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夜 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浪漫的紅線和堅固的鎖鏈

青年:……嗯,我一會兒再反駁您!接下來,所謂「交友課題」又是指什麼?

哲人:這是指脫離了工作的、更廣泛意義上的朋友關係。正因為沒有了工作關係那樣的強制力,所以也就更加難以開始和發展。

青年:啊,是呀!如果有學校或者職場之類的「場合」,也還可以構建關係,但也只是限於那種場合的表面關係。但是,如果進一步發展成朋友關係或者在學校和職場之外的地方交到朋友,這實在是非常困難。

哲人:你有可以稱得上是知己的朋友嗎?

青年:有朋友。但是,要說能稱得上知己的……

哲人:我曾經也是這樣。高中時代的我根本不想交朋友,每天都獨自學習希臘語或德語,默默地研讀哲學書。對此非常不安的母親曾去找過班主任老師談話。當時老師好像說:「不必擔心。他是不需要朋友的人。」老師的話給了母親和我極大的勇氣。

青年:不需要朋友的人……那麼,先生您在高中時代一個朋友也沒有嗎?

哲人:不,只有一個朋友,他說「沒有任何應該在大學裡學習的東西」,結果就沒有上大學。聽說他在山上隱居幾年之後,目前在東南亞從事新聞報道工作。我們已經幾十年沒見過面了,不過,我感覺我們現在再次見到,也能夠像那個時候一樣交往。

很多人認為朋友越多越好,但果真如此嗎?朋友或熟人的數量沒有任何價值。這是與愛之主題有關的話題,我們應該考慮的是關係的距離和深度。

青年:我以後也可以交到好朋友嗎?

哲人:當然可以。只要你變了,周圍也會改變。必須要有所改變。阿德勒心理學不是改變他人的心理學,而是追求自我改變的心理學。不能等著別人發生變化,也不要等著狀況有所改變,而是由你自己勇敢邁出第一步。

青年:嗯……

哲人:事實上,你這樣到我的房間來拜訪,而我就可以得到一位你這樣的年輕朋友。

青年:先生您是說我是您的朋友?

哲人:是的,不是這樣嗎?我們在這裡的對話不是諮詢輔導,我們也不是工作關係。對我來說,你就是一位無可替代的朋友。難道你不這麼認為嗎?

青年:您是說無可替代的……朋友嗎?不、不!現在我還不想考慮這一點。咱們繼續吧!最後的「愛的課題」是指什麼呢?

哲人:這一點可以分成兩個階段:一個就是所謂的戀愛關係,而另一個就是與家人的關係,特別是親子關係。在工作、交友和愛這三大課題中,愛之課題恐怕是最難的課題。

例如,當由朋友關係發展成戀愛關係的時候,一些在朋友之間被允許的言行就不再被允許了。具體說來,例如不可以跟異性朋友一起玩兒,有時候甚至僅僅因為跟異性朋友打電話,戀人就會吃醋。像這樣,距離近了,關係也深了。

青年:是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哲人:但是,阿德勒不同意束縛對方這一點。如果對方過得幸福,那就能夠真誠地去祝福,這就是愛。相互束縛的關係很快就會破裂。

青年:不不,這種論調有不忠之嫌啊!如果對方非常幸福地亂搞胡混,難道也要對其這種姿態給予祝福嗎?

哲人:並不是積極地去肯定花心。請你這樣想,如果在一起感到苦悶或者緊張,那即使是戀愛關係也不能稱之為愛。當人能夠感覺到「與這個人在一起可以無拘無束」的時候,才能夠體會到愛。既沒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優越性,能夠保持一種平靜而自然的狀態。真正的愛應該是這樣的。

另一方面,束縛是想要支配對方的表現,也是一種基於不信任感的想法。與一個不信任自己的人處在同一個空間里,那就根本不可能保持一種自然狀態。阿德勒說:「如果想要和諧地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須把對方當成平等的人。」

青年:嗯。

哲人:不過,戀愛關係或夫妻關係還可以選擇「分手」。即使常年一起生活的夫妻,如果難以繼續維持關係的話,也可以選擇分手。但是,親子關係原則上就不可以如此。假如戀愛是用紅色絲線系起來的關係的話,那親子關係就是用堅固的鎖鏈聯結起來的關係。而且,自己手裡只有一把小小的剪刀。親子關係難就難在這裡。

青年:那麼,怎麼做才好呢?

哲人:現階段能說的就是不能夠逃避。無論多麼困難的關係都不可以選擇逃避,必須勇敢去面對。即使最終發展成用剪刀剪斷,也要首先選擇面對。最不可取的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止步不前。

人根本不可能一個人活著,只有在社會性的環境之下才能成為「個人」。因此,阿德勒心理學把作為個人的「自立」和在社會中的「和諧」作為重大目標。那麼,如何才能實現這些目標呢?阿德勒說:「在這裡必須要克服『工作』『交友』和『愛』這三大課題。」但是,青年依然很難領會人活著必須面對的人際關係課題的真正含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