應當是婚姻顧問。當朋友之間發生矛盾時,第三個故事則應該由另一個能同時從雙方立場出發且關心雙方的朋友來提供。

無論是市政規劃方,還是婚姻顧問,抑或是保持中立的朋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可以利用自己中立方——或者說仲裁人——的身份,得出一個客觀公正的故事。作為第三方,仲裁人能夠幫助人們解決問題。與法官和公訴人不同的是,仲裁人並沒有權利實施解決方案;他們只能幫助和協調矛盾雙方更有效地溝通,以及探討可能的解決矛盾的方法。

仲裁人所擁有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就是他們發現隱藏在表象背後的第三個故事的能力。這意味者他對矛盾的描述必須同時獲得雙方的認可。要想讓自己對矛盾的描述獲得其中一方的認同,其實並不難——事實上,這正是我們開始在心裡構建自己的故事時所做的第一步。因此,講述第三個故事的訣竅就在於:讓兩個對事情持不同觀點的人接受同一個關於此事的故事版本。

仲裁人也是普通人,他們能夠做到這一點並不是因為他們擁有某種神奇的直覺,而是因為他們掌握了一套規則(並經過多次實踐),而只要你想,任何人都可以掌握這套規則。作為第三個故事的講述者,你並不是一定要成為一名不偏不倚的第三方。你完全可以用這樣一種方式來開始講述故事。

問題的關鍵在於該描述你和對方故事之間的差距,或者說差異。無論你有何種想法和感受,你至少可以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你和對方看待事情的方法和角度都是不同的。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例子。

詹森的故事。詹森的室友吉爾總是把臟盤子堆在水槽里,長時間都不清洗。這不禁讓詹森感到很煩惱,而且這也意味著他不得不承擔大多數的清洗工作,因為他實在無法忍受將臟盤子堆在水槽里而置之不理。過去,詹森曾經向吉爾提到過這個問題,「這裡所有的工作都必須由我來做嗎?你不能任由臟盤子堆成山都不管——這樣做會危及我們的健康。」

顯然,詹森所講述的故事完全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這樣的開場白自然無法打動吉爾,而吉爾也很可能會因此而產生抗拒心理或予以反擊。即使詹森用一種更委婉的,類似於建議的方式開始談話,情況也不會有絲毫好轉。「吉爾,我們需要談談洗盤子的事情。」無論委婉與否,這都只是他的一家之言。

吉爾的故事。如果話題的發起者換成吉爾,她則會採取另一種完全不同於詹森的方式:「詹森,我想我們應該談談。我發現,你似乎格外緊張洗盤子這件事。昨晚,我還沒吃完飯,你就已經把桌子收拾乾淨了。你需要放鬆些。」當然,這個故事也不適合詹森。

第三個故事。第三個故事的焦點會從評價轉為描述,所以,詹森和吉爾的觀點差異就成了描述矛盾的重點。故事可能會是這樣:「詹森和吉爾有看不同的生活習慣,所以,對於該什麼時候洗盤子,什麼叫做整潔,以及什麼是潔癖這些問題,他們有著不同的埋解和觀點。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常常會因為對方的行為而感到不悅。」這就是仲裁人,或持中立觀點的朋友描述矛盾的方法。對於這一說法,詹森和吉爾都會表示認可。

很明顯,雙方的看法存在差異,而在第三個故事當中,你找不到任何關於雙方觀點孰對孰錯的評價,其至沒有任何誰的觀點更常見的評判。在第三個故事中,你能找到的只有差異。這也是為何矛盾雙方都願意接受這一故事版本的原因:雙方都覺得自己的故事獲得了認可,而談話也就能圍繞其展開了。

一旦你發現了這一點,你就可以讓談話從第三個故事開始。於是,詹森可能會這樣說吉爾,關於洗盤子和該什麼時候洗這一問題,我們倆的看法似乎不太一樣。我想,我們能不能就此談一談呢?」如此一來,詹森就可以順利地繼續談話而又無需犧牲自己的觀點(很快,他就可以詢問吉爾對此的觀點,然後再說出自己的故事),吉爾自然也會欣然接受這一請求,而不會產生任何抗拒或防禦心理。

最重要的是,用這一方式發起談話,你根本無需知道對方的故事,也不必因此而有所顧慮。你需要做的就是承認:對於他們的感知,你需要了解的還有很多,而你發起談話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了解他們對此的觀點。你可以從第三個故事開始談話:「我覺得,我和你對這一情況的看法有所不同。我想把自己的觀點告訴你,同時也想聽聽你對這件事的想法。」

你的故事:如果你不遵從父親的遺囑,家庭將會隨之破裂。

第三個故事:我想和你談談父親的遺囑。顯然,我和你對父親的想法有不同的理解,我們所認為的「公平」也不一樣。我想知道是什麼讓你產生了那樣的想法,而且我也想把我的想法和感受告訴你。此外,只要一想到這件事鬧上法庭後會給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就覺得很害怕。我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