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一·美味珍饈 金齏調鹽話醬園

中韓日三國人對醬菜好像都有特嗜,尤其中國人,每日三餐啜粥呷飯全少不了醬菜。去年我在美國舊金山的中國食品店,先看見一位外國男士在買整包的大頭菜,又看見一位黑皮膚胖太太買什錦罐頭醬菜。據店裡售貨員說:「他們兩位都是店裡老顧客,經常來買大頭菜、什錦醬菜。」想不到白種人、黑種人都受了我們的傳染,愛吃中國的醬菜啦!

北平自製自銷醬菜的叫醬園子,大概最早做醬必定是有自己菜園子的。真正老北平多半有個習氣,喝慣了吳裕泰的茶葉,絕不會改張一元,吃慣了哪家醬菜,就認定哪家,永遠不能更改。為了買四兩醬蘿蔔,能夠不辭辛苦,從西城跑到北城去買,這些都是有錢有閑沒事養成的習慣。

大家一談北平醬菜,就想到糧食店的六必居。他家的醬菜固然是濃醢味美,遠近馳名,可是嚴分宜給他寫的那塊六必居牌匾,也助長了不少聲勢。嚴嵩雖然是明代惡名昭著的佞臣,可是他的書法,不以人惡而字不傳。「六必居」三個字雖然筆畫不多,可是用楷書寫,擺在一起很難挺拔四襯,而嚴嵩這三個字確實寫得四平八穩,剛柔相濟。後來被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葆初看見,認為整天風吹日晒未免可惜,於是鳩工另外拓塑了一方懸在外面,把原匾改懸在屋裡。也有人說是一個小徒弟,天天用濕布擦櫃檯,就在櫃檯上寫上六必居,日積月累,居然神似,懸在外面的那塊匾,就是小徒弟的傑作。兩者究竟誰是誰非,年深日久,也就無從究潔了。

六必居賣的是字型大小老,跟轆轤把(地名)的西鼎和互爭互誇自己字型大小老,而惹起一場糾紛。西鼎和也是一家開了多年的老醬園,以醬苤藍絲出名,醬得透明不說,苤藍絲整齊纖細,更是別家醬園辦不到的。當年慈禧喝玉米糝兒粥,就少不了花椒油炸西鼎和的苤藍絲。

中國人有句老話,說同行是冤家。針尖對麥芒,誰家也不肯讓一步。六必居說他家醬園子是明代嘉靖年開設的,有嚴嵩寫的匾額為證。西鼎和一時搭不上腔,正在為難,有位讀書人去買醬菜,問知原委,說他家以匾額誇擢,你們何妨以匾額回敬?西鼎和的牌匾,未署真名實姓,僅僅簽署了「玉山主人」四個字,不知是什麼朝代人。誰知那位讀書人是飽學之士,他說:「玉山主人姓顧名德輝,號仲瑛,元朝大至年間生人。不但是名儒,而且是名臣,元朝人寫的匾,當然比明朝寫的要早若干年了。」經過這場爭執,六必居癟啦,從此兩家各做各的生意,不再作無謂之爭了。

其實六必居的醬疙瘩、醬蘿蔔都是特具風味的。醬疙瘩爛而不糜,蒸一下和芝麻醬吃,是牙齒脫落老人們的恩物。醬蘿蔔微甜帶鮮,軟中帶脆,是別家醬園比不上的。西長安街天源醬園也是西半城有名的醬園之一,他家的八寶菜說是八樣,其實十樣也不止。因為銷路好,醬菜身份永遠是恰到好處,醬青椒,都是精選一律比核桃大一點的,撕開了一兜湯,冬天吃熱湯麵其味無窮。

地安門外寶瑞合是北城有名的醬園子。說寶瑞合連老北平都不一定知道,可是您一說「大葫蘆」,那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他門前放著一隻一人多高的大葫蘆,你過來摸摸,我走過去摸摸,已經由紅讓人摸成紫紅色了,他家除了醬小菜外,蒜薹腌得最好。不過這時鮮菜一年只賣一季,過了菜季,蒜薹腌過了頭,就不好吃了。倒是他家老缸腌的水疙瘩,一年到頭都有得賣,而且行銷到西南各省。

東城有個後起之秀醬園子叫天義順,是東來順鋪東丁家開的。因為菜園子是自己的,貨色自然既便宜又新鮮。丁掌柜的交遊又廣闊,東安市場一帶飯館都用天叉順的貨。冬季吃涮鍋子,一定要有糖蒜,東來順一個冬天鍋子季下來,就是自己也要銷幾千斤糖蒜,加上熟能生巧,所以天義順的糖蒜蒜瓣大沒有陳貨,是別家醬園比不上的。

阜成門外關廂有家醬園子叫「阜和成」,有人說他家是北平最大的醬園子,後院大醬缸就有二百多口,所賣的黃醬甜麵醬都是經過三冬兩夏的宿醬,他也有整罈子的醬賣,十五斤一罈子。真有別的縣份人,特地來採買,一買就是十壇八壇的。據說只要壇口封得緊,放在陰涼地方三五年都不會發霉。他家的醬甘露銀條菜,又鮮又脆,是醬菜中一絕。(現在台灣所有內地的蔬菜全有種植,就是沒有見過甘露銀條。)

家表兄王雲驤是打獵高手,每年秋末冬初,總要約我們到西郊紅山口打獵。獵物以竹雞野兔居多,回來的時候,總是在阜和成對面的蝦米居喝兩斤土黃酒,歇歇腳,再進城回家。打來的野兔就交給蝦米居的夥計剝皮開膛,表兄只要野兔的後腿,剩下的兔皮兔肉就全送給夥計了。兔子收拾好,把血擦乾淨後,就往阜和成醬缸里一塞,第二年打獵回來,把頭一年的醬兔腿從醬缸里拿出來,用鋸末子熏熟大家下酒,宿醣散馥,玉漿香泛,這種野意,絕非列鼎而食所能想像得到的。

有一年我到山東公幹,在即墨住在一個開醬園的朋友家裡。他家在即墨算是首富,半個城區都是他家的菜園子,我一住就是十多天,臨別他送我一個大油簍。回北平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個出號的大瓢瓜,瓜里塞滿了二三十種醬菜,比北平的八寶醬菜種類要多出若干倍。先祖母嘗了之後,覺得鮮而不成,比北平八寶醬菜還好,最宜啜粥。前兩年有山東益都過來的人說,這家醬園子的東伙早已四散了。

江蘇揚州對於紅燒菜的醬油特別考究,杜負翁先生說:「揚州因為醬油好,所以紅燒的菜才敢誇稱味壓江南。」揚州系關大街有一家四美醬園,是全國知名,尤其是蝦子醬油,用來下面真有清水變雞湯的感覺。據說四美醬園創於前明,一隻一隻砂缸,都是半埋土下。所用大豆,購自牛庄,並雇女工再精選一遍。必須經過一個伏天才能開缸出售,有所謂「伏油」、「夏油」、「蔭油」種種區別。更有所謂缸底蔭油,油濃性黏,有如台灣的醬油膏,如以舌尖舐嘗,不僅其鮮入骨,而且香留齒頰久久不散。四美有一種醬蘿蔔頭,曾在南洋勸業博覽會得到頭獎,後來參加萬國工業展覽會又列優等。醬蘿蔔頭所用原料,是里下河所產楊花蘿蔔,雖然比不上北平的水紅蘿蔔來得脆嫩,可是做出醬蘿蔔頭來,粒粒滾圓,鮮腴脆潤,是啜粥逸品。

東北錦州有一種鹵蝦店,專賣鹵蝦醬、鹵蝦小菜,其中有一種鹵蝦小黃瓜,長不逾寸鮮嫩無比,不過是鹵非醬,已不屬於醬菜範圍,只能列為小菜中別格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