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節

四八

(二四)鬥爭的事例——這亦叫作優勝的事例。①這種事例指示出各種性德相互之間的優勝與屈服;指示出哪些性德是強而得逞的,哪些性德是弱而退讓的,因為物體的運動和努力亦有其複合、分解和錯綜關係,正不亞於物體本身。因此我要首先舉陳運動或活動性德的主要種類,以便把它們集在一起而就著力量這一點來更清楚地加以比較,並從而把鬥爭的或優勝的事例指出和指定得更加明確。①克欽註明,參看二卷二四條。

克欽還指出,有些事例,培根稱為「抗拒」的事例,是很對的;至於又都賦予一個屬名,叫作「運動」,那就不大對了。「運動」這個名詞這樣用來是很含混和不恰當的——它包括到多種抗拒性和「惰性」的趨勢,包含著一切質體普遍具有的抗拒消滅的性德。運動,作為一種極其簡單的動作來加以界說,如伊壁鳩魯(Epicurus)定為「地點的變易」,那是正確的。——譯者

第一種運動是物質中的抗拒運動。①這是物質的每一個別部分所固有;物質憑著它才絕對地拒絕遭受消滅。任何火,任何重量即壓力,任何強暴,以至任何長時間,都不能把物質的哪怕是極小極小的任何部分化為無,它永遠總有在那裡,永遠總占著某些空間。你無論把它置於何種窘境,它總會借改變形式或改變位置的方法把自己解脫出來。

如果這些都不行,它就原封不動存在下去。總之它絕不會走到無有或無所在的途徑上去。

這種運動,在經院學者們(他們幾乎總是從事物的結果及其所不能方面而不是從其內在原因方面來給事物命名和下定義的)說來,就是「兩個物體不能同在一個地方」這條原理,或者就叫作「防止體積相入的運動」。②關於這種運動,沒有必要來舉什麼例子,因為它是每一物體所固有的。①拉丁本原文為Motus Antitypioe。第一個使用這名詞的是亞里斯多德。

(克欽注道:Antitypioe意為物質的不滅性,是我們所知的一種普遍的性質。——譯者

)②克欽註明,參看二卷三六條第六例。

第二種運動是我所謂之連接運動。這就是說,物體不能忍受把自己在任何一點上從與另一物體的貼靠中拆離開來,彷彿深以相互連接相互貼靠為樂的樣子。這種運動在經院學者們說來就叫作「防止虛空的運動」。①例如水被吸起或在唧筒中的時候,肌肉為吸血器所拔的時候,便都表現出這種運動。又如罐頭上若僅鑿一孔,其中的水就停著不流出來,非把罐口打開讓空氣進入才行。此外還有無數同類的例子。第三種運動是我所謂之自由運動。②這就是說,物體總是要逃脫非自然的壓力或張力而恢複到適合於自己的性質的體積。關於這類運動,我們亦有數不清的例子。先看逃脫壓力方面,如水在經人游泳和有船划過時的運動,空氣在有物飛過和有風盪動時的運動,以及鐘錶當中發條的運動,便是一些例子。這裡我們還可舉一個小小的例子,那就是從孩子們的氣槍來看空氣受壓時的運動。孩子們常拿一條赤楊枝或類似的東西,把它挖空,兩頭各用軟木塞或類似的東西堵住;然後用槍桿把一頭的軟木塞或不論什麼塞子推向另一頭,那一頭的塞子就砰然一聲發射出去,可是它還沒有接觸到這頭的塞子或槍桿。至於說到逃脫張力方面,如經過抽吸而存留在玻璃蛋內的空氣便顯示著這種運動;又如弦、革和布在張緊後都要回跳,除非經長久持續而受有太大的力量;此外還有許多類似的現象都顯示出這種運動。這類運動在經院學者們說起來時是名為「依照四大元素性的法式的運動」。這個命名真可謂「不思之甚」了,因為這類運動並非水、火和空氣所特有,而是各式各種堅實的質體如木、鐵、鉛、布、羊皮紙等等所都有的;這些物體在體積上都各有其適當的限度,在這限度以外是不易再把它吸拔到什麼可觀的程度的。由於這個自由運動在所有運動中最為顯著,又有其無限的應用,所以我們如果是明智的話,就該把它很好地辨認清楚。有些人竟極其粗心地把這個運動與上述抗拒運動和連接運動混在一起,就是把逃脫壓力與抗拒運動混為一談,把逃脫張力與連接運動混為一談;好象是說,物體受到壓迫時之所以退讓或擴張乃是為要避免體積的相入,受到擀張時之所以回跳和收縮又是為要避免虛空的出現。其實,如果空氣在受到壓迫時有意要把自己收縮到象水的密度,或是木頭在受到壓迫時有意要把自己收縮到象石頭的密度,那就根本不必要有體積的相入,可是倒會有遠遠大於這些物體所實際受到的壓力。同樣,如果水有意要擴張到象空氣的稀度,或者石頭要擴張到象木頭的稀度,那就根本不需要有虛空隨之而來,可是倒會有遠遠大於這些物體所受到的張力施加在它們身上。由此可見,物體是永不會弄到體積相入或虛空出現的地步,除非凝化和稀化達到極限;而我這裡所說的兩種逃脫運動則離那兩個極限還很遠很遠,還只不過是物體所具有的兩種欲求,就是物體要在其固結狀態中(或者說是要在其形式中,假如經院學者們喜歡的話)來保存自己;就是物體借緩和辦法和感應作用來加以改變外是不願驟然地離開固結狀態的。還有一點是人們尤其必要知道的(因為許多事依據於此):所謂強力的運動③(這在我們就叫機械的運動,但在德謨克利泰——他在闡釋他所說的一些基本運動方面是應當排列在甚至第二流哲學家以下的——卻叫作鞭笞的運動)④不外就是這個自由運動,也就是逃脫壓迫趨向鬆弛的運動。因為無論是在通過空氣的僅僅一擲或者一串飛行中,若非被推動的物體的各個部分都被推動著的物體影響和壓迫到超過其性質所能禁受的程度,就不會發生所謂移動或地位的改變。實在說來只有當每個部分前後相接都在推頂著下一個部分的時候,整體才運動起來;而它還不是僅僅向前運動,同時亦作旋轉運動,這是由於各個部分亦圖藉此來解脫自己或把壓力分配得較為平均之故。關於自由運動,我就講到這裡。①克欽註明,參看一卷六六條。——譯者

②克欽註明:這裡所謂「自由」即伸縮性的動作。——譯者

③克欽註明,參看一卷六六條。——譯者

④拉丁本原文為Motusplagae,在二卷三五條中已曾先見。英文本在那裡則譯作motion of percussion,我據以譯作撞擊運動;在這裡則譯作motion of stripe,我據以譯作鞭笞運動:實則都應統一於前者。

弗勒指出,培根對於德謨克利泰向來是評價很高的,很可怪,在這裡卻貶抑了他。

——譯者

第四種運動我名之為物質運動。①這種運動和上述第三種運動有幾分相反。在自由運動中,物體是懼怕、厭惡、並躲避新的體積,或說新的範圍、新的擴張和新的收縮(這些名詞都指同一件事),並盡其全力來回跳,來恢複其原有的固結程度。與此相反,在物質運動中,物體則渴求一個新的範圍或體積,並且會便當地、迅速地、有時甚至以最劇烈的努力(如火藥的情況)奔到那裡。說到這種運動的工具,有個工具雖非唯一的,但卻是有力的,或至少是最普通的,那便是熱和冷。例如,空氣一經為張力所擴張,象在玻璃蛋中被抽吸以後那樣,必在強烈欲求之下努力恢複其自身;但這時如果有熱加來,它就反過來渴想擴張,渴求一個新的範圍,並且很便當地就過渡到那裡,過渡到一個新的形式(照他們的語法說);而且在擴張到某種程度之後,它竟根本不想返還,除非再用冷去招它回頭,而那已不是什麼返還卻是又一次新的變化了。同樣,水經壓力而收縮時,必進行抵抗,願意恢複其原先較大的體積;但這時如有嚴酷的和持續的冷插入干涉,它就自發地、欣然地把自己轉變到冰的密度;如果冷再繼續下去,並且不被熱所間斷,象在入地到一定深度的窖室或洞穴當中那樣,它還會進一步變成晶體或某種類似的物質,②永也不恢複其原來的形式。①拉丁本原文為Hyles。克欽註明,這是指擴張的能力,即物質在某種情況下要擴大其體積的趨向,例如熱或各種爆炸物就有這種情形。——譯者

②克欽指出,這樣說明鐘乳石的起源,真是古怪的武斷,完全不對。——譯者

第五種運動是連續運動。①這裡所謂連續不是指一個物體與另一個物體之間那種簡單的、原始的連續(因為那就成為連接運動),而是說某一物體之內的自我連續。十分明確,一切物體都懼怕連續性的分解,有的怕得厲害些,有的怕得少些,但都有一定程度的懼怕。在硬的物體,象鋼或玻璃,對於中斷的抗拒是極端強烈的;即使在看來不見這種抗拒或只見微弱抗拒的液體之內,這種抗拒也不是沒有,而是確然有在那裡(雖然其力量是在最低的程度),並在許多動作中表露出來,如冒出氣泡,滴作圓形,檐餾綴成細線,膠液多有黏性,以及類此等等。我們如試圖把中斷活動推展到細小碎物上去,則這種抗拒傾向表現得尤為顯著。例如在臼中搗物,粉碎至某種程度以後,桿搗便不能再發生進一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