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張勇其人 張勇其人

張勇是四川簡陽人。簡陽距離成都80多公里,是四川省人口最多的一個縣。簡陽農業發達,是成都的菜園子。世界進入工業化後,農業發達幾乎就是經濟落後的代名詞,簡陽也不例外。

1971年出生在這座農業大縣縣城的張勇,是在5家人共住的一個大雜院里長大的。張勇的家境在那個大院里屬於一般,父親是農機廠的廚師,母親是小學教員,張勇下面有兩個弟弟,家裡還有一個奶奶。

張勇的童年正好趕上中國物資最匱乏的時期。5家平民中生活最好的一家,男人是縣城一家國營旅店的經理。這位經理當時喝酒的下酒菜經常是幾粒花生米,每一粒還要掰開4瓣吃。因此,貧窮成了張勇與生俱來的恐懼和敵人,有關物質貧乏的回憶幾乎構成張勇兒時記憶的主體。正因為如此,「雙手改變命運」

才變成張勇和海底撈的人生目標。

貧窮不僅是張勇的敵人,也成為他解釋這個世界的哲學。直到今天,談到社會不公平現象時,他往往只歸結為一句話:「都是貧窮造成的。」

可幸的是,張勇兒時的貧窮並沒有給他造成自卑,因為當時大家都窮。相反,在貧窮中長大的張勇有著與他生長環境極不相符的自信。這可能得益於3個因素,第一,由於媽媽是小學教師的原因,他們家是5戶人家中唯一訂閱《少年報》和兒童讀物的家庭,於是,張勇有了愛看書的習慣;第二,愛聽收音機,張勇兒時的玩伴說,他們在外面玩時,張勇喜歡一個人在屋裡聽收音機;第三,由於上面兩個原因,他從小就得到四合院里最有地位的人——那個旅店經理的欣賞,那個經理在院子里喝酒時喜歡找人聊天,張勇經常是他唯一的聊伴。

經理也是個喜歡看報看書關心時事的人,總是一邊咂著酒,一邊掰著花生米,一邊同坐在板凳上,比他小20多歲、看他喝酒的張勇,天南海北地神聊。自然,這位忠誠的「酒友」得到經理的另眼相看。他說:「這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當張勇再大一點時,這個經理競提出來:「以後我出差,帶你出去開開眼界。」

我問張勇:「這個經理沒有孩子嗎?」

張勇說:「我也感到奇怪,他也有兩個男孩,其中一個同我的年齡還差不多,可是他沒有說要帶他們去。」

顯然在經理喝酒的時候,他的孩子同大雜院里其他孩子一樣,都在忙著孩子的遊戲。而張勇則是他的忘年交。2010年,快40歲的張勇回憶這位忘年交時說:「我剛剛辦火鍋店時,他得了食道癌。當他快不行時,託人把我叫去。已經說不出話的他,用手沾著水,在桌子上寫下3個大字,好好乾!我一下子把臉扭過去,我不想讓他看見我的眼淚。」

張勇從書報里、廣播中,以及和比他年長20多歲、見多識廣的旅店經理的交談中,自然獲得了其他孩子所獲得不到的信息。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孩子中間沒有多少物質可炫耀,能讓一個男孩鶴立雞群的資本,除了拳頭,就是知識。

張勇不是個孔武的人。據他的記憶,從小到大隻動手打了一次架(張家兄弟之間三人的內戰除外),還是在他們這夥人多勢眾的情況下。張勇的知識使他成為孩子頭。他長大之後也毫不掩飾地說:「不知道為什麼,別人總是聽我的。

」顯然,張勇是有領袖慾的人。

可是愛讀書看報的張勇並不是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因為初中的成績並不十分突出,也因為家裡生活困難希望他早點就業,父母沒讓他繼續讀高中,而是進了簡陽一所保證分配工作的技工學校學電焊。這件事讓張勇感到很不爽,至今談起來,他還有點憤憤不平。

天生就想做大事的張勇,哪裡看得起電焊工。他把學校發的電焊材料都給了同學,上學期間除了看雜書就是玩。好在張勇周圍總有一幫人,所有考試都是幾個同學幫他應付的,最後,甚至連畢業證書都是別人幫他拿回來的。

1988年,1 8歲的張勇技校畢業,成為了四川國營拖拉機廠的一名工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