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一·美味珍饈 吃在察哈爾

上個月在建業大樓參加一處食品品評會,散會時,有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朋友走過來跟我聊天。他自我介紹叫尹志恆,是察哈爾懷來縣人,父親從小入川,在成都讀書,母親是貴州人,所以對於家鄉風土人物飲食茫無所知。考進大學之後,同學中有愛開玩笑的說他是山藥蛋,再不然就說他是吃羊毛的朋友,他聽了心裡非常彆扭,難道察哈爾真就沒有可以在人前誇耀的飲食了嗎?「素仰您是飲饌專家,請您指點指點,免得人家一說俏皮話,我就成了鋸口葫蘆,無言答對。」我說我雖然在察哈爾沒久住過,可是來來去去也不止十趟八趟,在華北流行的一句諺語:「察哈爾的三宗寶,山藥、口蘑、大皮襖。」山藥蛋,不錯,察哈爾普遍種植馬鈴薯,又叫洋芋,可是當地人用花椒油大火快炒洋芋絲,雖然是極普通的菜,咱們就是沒人家炒得爽口好吃。後來細心跟人討教,才知道洋芋切絲後要把洋芋上附著的澱粉洗去,才會爽脆好吃。口蘑丁鮮美清香,愈往南邊運,香味愈芳烈,張家口的口蘑醬油跟湖南菌油,都是炒菜提味的聖品。北方人過冬總得有件皮襖禦寒,最普通的皮襖,自然是老羊皮啦。當然口外(察省張垣)的灘皮比不上寧夏的竹筒灘皮,可是九道彎蘿蔔絲的皮筒子,數九天穿在身上輕而且暖,也就夠瞧老半天的了。

撇開三宗寶不談,至於有人笑話察哈爾人吃羊毛,那就更是大錯而特錯啦。察哈爾跟冀晉熱綏一樣,都出產黃米。靠近山西的陽原縣,因為風高土厚,出產一種很特別的黃米,胚芽皮粗而且厚,用磨出來的黃米面蒸發糕,由於糕里有麩皮渣子,所以入口之後,覺著粗粗拉拉,像是嚼了一嘴羊毛,因而稱之為毛糕。如果把這種毛糕弄成小塊,蘸著口蘑肉片鹵吃,眾香發越別具風格。據說缺乏維他命B的人吃了,補益更大,跟察省朋友談起來,大家都饞涎欲滴呢!

察南懷來縣沙城鎮的制酒老師傅們,制酒手藝也是一絕。當地「玉成明」、「迎香」兩家糟坊所產高粱酒,加上冰糖、龍眼肉、秘方藥材,再加當地產的青梅叫做青梅煮酒,青精玉芝,甘平清辛,啜露凝香,在巴拿馬賽會曾得過優等獎,不過本省人不忮不求,以致沙城煮酒其名不彰罷了。

永定汀在懷來縣境有一小河套,出產一種白魚,鱗細肉嫩,用花椒鹽暴腌,跟飯卷子同吃,味醇而正,比諸松花江白魚也未遑多讓。只是未經騷人墨客題詠過,所以知道的人不多。不過在當地有句口頭語:「煮酒、懷魚、狼山糕(狼山屬懷來),西八里姑娘不用挑(縣西八里一帶,少女個個都是絕色,不用挑選)。」由此可見一斑。

依沒到過口外人的想法,紫塞邊寒,大漠茫茫,隱約幻渺。其實長城內外之間,除了牛群羊群,還兼養豬。因為地廣人稀,豬圈極大,聽任豬只自由活動,等於放牧。所以豬只肌肉充實,膘少肉多,紅燒白煮,比江南蘇崑錫常一帶的豬肉,毫不遜色。

在平綏路線的柴溝堡附近,有幾家熏肉作坊,家家都有百年以上的老鹵。肉鹵到快爛時候,撈出來用松樹枝、松塔、鋸末混合一起熏過,濃醇味美,別具風味。庚子之役,慈禧迴鑾,嘗過此地熏肉讚不絕口。懷來知縣吳永是極會當差的幹員,立刻把這種熏肉列為貢品。每年交冬,壽膳房添上什錦火鍋,就少不了柴溝堡的熏肉供饌。誰說察省只知拿山藥蛋當飯,沒有好東西吃呢!

北平各乾果子鋪以及幾處廟會,有一種無籽白葡萄乾賣,是宣化特產,有人說是西藏葡萄,瑩如玻璃,甘如醍醐,比舶來的美女牌葡萄乾又便宜又好吃,每年不但遠銷平津滬漢,還參加過巴拿馬商展,也是一枝獨秀、壓倒群芳。你的同學們,所覓者小,你又何必跟他們一般見識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