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四·說東道西 香煙瑣話

筆者從小對於煙酒就有興趣,只要聞到蘭熏越麝的荷蘭雪茄煙,香味雜錯的英式板煙,郁郁菲菲,總有說不出的感覺。可是家規甚嚴,不到二十歲是不準抽煙喝酒的,於是把興趣放在收集香煙的零碎上來了。首先發現家裡男女佣人以及門房、打更的、廚師都抽一種雞牌香煙。薄薄淡青的銅版紙,正中印著一隻紅冠鐵距的大公雞,套內放著五枝香煙,另外附有五枚加蠟紙煙嘴。大約是蠟嘴有損炯的香味,大家都棄而不用。所以我就把這些蠟紙煙嘴接連套起來留存,可以套成一兩丈高向不翻倒。

不久出了一種大喜牌香煙,每包由五枝增為十枝,附贈的蠟嘴改為竹嘴,把竹嘴圍在中間,或圓柱形。雖然不能再套起來玩,可是這種竹子嘴拿來吹肥皂泡兒非常之好,比用竹筆帽來吹,泡兒吹得圓而且大,還可以甩出去,歷久不破。我一存也是幾大盒,有些小朋友跟我來要,就慨然相贈,大家一同玩起吹泡泡來,以為笑樂。

後來街頭巷尾到處貼的都是香煙海報,海報上一隻翠鳥旁邊,寫著一個斗大的「烤」字,大家都猜不透其中有什麼貓兒膩。謎底揭曉,原來做香煙所選用的煙葉,是經過烤制的,也就是現在所謂經過復熏的;說穿了,未經過復熏的煙葉,是不能卷制香煙的。因為「烤」字海報宣傳成功,於是市面又發現大紅雞蛋海報。過了不久,蛋破兒出,大家才知道,是大嬰孩香煙創牌子。

到了民國十年以後,由於製造香煙利潤豐厚,除了英美、南洋、華成三大捲煙公司之外,一些小型煙廠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起來。到了民國十五年,財政部成立捲煙特稅處,由陳叔度擔任處長,制訂捲煙特稅條例,限制在上海、漢口、寧波、天津、青島五處設廠。種植煙葉要申請許可,舶來煙葉、捲煙用紙也都加以嚴密管制。捲煙由特稅改為統稅,捲煙管理才算是上了正式軌道。

為了營業上競爭,先是每五百枝裝一大盒,奉送十四寸風景畫片一張;可是一般吸煙者,都是買一色二十枝裝抽完再買,所以效果不彰。於是把畫片縮小,裝在二十枝裝紙盒內,最初不過是山川文物、花鳥蟲魚一類圖片。後來各捲煙公司廣告宣傳競爭日趨白熱化,先有成套民間歇後語、俏皮話畫片,繼而《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演義》、《西遊記》愈匭愈精。不但小朋友互誇搜集之精,就連成年人也有收集成癖的。

據傳說每套畫片,都有一兩張特別稀少,甚至從闕。例如三國里的諸葛亮,水滸里的宋公明,封神里的姜子牙,西遊里的唐玄奘,一百套里難得放入一兩張。當時一些搜集成套畫片的朋友跟我說,湊齊全套實在困難。不過後來我跟英美、南洋、華成幾家大捲煙公司負責人王者香、石雅三等人談過,他們說公司都有自己的印刷廠,畫片整套裝匣裝箱,目的是吸引顧客抽煙中獎,獎金獎品早已在利潤中剔除,任何人得獎,對公司是絲毫無損的。不過零售商為了提高吸煙者興趣,偶或在其中動了手腳,也不敢說是事所必無的事。不過這種事,也就是萬中之一二而已。

這些畫片雖非出自名家手筆,可是它們的作者自成一派,畫人物風景,也都各有專長。聽說畫《西遊記》的是山東海陽一位專門畫神像的杜某,在膠州灣是赫赫有名的畫匠,他看《西遊記》入迷,所以他畫的《西遊記》里的人物特別傳神。他畫一套《西遊記》畫片三百二十張,要價兩萬現大洋,還要把他兒子送進公司當稽查。這個代價在民國十幾年,的確是令人咋舌的。

華成出了一個香煙牌子,大概是叫大聯珠,煙盒裡採用的畫片,都特別精細。有若干癮君子,從別的牌子改抽大聯珠,為的就是要收集畫片。我有一位朋友是天津青縣土財主,那就更妙啦。他根本不抽香煙,香煙送人,自己只留畫片。上海有一家華比煙公司出了一個新牌子叫美傘,他家畫片採用的是《紅樓夢》,請當時上海畫美支月份牌兒的鄭曼陀,預定是二百張,畫到元春歸省。鄭曼陀宿疾發作,無法繼續下去,一共畫了七十五張。據亡友孫家驥生前告訴我說,在內地藏有七十五張者不足十人,在台灣恐怕只有他手上的,是唯一的一套,已成島內孤本了。他本打算拿來給我看看,可惜他龍光遽奄,這套瑰寶現在也不知滾落何方去了。

五十枝裝罐頭香煙,也有它的推銷手法。有一種舶來品爵士牌香煙,罐內不裝紙畫片,而裝鴨蛋形琺琅畫片,什麼雅典龐貝古城、羅馬斗獸場、萬神殿、聖彼得大教堂、佛羅倫薩美第奇宮、奧地利音樂之城維也納、阿爾卑斯山雪景、巴黎羅浮宮、西班牙鬥牛、英國大英博物館、荷蘭小人國……不但取景絢麗,而且燒製得線條細膩、色彩柔和。北京國畫家蕭謙中,覺得這些圖片,雖然是西洋風景,對他作畫布局設色助益良多。他以三年時間,搜集了這種琺琅片多達四百多件,對世界各國名勝地區網羅靡遺。據說他這些寶貝,都是由東西兩廟一個專門買賣香煙畫片、叫「德予」的給他踅摸來的。他有一張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拱門畫片,是以十二塊銀圓才買到手的,長不足三寸的畫片,花了十二塊大洋,一般玩畫片的,都認為在當時是空前大手筆了。

琺琅片時興過一陣子之後,福祿克罐裝香煙又換了新花樣,罐子里附有長僅寸余絲織的萬國旗,龍紋鳳彩,披錦捻金,也有人搜集為樂。有一種聽裝麥樂根香煙,裡面附贈奇禽異獸緞子畫,成了畫炭畫的瑰寶。其後中國各捲煙公司所出罐裝煙也添了彩頭,白金龍牌香煙,聽子里放了一塊現大洋,大約買一打罐裝煙,准可開出三兩塊錢來。因為銀圓在罐內垂量增加,而且一搖有響動,老於此道者搖後再買,因此發生了若干糾紛。公司方面改變方法,把中南銀行出的一元鈔票折成方塊兒,扣在罐里煙碟底下,投機取巧者也沒轍了。一直到盧溝橋事變,仍然維持不變,華北被日軍佔領以後的情形,就不得而知了。

民國十九年上海成立了一家叫華光的公司,他們搜集了不少外間不常見的電影女星照片,一律放大十六時,加上硬紙襯底,買他家出品的華光聽裝煙一打,送照片一幀。先慈抽了幾罐,覺得煙質柔和,香不嗆人,於是不抽白金龍。改抽華光。大約一兩年之後,附贈明星照片,積了有幾十張之多,都堆在書房書架子底層。有一天舍下看墳的(俗稱墳少爺)進城來商議墳地陽宅修蓋之事,他說他也有這樣一張大美人照片,村子裡的人剪頭髮做衣裳都搶著來看看照片照樣剪裁。想不到府上有這麼多張,能不能給他兩張帶回去。我正愁這些贈品照片無處可放,大約有五六十張,一股腦兒都讓他帶回去了。第二年清明我去祖塋掃墓,村子裡少男少女,都圍了過來,直著眼睛看我。後來才知道墳少爺跟村裡鄰居說,這些照片上的美人都是我的女朋友,所以大家都擁來看看我是怎樣一個人物。這個玩笑說大不大,簡直耍得我啼笑皆非。

一般懂得抽煙的癮君子,除了注意香煙味是否醇和、順口,還特別注意煙枝上的鋼印。當年北大教授錢稻孫、葉企孫兩位,都是對煙枝上鋼印極有研究和愛好的,只要看見新的捲煙牌子間世,就必定買一包回來,抽出一枝把煙絲剝掉,將鋼印紙用貼存簿保存起來。錢先生的日本朋友,知道他喜愛煙枝鋼即,在日本給他搜集了五百多種。葉先生則有英法意德四國煙枝鋼印三百多種。英國人抽煙講究情調,喜歡邊抽邊看鋼印,所以英式香煙鋼印設計典雅,線條複雜,紋路細緻,比美式粗枝大葉的鋼印就精緻多了。筆者當年在捲煙特稅處負責審訂捲煙稅政,各煙草公司有新品香煙問世,或是舶來捲煙進口,必須讓我來吸評,我除了自留一份鋼印做參考外,另留兩份分送錢、葉兩位,所以他們二位搜集鋼印也最為完全。

台灣光復之初,台北只有台北、松山兩家煙廠,同時卷制香蕉牌捲煙。兩廠所產煙枝上鋼印是仿小三炮台格式,上面是BANANA,下面是製造廠名,煙的配方雖然一樣,可是技術上,見仁見智就各有千秋了。因為手法不同,煙的香味就略有差異,一般老槍們在買煙時就有所挑揀了。專賣局先是包裝封貼不印廠名,讓購買者分不出哪個廠產制,後來有人獻議,最好把煙枝鋼印上的廠名取消,就免得大家挑精揀肥了。幸虧有幾位頗識大體的人,期期以為不可,理由是如果取消廠名,光禿禿把BANANA六個字母橫印在煙枝中間,不但有損美觀,而且捲煙鋼印用小形鉛字體的,尚無先例,全世界的香煙只有駱駝牌是五個字母用花體字印成半圓形的。經過一番激辯,總算把香蕉鋼印暫時維持原樣。過了幾年,松山煙廠出了雙喜牌香煙,鋼印上紅雙喜字加道紅圈,後來不知什麼時候,香蕉煙的鋼印也改成圓圈了。

早些年私制捲煙最猖獗時期,台中的豐原、嘉義的耳六、屏東的東港,因為靠近產煙葉地區,都成了私煙的大本營。卷制的私煙,不但煙絲金黃,煙味也還柔和,只是卷制時沒能摻點煙骨絲,所以煙絲總是軟趴趴的。至於煙枝上的鋼印,不論什麼圖案居然仿刻得幾可亂真,只有仿手寫體的鋼印,筆姿神情無法酷肖,一望而知,真假立辨。所以松山煙廠出品的新樂園英文字,就是寫好再刻的;金馬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