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三·風俗掌故 北平的「勤行」

「勤行」這個名詞,已經多年沒聽人說過。最近還是讀了侯榕生女士一篇訪問內地文章,提到勤行,才又想起來的。現在跟在台灣生長的年輕人說「勤行」,恐怕十有八九「莫宰羊」,其實說穿了,就是飯館裡跑堂兒的。

從前北平飯館子,除了灶上的手藝高、白案子花樣多而細膩外,還講究堂口伺候得周到不周到。所謂「堂口」,就是招呼客人的堂倌,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勤行。從前北平有勤行大佬趙桂山,勤行人稱他為「趙頭兒」,後來連吃客都叫他趙頭兒了。凡是給他磕過頭的真正徒弟,教是真教,管是真管,他手下調教出來的徒弟,個個都能給老師增光露臉,拉住主顧。趙頭兒從會賢堂轉到了春華樓,連不大留心瑣事的舊王孫溥儒,都知道趙頭兒轉到春華樓,我們應當捧捧場去。趙頭兒的神通就可想而知了。

趙頭兒不管在館子里,或是應外燴,頭臉總是颳得鋥光瓦亮,冬夏總是半長不短的藍布大褂、白布襪子、青皂鞋,三九天外加一件黑市布面老羊皮的大坎肩。不但他如此打扮,他教出來的徒弟穿著打扮,也跟他像一個模子摳出來的。勤行最注意訓練說話,語氣要不亢不卑,自然要順著客人的話茬兒說,有些事辦不到,該駁的也得駁回,不過要有分寸,免得客人不高興;同時駁了客人,還要讓客人滿懷高興。

北平民俗家張次溪先生有一本《勤行人語》,是他歷年搜集勤行人應對進退說話手抄的精彩片段,一共有三百多段四萬多字。報人吳宗祜曾借來,打算在他主編的《三六九》雜誌上發表,僅僅登了十段就中輟了。後來在台灣,偶或與齊如老在飯館裡同席,看見飯館裡張牙舞爪自以為是、把客人看成洋盤的堂倌,我們相顧搖頭,就想起張次溪那本小冊子了。齊如老說他倒是抄了一份,可惜沒帶出來,我則因吳宗祜說等全稿登完,另行送我一全份,所以沒抄。

有一次在此地狀元樓吃飯,隔壁飯座跟堂倌先是彼此爭執不下,後來由口角變成動手了。我們房間有醫務處的陳仙淵在座,經他去勸說調停,才算沒事。原因是飯座帶的小孩,一不小心摔碎了兩隻湯匙,結果他讓客人照價賠償。這在內地,飯座不小心摔了瓷器傢伙,就是整堂細瓷,也不許堂倌說二話,趕緊拿笤帚畚箕把碎瓷掃走,還得賠笑臉問客人割傷了手沒有,這是勤行留下來的規矩。

據說早年有位致仕的大官,帶著小孫子下小館,小傢伙一胡嚕,把細瓷的湯匙摔碎了一隻,結果把湯匙列在賬單上。老先生一發火,不動聲色讓堂倌再拿十二把湯匙來,一一摔碎,讓堂倌再拿。堂倌一看情形不對,只好請掌柜出來打圓場。千不是、萬不是說好話,才把這件事了結。從此各大飯莊飯館有個默契,凡是客人不小心傷損了匙碟,不得列賠,好像現在台灣各飯館依然照舊奉行呢!

有些性子急的客人,剛點完菜坐下就催菜,這種客人是不懂吃的外行,最難伺候,這就要看會說話的堂倌來對付了。他幾句話能把客人說得舒舒服服火氣全消。他說:「火候不到家,不能給您端上來,情願來晚,換您兩句罵,也不能端上不好吃讓您生氣,您稍微等一等這就來。」您聽聽這話說得多綿軟得體。

有的飯座吃菜喜歡挑毛病,批評灶上手藝太差,他們也有一套說詞,他說:「您府上大師傅吃過見過,我們這兒的灶上的,怎麼說也沒法子跟您相比,不過在這一帶大小飯館來說,我們的大師傅,也算是數一數二的了。」這種一捧兩抬舉的話,不知他們怎麼想得出的。

有的客人喜歡說:「你們現在的菜,不如從前,越做越回去啦。」他們的答詞更妙:「各位老爺們口味越吃越高,各位要是常來多給指點指點,就不會這個樣子了。您老要不來照顧,可就真要回去啦。」

有時客人嫌口重了,堂倌馬上接過來說:「一人一個口味,這位吃著口重,也許那位還嫌口輕呢!這個菜咸了,馬上關照灶上來個口輕一點的。」有的不落坎的客人還要問:「算不算錢?」堂倌趕忙回答:「那是柜上外敬,哪能算錢,不過吃著鹹淡合適,就是算錢,您不也是高興嗎?」有時候客人嫌魚不新鮮、蝦仁糟爛會責問堂倌,你們條貨是怎麼預備的?堂倌回答,今天魚蝦雖然剩點新鮮貨,可是沒能搶到手。客人一定問:「那是為什麼呢?」堂倌說:「一則到貨太稀,二則您府上大師傅手疾眼快先給買走啦。」客人當著別位客人固然臉上有光彩,堂倌這一恭維,也就把這件事給搪塞過去啦!

主人請的客人一誇這家飯館菜可做得真不錯,樣樣都對胃口,堂倌就答茬兒說:「您這不是誇讚我們,您這是恭維請客的主人。我們這兒的菜,如果不合您幾位的口味,也不會請您幾位到這兒來賞光。」

您看他們說的話,既含蓄又有禮貌,而且輕鬆幽默,該駁人的地方照駁不誤,可是不惱人。他們這套外交辭令,比起資深的外交官來,也未遑多讓。

台灣近幾年來大小餐館如雨後春筍,應運而生,勤行人手就顯得不夠用了。有些飯館只重裝潢,不重烹調;只重宣傳,不求實際。堂倌改用女侍應生,只求面貌姣美衣著入時,斟酒上菜都不是地方,應對進退,也都讓人瞧著聽著彆扭。

有一次我同兩位朋友,到一家中型飯館便飯,堂倌倒是男士,一報菜名就是番茄明蝦。我知道他想捉我們大頭,我說:「我不吃番茄,既然有明蝦,你給我們來個蝦片炒嫩豌豆吧!」他說:「今天沒豌豆。」我說:「來個三人份的蝦片炒飯吧!」他知道碰上孤丁了,由掌柜出來打招呼,才把場子圓下來。

現在有些講排場的餐館,客人入座,就有一位專任侍應生,在臬子旁邊招待。如果是喝啤酒,你喝不兩口,她就把杯斟滿,確實做到翠袖殷勤捧玉鍾,人人杯中酒不空。服務倒是周到了,可是客人永遠喝的是既不涼又沒泡沫的苦酒滿杯。前煙酒公賣局的局長楊允棣先生曾經說過,公賣局最好的酒類推銷員,是各飯店的女侍應生,公賣局應當訂出一個獎勵她們的辦法來。可惜沒能實行,他老人家就高升了。我想公賣局真訂出可行的獎勵辦法來,酒類收益必能日升月恆,財源滾滾而來,就不愁繳庫數字達不到預算了。話越扯越遠,就此打住。

總之現在的餐館,能把裝潢廣告費拿點出來,好好訓練一下現代男女侍應生,比什麼宣傳的效益,都能立竿見影呢!不信您試試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