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三·風俗掌故 藍印泥

前兩天《聯合報》登了任伯年畫的鐘馗,一幅蓋的是紅印章,一幅蓋的是藍印章。我想在任伯年生前,還是講究款式時代,在字畫上蓋用藍色印章,也許筆者所見者少,簡直聞所未聞。從藍印章連帶想起了用藍印泥,我在台灣交往的南紙店、文具行、圖章店也不在少數,真還沒看到哪家陳列有藍色印泥的。

早年在內地丁憂守制,給人通函寫信,或是私人文件需要蓋上印章的一律採用藍印泥。有些講究體制的人,給人寫信用的信封,不用官封(信封中間一條紅簽,現在已經少見,京劇舞台尚偶或見到)而改用紅框框,自己住址用藍色。

有一次我接到一位近親丁外艱守制給我的信,他把紅框框也印成藍色,我連信都沒拆,就給他原信退回。後來他問家母舅,責問我何以不收他的信。家母舅又來問我,我說框框里是我的範圍,如果我給他的信,框框里才是他的範圍,可以把紅框框塗黑。現在他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藍框框藍地址,我有重堂在闈,只好原封璧回了。

此外有些人以為自己知禮,守制期間,私函用藍印泥,當然這是理所當然,可是用在官文書上,似乎就有點欠考慮了。筆者在「財政部」服務時,有一位海關監督給部長上呈文,當時他在丁內艱連小官章也換了藍色。孔庸之不願意令人難堪,只告訴官務署署長張福運說:「遜清官場,逢到丁憂必是開缺回籍服喪守制,等到服闋再行出仕,守制期間私人函件改用藍色印章,表示自己是不祥之人。有些人家辦喜慶事,用紅帖子,怕人家忌諱,姓名旁邊要跨上『從吉』二字,至於行文上當然更不能把不吉的顏色印在官書上了。我絲毫沒有責備他的意思,請你轉告他,只是讓他明白這是個道理就是了。」他這種長者諄諄之言,實在令部下沒話可說。

筆者看過古今名人字畫,少說也在萬件以上,至於任伯年在自己畫上蓋上藍色印章,還是第一次聽說(還沒見過)此間不乏畫壇碩彥,究竟古代畫家有哪幾位蓋過藍印章在字畫上,如果有,必定有所說詞,希望知道的名家有以教我就無任心感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