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國際要聞版「星期日臉譜」談美國第一夫人希拉里個性倔強,事事自有主張,標題大書:「希拉里不甘雌伏惹煩惱」。「雌伏」兩字令人想起近年男女平等主義和爭取女權運動的思潮,實在大可商榷。「雌」指女性﹑指柔弱﹔「雌伏」比喻退藏,不進取,無所作為﹔相反詞竟是「雄飛」,比喻奮發有為﹔《後漢書·趙典傳》說趙溫大嘆「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雄」字還可以引伸為勝利者,因有「一決雌雄」之說。這些都是性別歧視的詞彙。中文的男性沙文主義味道特濃,「雄」的連放個屁都是香的,「雌」的則又弱又不吉利又低下﹔《文選》里的「雌風」竟是卑惡之風,真是混賬!
英美文字老早注意避免性別歧視,過程雖然艱辛,卻是語言與時代並進必經的路途。一九七六年前後,英文就用了chair這個字去代替chairman或chairwoman這些顯示性別的字,反應冷熱參半,比chairperson略好。英國一位男爵夫人還是忍不住說:I ''t bear being called Chair. Whatever I am, I am not a piece of furniture.(我受不了人家管我叫椅子。不管我是什麼東西,總之我不是一件傢具。)英國廣播電台後來提議把句子倒過來說:Baroness Sear, who chairs the cil''s poliittee!英文專家Nigel Rees認為,chairman的「man」字原非指男性,而是指「人類的成員」(membership of the human race)﹔可惜這正是女權分子拒絕接受之處:既然都是人類的成員,為什麼偏偏要你雄飛﹑要我雌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