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一·美味珍饈 山東半島的幾種特殊海鮮

前幾天跟幾位不同省籍的朋友,到海鮮店去吃海鮮,每位都誇耀自己家鄉的海味如何鮮美,唯獨一位山東日照朋友郭兄只顧低頭大嚼,一聲不響。他人本剛毅木訥,看見大家互不相讓,他更不願跟大家一塊兒里亂了。

我個人對於吃海鮮有一種體驗,凡是靠近熱帶或亞熱帶的海產,雖然繁多,可是經年氣溫偏高,動物生長迅速,纖維粗松,自然鮮度較差。山東半島的海產,雖然沒有東北海產來得細膩鮮嫩,但比江浙閩粵出產的海鮮,似乎各有千秋、不分軒輊。郭兄既不願跟大家爭論,我就代為發言。

就拿日照來說,一般蝦類都大如對蝦,四五隻蝦即夠一斤,小者像蝦皮,用細網在海邊打撈,運氣好的,半天就能撈個三幾百斤。在台灣吃到蝦仁餡兒餃子,已經算是豪華,可是在日照吃一頓韭菜對蝦餡兒餃子,比豬肉白菜還便宜,足證對蝦是如何之多了。在民初北洋線海輪經過威海煙台時,多半不靠岸,停泊海中,小販劃著舢板,紛紛登輪兜售大頭魚乾、對蝦干,一百對只賣一塊大洋,能裝一大簍,拿來跟五花肉紅燒,不但香味怡人而且甘旨柔滑,是一道吃饅頭的美餚。另外有一種變種蝦,長約五寸,粗約一寸,跟蝦的形態差不多,可是頭上多生一對蟹螯,當地人有的叫它蝦虎,有的叫它蝦婆,剪去頭尾,放在鹽水裡泡上一夜,肉已經變成半凝固體,不必蒸煮,只要蘸上高醋薑末醬油,用嘴一嘬,殼子里的肉能全部吸出,比蘇州吃的滿台飛還要鮮美。清代狀元王可庄(仁堪)有一首五古詩詠蝦婆,說吃過蝦婆,三天內覺得吃什麼山珍海錯都不夠味,可見蝦婆鮮的程度如何啦。

山東半島黃縣的龍口,也是海產極為豐富地區,當地富源館有一道菜叫「爆炒海指甲」。海指甲生在海邊的沙灘上,長約三寸,寬僅七八分,生有一個淡青的薄殼,活像人的一枚指甲蓋兒。平時在沙灘上露出一半接受陽光空氣的滋潤,遇有響動或有人經過,它感受震動立刻縮了回去,就像一根手指抽回沙堆一樣,不明究竟的人,真能嚇你一跳。龍口海邊住的婦女都是挖海指甲的能手,眼尖手準的人,看它剛縮進洞去,立刻用鐵鉤把它鉤出來,用大蒜莧菜大火炒來下酒,鮮嫩之極是其他海鮮比不上的。

煙台有一種海產叫「海腸子」,別的濱海地區似乎還沒見過,也可以說是煙台的特產。海腸子是手指粗細、長近一尺的紫紅色海蟲,就跟台灣一度有人餵養的紅蚯蚓彷彿。用姜酒醬油高醋辣椒蘸一下下鍋油炸,拿來下酒,香脆無比,比客家菜「炒脆腸」還來得鮮美;切成薄片煮湯食不留渣,明脆鮮美,更是一絕。不過本地人整條海腸子在滾水裡一燙,就夾起來吃,好像吃紅蚯蚓一樣,外地來人多半就不敢領教了。

海蜇在煙台沿海也非常之多,輪船停泊海面,可以看到大片的海蜇在海面漂來游去,船上伙夫用鐵鉤把它們鉤上來,在甲板上用快刀割下幾片來,然後再放回海里去,這種現割現做的海蜇無論是蜇頭蜇皮,拿來下鍋一炒脆爽清妙,比此間北方飯館的清炒蛋皮更脆爽多了。

石鱗魚是泰山黑龍潭特產,凡是登過泰山絕頂的人,必定取道黑龍潭下山。黑龍潭水黑如墨,深不見底,山瀑懸瀉,奔騰而下,在潭中激起無數漩渦。玉皇頂的道士說:「潭中蟄居一條烏龍,所以形象險惡。」潭內生長一種小魚,尖頭細身,鱗堅肉厚,當地叫它「石鱗魚」。魚肉細嫩程度,很像蘇北里下河所產的刀魚,可是又沒有見刺。不過這種魚乾炸、清蒸、紅燒,都不十分入味,最好加上細蘿蔔絲用大火燉湯,湯呈濃白,好像奶湯,漿凝玉液,鮮透齒頰,而且不加姜蔥,毫無腥味,可算一絕。魚肉蘸醬醋吃,有如吃大閘蟹。如用大火,讓湯多滾幾滾,則魚肉酥溶,化入湯中,只剩下一條三角形骨架子了。山東泰安的大飯館都會做這種石麟魚湯,其他縣份,就難吃到了。

聽我這麼一說,山東這幾種海鮮,除了海蜇是常見之物外,其餘海指甲、海腸子甚至還沒聽說過,大家對於海鮮也就不爭短論長了。總之海產鱗介凡是寒冷地方出產的,不但組織細嫩,而且鮮度較高,嗜食海鮮的朋友,必定能體會出來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