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金庸、梁羽生筆下的武俠,甚多血性男兒。他們的所作所為,大都符合傳統俠客的標準。如:有強烈的正義感和責任感;敢於與欺凌孤弱的豪暴之徒進行殊死的抗爭;不惜犧牲自己的身家性命為別人排難解紛,報仇雪恥;在國家民族危難之時,能夠挺身而出,毫不考慮個人的安危得失,甚至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等等。下面試舉幾個人物為例,以見一斑。

《飛狐外傳》中的胡斐是個急人之難、行俠仗義的俠士。為了替素不相識的貧苦農民鍾阿四一家四口報仇,他窮追惡霸鳳天南不舍,即使自己一見傾心的美貌姑娘袁紫衣軟語央求,也不心軟,即使江湖上的好漢低聲下氣求他放過鳳天南,他也不罷手。胡斐的確是一個硬錚錚的漢子,是一個真正鋤強扶弱的俠士。

《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宅心仁厚,義膽忠肝,堪稱「俠之大者」。觀其六歲時掩護蒙古勇士哲別,以及救出豹口下的華箏公主,便見其勇敢的天性。待到他長大成人,有一次隨成吉思汗進攻撒麻爾罕,因該城城堅守固,久攻不下,犧牲甚多,成吉思汗便當眾宣布:誰能攻破此城,城中的玉帛子女全數賞他。當郭靖用黃蓉之計攻破撒麻爾罕城後,成吉思汗果執行諾言,叫他領兵前去點收。在攻城之前,郭靖本與黃蓉計議好,破城後向成吉思汗提出解除與華箏公主的婚約。正當他要說出這個要求時,蒙古軍開始屠城,城中數十萬百姓奔逃哭叫,面對此慘象,他毅然把要求改為「饒了這數十萬百姓的性命」,即使因此而與黃蓉的姻緣化為流水也在所不顧。其後在《神鵰俠侶》中,兩次死守襄陽,抗擊蒙古大軍。當金輪法王捉了他的女兒郭襄,要挾他獻城投降時,他大義凜然,不為所動,高聲激勵女兒慷慨就義,不可害怕,端的社稷為重,兒女為輕,為國為民,不愧大俠稱號。

《天龍八部》中的蕭峰,父母是契丹人,因家遭大難,從小被漢人收養,學得驚人武藝,成為丐幫幫主。後被人陷害,有意泄露出他是契丹人後裔的底細,不容於丐幫,遂憤而離宋歸遼。後來遼宋交兵,蕭峰為免宋遼兩國千萬生靈塗炭,力阻遼帝耶律洪基南侵。當虛竹與段譽在雁門關前擒獲耶律洪基時,蕭峰又脅迫耶律退兵,要他終其一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越過宋遼疆界。耶律洪基處此危境,只得答允退兵。蕭峰是遼人,自小生長於宋,對宋遼兩國俱有深情。他既不肯侵宋,亦不願背遼,因此在遼帝折箭答允退兵之後,便以身相殉。蕭峰之死,可以說是為解決遼宋兩國間的民族矛盾而壯烈捐軀的,其凜然正氣足可與歷史上的志士仁人相媲美。

《萍蹤俠影錄》中的張丹楓是個亦狂亦俠的名士型俠客。他本是元末張士誠之後世子孫。張士誠在與朱元璋爭天下時,兵敗被俘自殺。其後代遠走漠北,投奔瓦剌,時謀推翻朱家王朝。張丹楓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自是對明朝懷有世仇。但當瓦剌入侵中原,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被俘,明朝岌岌可危之時,他毅然捐棄家仇,拋卻富貴。盡出祖上所藏金銀財物,奔走中原塞北之間,全力支持于謙抵抗,終於挫敗瓦剌首領也先的陰謀,救出英宗回國。張丹楓在國家危難之時,以民族大義為重,全不考慮個人安危得失,他的所作所為,是完全符合俠義的標準的。

胡斐、郭靖、蕭峰和張丹楓是四個為國為民的俠士典型。在金庸、梁羽生的小說中,這類俠氣縱橫的人物是不少的。閱讀這類「俠氣多而匪氣少」的武俠小說,在消遣之餘,是可以得到教益的。但不可否認,武俠小說中也有不少「武而不俠」的人物,這些人性格乖僻,動輒殺人,標榜江湖義氣,善惡邪正不分,他們視國家如無物,視人命如草芥,屬於「俠氣少而匪氣多」的一群。正如柳蘇先生所指出的:「有些武俠小說,不但武功寫得怪異,人物也寫得怪異,不像正常的人,尤其不像一般欽佩的好人,怪而壞,武藝非凡,行為也非凡,暴戾乖張,無惡不作,卻又似乎受到肯定,至少未被全部否定。這樣一來,人物是突出了,性格是複雜了,卻邪正難分了。」這些武俠小說作者只求塑造出性格奇特的人物,至於是否合乎俠義的標準,就全然不顧了。最為下劣的是那些「拳頭加枕頭」的貨色,由於這類下劣貨色的存在,便為那些敵視武俠小說者提供了反對的口實,從而連可與「純文學」作品媲美的金庸、梁羽生的新派武俠小說,也一概否定了。這是使人深為慨嘆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