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海底撈的危機 海底撈不考核利潤!

張勇考核海底撈每個分店的方法不是有點怪,而是很怪。海底撈總部對分店的考核中都不考核利潤指標。不僅如此,張勇對海底撈總公司每年要賺多少錢也沒有目標要求。

我問他:「你為什麼不考核利潤?」

他說:「考核利潤沒用,利潤只是做事的結果,事做不好,利潤不可能高;事做好了,利潤不可能低。

另外,利潤是很多部門工作的綜合結果;每個部門的作用不一樣,很難合理地分清楚。不僅如此,利潤還有偶然因素,比如,一個店如果選址不好,不論店長和員工怎麼努力,也做不過一個管理一般、位置好的店。可是店長和員工對選址根本沒有發言權,你硬要考核分店的利潤,不僅不科學,也不合理。」

我說:「利潤多少同成本也有關,各店起碼對降低成本還是能起一定作用的吧?」

張勇說:「對,但店長以下的管理層能起到的更大作用是什麼?是提高服務水平,抓更多的顧客!相對於創造更多營業額來說,降低成本在分店這個層次就是次要的了。

「隨著海底撈的管理向流程和制度轉變,我們也開始推行績效考核。結果,有的小區試行對分店進行利潤考核,於是就發生掃廁所的掃把都沒毛了還用;免費給客人吃的西瓜也不甜了;給客人擦手的手巾也有漏洞了。

「為什麼?因為選址、裝修、菜式、定價和人員工資這些成本大頭,都由總部定完了,分店對成本的控制空間不大。如果你非要考核利潤,基層員工的注意力只能放在這些芝麻上。我們及時發現了這個現象,馬上就停止對利潤指標的考核。其實稍有商業常識的幹部和員工,不會不關心成本和利潤。你不考核,僅僅是核算,大家都已經很關注了;你再考核,關注必然會過度。」

績效考核有句名言:「考核什麼,員工就關注什麼。」

我一個同學的獨生女,2007年大學畢業,學的是財政專業。這種專業好聽不實用,為了給這位千金找工作,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終,在一家銀行找了一份坐櫃檯的工作。

2009年我見到他,問:「女兒工作得怎麼樣?」

他哭笑不得地說:「可別提了,人家的工作都掙錢,我女兒的工作是虧錢。」

我問:「為什麼?

他說:「都是績效考核惹的禍!你知道現在銀行都上市了,上市就有業績壓力了。從去年開始,我女兒銀行推行績效考核。銀行把指標層層分解到各分行,各分行再分解到各支行,各支行最後分解到每個員工頭上。我女兒是做前台的,他們每個人都有推銷信用卡的任務,我女兒的任務是4張。她第一個月沒有完成任務,就讓我和我老婆一人辦了一張;第二個月仍沒完成任務,結果,她自己一個人辦了4張。我們家現在一下子有6張信用卡。」

我說:「你們家成美國人了,每人好幾張信用卡!」

他接著說:「也不是她一人這樣做,她說完不成任務的同事都這樣。銀行很快就發現怎麼一下多了這麼多睡大覺的信用卡,於是,又考核信用卡的活躍程度。結果怎麼著?我女兒就逼著我們輪流用信用卡,這個星期用這張,下個星期用另外一張。現在我們買東西,要先問人家能不能用信用卡;不能用,就去別的地方。我們家現在連油鹽醬醋這些東西,都要特地跑到大超市買;算上交通費和時間,這些東西比原來就近買的都貴!我老婆說,我們現在是全家貼錢給銀行打工呢!」

我同學看我張著嘴,好像星外來客似的聽著,又說:「這還不算,他們銀行今年又給員工定了推銷基金的指標,員工的獎金要同推銷的基金額掛鉤。可是我女兒像我一樣,嘴笨不說,說假話還臉紅。結果連續兩個月考核,她都排在末尾,下班回家就吃不下飯。最後沒辦法,我們家把30萬儲蓄拿出來買了女兒的基金,女兒的飯碗保住了,可是半年後我們家基金整整虧了10萬!你說,我女兒這工作是賺錢還是虧錢?」

他接著又說:「這還不算完,銀行又考核微笑服務。如果員工對客人不微笑或者受到客人投訴也要扣獎金。結果這下好了,女兒上班時笑了,回家臉就耷拉下來,搞得我們兩口子在她面前說話也要小心翼翼。」

他越說越氣憤,把我也捎帶上了:「都是你們這幫教授專家為了賺錢,到處推行什麼目標管理、KPI(關鍵業績指標)、360度、平衡卡給搞的。像你我這麼大歲數的人都知道,人心裡不舒服,對人不可能友善。

如果真對你友善了,不是有求於你,就是給逼出來的;可是逼出來的笑,能是好笑嗎?!不信,你現在去銀行看看那些員工的臉!」

心理學有一條定律叫轉向攻擊,說的是,人不幸福,對別人不可能友善的道理。同學女兒對工作不滿意,心裡自然不幸福;心裡不幸福,對上級不敢發火,只能發泄到其他對象身上,比如工作本身、同事或顧客。可是360度評估讓她對同事不敢不友善,績效評估讓她對工作不敢馬虎,微笑服務讓她對顧客也不敢發火,但她也是人呀,心裡不滿總要有個渠道發泄才行,於是她只能讓自己那張年輕女孩的臉變得不好看,以此來攻擊整個環境——讓環境充滿著假笑苦笑職業笑,諂笑奸笑皮笑肉不笑,唯獨少了真笑。

看來,海底撈員工的真笑同海底撈的考核也有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