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故人逸事 銀河憶往

在現代社會,電影已經成為衣食住行以外不可或缺的一項娛樂。其實從光緒二十九年外國電影輸入我國,到現在也不過是八十年歷史而已。影劇界前輩鄭正秋先生告訴過我,有一個叫「瑞莫斯」的西班牙人,從歐洲帶了十多卷沒有情節的影片到上海來,剛一開始在四馬路青蓮閣樓下,掛起一塊白布就算銀幕,用木板搭了一間足夠安放一架放映機的小屋,就可以放映了。每次放映十多分鐘,票價四個小銅板,雖然只是些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的畫面,在當時可是新鮮玩意兒。人相走告去看洋人的影子戲,基於好奇時髦兩種因素,因此場場客滿,倒也給瑞莫斯賺進不少鈔票。他在長濱路一帶買了不少荒地,地皮漲價又賺進不少。後來虹口大戲院,萬國、夏令匹克、卡德、恩派亞幾家電影院一家一家開起來,瑞莫斯成了初期上海西片的「托拉斯」。

自從瑞莫斯在青蓮閣放映電影,用小資本賺了大錢之後,歐美電影界才發現中國是最具潛力的好市場,要在中國求發展,上海是最好的立足點。首先在跑馬廳附近搭蓋一座簡陋的電影院,命名「幻仙戲院」。每場先是新聞片,再演滑稽片,休息十分鐘再演偵探短片,或是連台影片,每次放映兩集,第一次演的是《蠻荒異跡》,接著演《紅手套》、《就是我》……探險偵探片都是到了緊要關頭就明日請早了,每次換片子,都要帶動一次高潮。票價雖比青蓮閣略高一點,每人小洋一角,可是觀眾水準則比青蓮閣的要高多了。因為上海是水陸兩路碼頭,過往客人川流不息,有些過路客開開洋葷看看洋人影子戲,已經心滿意足啦,電影里有情節沒情節,反正都看不懂,所以兩家各做各的生意,都大賺其錢。

宣統元年,美國人「卜瑞姆」跟「麥唐納」在派克路組織亞細亞影片公司,他們以戊戌政變、光緒被囚、義和拳之亂、珍妃殉難、西安蒙塵為經緯,拍攝了一部「西太后」影片。因為取材有些地方失真,有些地方乖謬辱華,因此,經清廷跟駐滬外圉領事交涉後下令禁演。卜瑞姆等經此挫折無意繼續經營,讓渡給上海南洋人壽保險公司接盤。該公司經理「衣雪爾」鑒於前失,如果完全交由不諳中國國情民俗的外籍人士編導,不洽輿情,必然是失敗的命運,於是聘請張石川為中國顧問,綜理全盤劇務(那時還沒編劇導演種種名稱)。第一部影片是《蝴蝶夢大劈棺》,演員、布景、服裝、道具都是取自於文明戲。大家對拍電影都是毫無經驗,燈光忽強忽弱,表情有時太溫、有時過火。觀眾的口碑,報章的風評,都不太好。又勉強拍了一部《不幸兒》,果真不幸,亞細亞影片公司也就壽終正寢了。

幾年之後,張石川又聯合鄭正秋組織了一個新民公司,原計畫是邀請「沙遜」跟「哈同」兩人投資大幹一番的,可是一山不容二虎,沙、哈兩人意見參商,越談越談不攏,最後都放棄參加。張、鄭又邀請杜俊初、經營三兩人加入,資力方面當然沒有沙、哈兩人雄厚,在圓明園路租了一塊地,圍上竹籬笆,蓋了幾間鉛鐵棚子,就拍起電影來了。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演員雖然都是文明戲的一流高手,鄭、張兩人都主張男演男,女演女,可是上海女界思想,雖然比內地進步開通,但還沒有哪個婦女敢去拍電影的。在不得已情形之下,女主角只好仍由男士飾演。演文明戲,男扮女還不十分礙眼,可是燈光一照就現了原形,粗里粗氣,還要忸怩作態,令人不忍卒睹。幸虧是無聲電影,否則捏著嗓子說話,怪聲怪調,更要令人作嘔了。據說就這樣還拍了四五部戲,有《二百五白相城隍廟》、《羅鍋子搶親》、《錯中錯》、《天賜良緣》、《妻黨同惡報》幾部通俗滑稽電影。有些人是好奇,有些人是看不懂西洋影片,所以生意也很不錯。可是過不多久,第一次歐戰爆發,海外膠片來源不繼,辛苦經營的影片公司,只好忍痛收歇。

民國六七年,美商「史密司」集資數十萬元,帶了大批機件器材來華,淮備在南京玄武湖設廠開拍電影。因為人生地不熟,攝影師不靈光,僅僅在杭州拍了一部《西湖風光》。他們股東之間,又發生意見,資金來源斷絕,無法繼續拍片,結果把全部器材都盤讓給商務印書館。該館董事會全力支持,不久成立了一個電影部。一開始也只是拍攝些紀錄片新聞片,因為攝影師葉向榮是留美專門攻讀電影技術的,所以拍攝的《北平風光》、《天真幼稚園》、《盛宣懷大出喪》、《廬山雪夜》幾部影片都很成功。於是增購器材陸續擴充,聘請陳春生、任彭年為正副主任,拍攝了梅蘭芳的《鬧學》、《驚夢》、《天女散花》以及《拾遺記》、《清虛夢》、《猛回頭》等幾部短片,滑稽警世兼而有之,試銷南洋各地,頗受華僑的歡迎,樹立了國片在南洋的信譽,各方競相爭購。後來國片在東南亞各國暢銷,商務印書館實居首功。

繼而又進一步開拍故事片《孝婦羹》、《蓮花落》、《好兄弟》、《松柏緣》、《大義滅親》、《荒山拾金》,有的是描寫上海社會實況,有的是教孝教忠,主題正確嚴謹,更博社會大眾的好評,張慧沖就是此時以「中國范朋克」蜚聲一時的。

同時徐欣夫、顧肯夫組織「中華影戲研究社」,但杜宇創立「上海影戲公司」,張石川、鄭正秋捲土重來,又加上周劍雲、任矜蘋成立「上海明星影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人向來做事一窩蜂,電影事業如雨後春筍立刻蓬勃起來。徐欣夫腦筋動得快,把轟動一時的社會大新聞,閻瑞生在徐家匯稻田裡勒死花國總統王蓮英命案,拍成《槍斃閻瑞生》電影,在夏令匹克大戲院上陝,連映四十七天,還無法下片,不但盛況空前,創造國片票房最高記錄,也奠定了國片在上海燦爛輝煌的前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