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招勝有招」談到「無劍勝有劍」

武林高手相鬥,自必要過招。早期武俠小說的招式如「金雞獨立」「飛燕投林」「撥雲見日」「倒打金鐘」等,大都是象形象勢的,後來發展開去,在新派武俠小說家的筆下,武打的招式便演變為象意的了。這種純是取意的招式,空靈縹緲,不可捉摸,恍似宋人嚴羽以禪論詩所說的「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一般。如金庸筆下的「暗香疏影」「鮑魚之肆」「面無人色」「想入非非」「岱宗如何」「空谷足音」等招式,名稱怪異,似有若無,即使霍元甲與海燈法師再生下,也是無法演練的。

金庸在《笑傲江湖》中,提出了一個「無招勝有招」的理論,可稱武學真諦。書中寫華山派前輩風清揚向令狐沖傳授「獨孤九劍」時說:「學招時要活學,使招時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練熟了幾千萬手絕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終究還是給人家破得乾乾淨淨。」他又說:「活學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無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你說『各招混成,敵人便無法可破』,這句話還只說對了一小半。不是『混成』,而是根本無招。你的劍招使得再混成,只要有跡可循,敵人便有隙可乘。但如你根本並無招式,敵人如何來破你的招式?」接著他進一步舉例解釋道:「要切肉,總得有肉可切;要斬柴,總得有柴可斬;敵人要破你劍招,你須得有劍招給人家來破才成。一個從未學過武功的常人,拿了劍亂揮亂舞,你見聞再博,也猜不到他下一劍要刺向哪裡,砍向何處。就算是劍術至精之人,也破不了他的招式,只因並無招式,『破招』二字,便談不上了。只是不曾學過武功之人,雖無招式,卻會給人輕而易舉的打倒。真正上乘的劍術,則是能制人而決不能為人所制。」金庸借風清揚的口講述的這套「無招勝有招」的理論,別出心裁,匪夷所思,使人眼界大開,耳目一新。風清揚指導令狐沖學劍時,要他將招式融會貫通,設想如何一氣呵成,然後全部將它忘了,忘得乾乾淨淨,一招也不可留在心中,待到以後與別人打鬥時,便以「無招」的面目出現。後來,命狐沖確是以無招之劍,擊敗了不少武林高手。這種以無招破有招的武學要訣,在金庸的作品中是時時可以見到的。《倚天屠龍記》中寫張三丰向張無忌傳授太極劍法時,張無忌不記招式,只是細看他劍招中「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之意。待到張三丰演練完畢,張無忌已忘了一半;當張三丰再演一遍後,張無忌便忘得一乾二淨了。隨即,張無忌便現炒現賣,以這無招的太極劍法,戰勝了號稱「八臂神劍」的東方白。原來張三丰傳授給張無忌的乃是「劍意」,而非「劍招」。他要張無忌將所見到的劍招盡數忘記,才能得其精髓。這樣,臨敵時以意馭劍,就能千變萬化,無窮無盡。倘若尚有一兩招劍法忘不幹凈,心有拘囿,劍法便不能純。張三丰這種武學見解,與風清揚是完全一致的。風清揚認為劍術之道,應如行雲流水,任意所之;張三丰講究以意馭劍,心無拘囿。兩人都強調要使活招數,切忌拘泥不化,不知變通,而只有到了出手無招的時候,才能達到劍術的最高境界。

出手無招所產生的效果是十分神異的,使許多武林高手也為之瞠目不解,心神俱亂。《笑傲江湖》寫令狐沖在藥王廟與華山派劍宗高手封不平相鬥,每當他在劍招中用上了本門華山派的劍法,或者嵩山、衡山、泰山等派劍法時,便會被封不平循招一一破去,險些右臂被斬;但當他隨手亂揮,無招可尋時,封不平便顯得手忙腳亂,難以抵擋,最後臂腿被刺中四劍,黯然離去。封不平的一百〇八招「狂風快劍」,雖然招數精奇,氣勢凌厲,終究敵不過令狐沖宛似「行雲流水,任意所之」的無招奇劍。真是有招則敗,無招反勝了!此類出手無招,弄得武學奇才也大感困惑的例子,在金庸作品中並不少見。《鹿鼎記》中的少林寺般若堂首座澄觀大師,武學淵博,熟知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功,但對綠衫女郎阿珂有意隱瞞武功家數的狂揮亂打,兩腳亂踢,卻大感稀奇古怪,驚訝不已。因為這些亂揮亂踢,無招無式,不成章法,澄觀無法看出她是何家何派,自覺孤陋寡聞,慚愧之至。俗語有說「盲拳打死老師傅」,就是這個道理。《天龍八部》中的逍遙子曾布下了一個「珍瓏」棋局,邀請天下高手拆解,結果眾多熟悉棋道的人無法破解,反而讓一個棋藝低劣的虛竹和尚,閉目亂下一子,無端殺死了自己的一塊白棋,竟誤打誤撞地把這個棋局解開了。虛竹這一下妙著,與武學上的出手無招極其相似。誤打誤撞竟能奏效,也同樣是屬於「盲拳打死老師傅」的道理。《天龍八部》里有一個武學奇才王語嫣,她讀盡天下武學典籍,舉凡各家各派的武功特點和招式變化,以及各種招式的破解,各類武器的辨識,各派武功的長處和不足,都了如指掌。她雖然毫無武功,不懂得耍刀弄棒,卻能根據武學典籍所載,指點別人如何出招破招。她曾多次指點段譽卻敵制勝,對兩個以活蛇為武器的青衫客卻毫無辦法。因為兩條活生生的毒蛇縱身而噬,決不依據哪一家哪一派的武功,要預料它們從哪一個方位攻來,她就無能為力了。兩個青衫客長於蠻方,天生異稟,躥高伏低,靈動之極,步履捷如虎豹,卻又全無武功家數。王語嫣雖然想到擒賊擒王,要先打倒毒蛇的主人,但由於無法料到二人如何出步出招,因此縱有滿腹武功,也無濟於事。段譽終於被兩條毒蛇咬住左臂,幸好他曾服食過莽牯朱蛤,百毒不侵,這才沒有中毒身亡。對各家各派武功爛熟於胸的王語嫣,這次竟未能指點段譽破敵解困,可以說是書中唯一的一次例外。

凡屬某人獨創而不為世所知的武功,大都出敵不意,威力奇高,雖有招式,也如同無招一樣。《神鵰俠侶》中的獨臂楊過,因思念小龍女而自創的一套「黯然銷魂掌」,掌名奇,招式名稱更奇。因純是獨創,敵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全不知他如何出手,更不知有「行屍走肉」「呆若木雞」這類古怪招式。驟一交手,茫然不解,數招便告落敗。楊過以這套掌法,與武功高絕的金輪法王相鬥時,出招恍恍惚惚,隱隱約約,若有若無,金輪法王雖然飽經大敵,也無法躲過這些不可捉摸的突發奇招,終於被楊過一腳踢中胸口,大叫一聲,口噴鮮血,跌下高台。這些「恍恍惚惚、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新招,是庶幾與無招相近的。

從「無招勝有招」擴展開去,又有「無劍勝有劍」的提法。楊過從劍魔獨孤求敗的劍冢中,便深深領悟到這位前輩高人劍術通靈的變化過程。當年獨孤求敗在打遍天下無敵手之後,隱身深谷,埋劍山中。所埋的四口劍,代表了他一生四個階段的武功與劍術,第一把劍鋒利無比,他二十歲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第二把是紫薇軟劍,他三十歲前所用,因誤傷義士不祥,故棄之深谷,僅以石片為記;第三把是重約四十千克的鈍劍,他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第四把劍是柄輕飄飄的木劍,因年深日久,劍身劍柄均已腐朽,劍下的石刻題字寫道:「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獨孤求敗用劍由利到鈍,由重到輕,縱橫江湖三十餘載,全仗內力深厚。而這深厚內力,竟是在與山洪衝力的抗擊中練出來的。楊過被神鵰帶到山谷中的溪心練劍,正是重複獨孤求敗當年的做法。當一個人能做到「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的時候,舉輕若重,舉重若輕,距離無劍勝有劍的境界就不遠了。「無劍勝有劍」之外,又有所謂「無勁勝有勁」「無力即有力」之說,見之於金庸《連城訣》一書。書中的血刀老祖對狄雲說道,揮刀時要「腰勁運肩,肩通於臂,臂須無勁,腕須無力」。所說雖然玄妙高深,但在「有」「無」之間,與「無招勝有招」的道理還是相通的。

金庸對武功的創造、對招式的創新,大概已臻最高境界。如古怪的「蛤蟆功」和「泥鰍功」,如神奇的「吸星大法」和「乾坤大挪移法」,如風雅的「黯然銷魂掌」掌法和「凌波微步」步法,如以掌力、指力發出的氣流作殺敵武器的「火焰刀」和「六脈神劍」,等等,名稱怪異,武功神妙,是異想天開的創造。而招式名稱的隨心所欲,變化多端,由形而意,由實而虛,趨向詩化雅化,更是一般武俠小說作者所望塵莫及的。後起的台灣武俠小說家古龍,深知博大精深不及金庸,便避開金庸之所長,純出偏鋒,另闢蹊徑。他寫武俠打鬥極少使用招式(有的甚至全無招式),只是大起大落,三兩下便決出勝負,用的正是「無招勝有招」的寫法。他在《陸小鳳》中,借武功奇高的小老頭的口說道:「那些以招式變化取勝的武功,就完全是孩子們玩的把戲了。」這就無怪乎他摒棄招式不用了。他還從金庸的「無劍勝有劍」中受到啟發,寫劍神西門吹雪的劍法已達到無劍境界。什麼叫無劍境界?書中解釋道——他掌中雖無劍,可是他的劍仍在,到處都在。他的人已與劍融為一體,他的人就是劍,只要他的人在,天地萬物,都是他的劍。古龍這個無劍境界,與金庸的「無劍論」是截然不同的。古龍上面這段解釋,其實是說了人劍合一,人在劍在,並非真的無劍。這與金庸所說的「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的構想是全不一樣的。西門吹雪在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