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雙手改變命運 海底撈的「嫁妝」

2009年4月,我在《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發表了海底撈的案例。據《哈佛商業評論》的編輯們講,此文是他們雜誌進入中國10年來,影響最大的一篇文章。

一個火鍋店的案例為什麼能引起這麼大的反響?

因為火鍋是個最沒技術含量,最沒有市場准入,最不需要關係,從業人員素質最低,競爭最充分這麼一個行業。說白了,這個行業誰都能做,誰都明白。

然而,海底撈卻能做到,在火鍋的淡季三伏天,顧客仍要在它的門前排隊;而同行的火鍋店平均上座率卻不到一半。飲食業最講究上座率,因為餐廳只要一開門,不管有沒有客人,租金和員工的工資是一定要支出的,所以每多做一桌生意,就意味著多增加一份利潤或減少一份虧損。

海底撈的一枝獨秀不是曇花一現,海底撈進入北京和上海6年了,可是海底撈依然鶴立雞群!火鍋店又不是原子彈,同行怎麼就學不會?難道做火鍋的除了海底撈,別人都是傻子?!

這個案例甚至引起香港飲食業的注意。香港是世界美食之都,然而很多香港飲食業的過江龍在大陸卻沒有淘到金。我的一位香港飲食業朋友一天給我打電話說,他要來北京開一個港式海鮮火鍋,調查北京市場的時候知道了海底撈,也看到了海底撈的案例。

他說:「沒想到這個案例是你寫的,你一定認識他們的人,能不能幫我們挖一個海底撈的人,最好是你案例中寫的那個28歲的北京大區經理袁華強!」

香港人最直截了當,很多人以為錢能解決一切問題。在北京見面時,我跟他們說:「我不能挖海底撈的人,因為我挖不動。」

張勇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儘管沒成文,但張勇在海底撈是「神」。他說的東西,海底撈人真信。

張勇說:「在海底撈做店長超過一年以上,不論什麼原因走,海底撈都要給8萬元的『嫁妝』(海底撈店長很多是20多歲的姑娘,其實是補償)。」

我問:「包括被競爭對手挖走?」

張勇說:「對。」

「為什麼?

」這個答案完全超出我的想像,我盯著張勇問。

張勇說:「海底撈工作太繁重,能在海底撈做到店長以上的,對海底撈都有相當的貢獻。」

不僅是有相當的貢獻,有很多幹部,長期加班工作,體力和精力透支太大;有的幹部,年紀很輕就一身病。

海底撈的採購大主管楊濱曾經創了一個紀錄,他在2004年365天沒休過一天假。

張勇說:「海底撈有今天,每個幹部都有一份功勞和苦勞。所以不論什麼原因走,我們都應該把人家的那份給人家。小區經理走,我們給20萬;大區經理以上走,我們會送一家火鍋店,差不多800萬。」

我有點將信將疑地說:「袁華強被人挖走,你會給他800萬?」

「對,袁華強今天要走,海底撈就會給他800萬。」張勇低頭若有所思,平靜地回答我。

儘管我知道欲擒故縱,可是張勇這個政策也真是劍走偏鋒,非一般人敢用。看來真是:與眾不同,不一定能勝;但不與眾不同,一定不能大勝!張勇是個走極端的人。

人心都是肉長的,袁華強能被挖走嗎?!

我長出了一口氣,我知道袁華強不會被我和任何人挖走,至少在張勇這個「神」沒有糊塗的時候。

海底撈剛進入北京時,非常不順。租第一個房子就讓人給騙了,而且整整騙去300萬,那是當時海底撈賬上的全部現金。

「人找到了嗎?」我問張勇。

「找到也沒用,那伙人中還有個退休法官,人家早就設好了套,我們不懂。」

我又問:「你聽到他們被騙的消息後,罵沒罵人?」

張勇說:「我哪敢罵?!那個主管經理已經急得兩天吃不下飯了,那幾天電話我都不敢給他打。後來聽說他們要找人綁架那個騙子,我才給他打電話。我說,你們就值300萬?馬上干正事吧。」

我又問:「你真沒怨他,真沒心疼?」

張勇說:「我當然心疼,那是我們當時所有的現金。不過,我真沒怨他。因為我去租,不也要受騙嗎!」

各位老闆,讀到此請問自己一句話。如果你碰上這樣的事,你會這樣想嗎?

難怪在海底撈十幾年的歷史中,上百個店長以上的幹部,只有3個人拿走了海底撈的「嫁妝」。

然而,「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人也是如此。去年一個店長辭職加入競爭對手後,拉走了後廚經理、大堂經理和好幾個領班;而且就在海底撈新店的對面開了一家火鍋店。可是她竟然也回來,要這筆嫁妝。

這次張勇食言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