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把他們當人對待! 無人看管的麵包圈

我同幾個餐館老闆聊天,他們說海底撈的方法,除了員工的免單權之外,其他都容易學。

有個老闆說:「別說普通員工,花30萬請的大廚,我都不放心。有一次我有病住院,魚翅沒貨了,讓他去訂。結果只一次,他就吃了1萬元的回扣!」

為什麼張勇不怕員工假公濟私?因為他對人的假設同這幾個老闆不一樣。他認為大多數人是有道德自律的,所以濫用權力的是少數;如果監控得法,濫用的人就更少。因此,授權就利大於弊,因為大多數員工感到信任,受到激勵,工作會更努力,處理客人投訴會更有效,顧客滿意率也就更高。

張勇對人性樂觀的假設,恰恰被一位美國的經濟學家,保羅·費德曼的研究得到證實。他的研究結果被《魔鬼經濟學》一書收錄其中,因此廣為人知。保羅·費德曼曾經領導一個研究所為美國海軍分析武器開支。這個研究所的收入來源於各種各樣的研究項目。每拿到一份研究合同,費德曼總會買點兒麵包圈讓大家吃,當做一種獎勵。

後來費德曼漸漸養成了習慣,每到星期五都會買一筐麵包圈放在辦公室讓大家吃。辦公樓里其他單位的員工知道了,有事沒事也都過來拿幾個麵包圈,筐很快就見底了。費德曼下回只好多買些,最多的時候,一周買來1 00多個麵包圈。

為了收回麵包圈的成本,他在麵包筐旁放了一個裝錢的籃子,上面標有價格。結果這個沒人看守的收款籃收回了95%的麵包錢。費德曼感到很高興,認為自己驗證了人們的道德自律。至於沒有收回的5%,他相信只不過是有些人一時疏忽,或沒有零錢才沒有付錢。

後來,費德曼決定辭掉研究所的研究職務,專門賣麵包圈。費德曼開著車專門給辦公樓送麵包圈。一大早,他將麵包圈和一個用來裝現金的籃子放在不同公司的茶水間,等到午餐後再回來取錢和剩下的麵包圈。

他的經濟學家朋友們都認為他瘋了,因為根據「經濟人」的說法,人們肯定會把大部分麵包圈偷走,他會賠得傾家蕩產。可是費德曼卻很有信心,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了下去。出乎朋友們意料的是,儘管費德曼收回的錢沒有在研究所里的多,可是也能達到87%的比例。幾年間,費德曼每周將8 400個麵包圈送到140家公司,他賺的錢和原來當研究員時一樣多。

賣麵包圈的同時費德曼也不忘自己的經濟學家本行,他把自己的生意當做經濟學實驗,詳細記錄下每一份數據。費德曼發現,通過測算實際收到的錢和應該收到的錢之間的差額,他可以很好地考查不同顧客的誠實度。

人們會偷麵包圈嗎?是什麼因素決定了有些人白拿、有些人付錢、有些公司的人比別的公司的人誠實?

數據表明,小公司的人要比大公司的人誠實。一個只有幾十名員工的小公司付錢率通常比幾百人的大公司高出3到5個百分點。這有些出乎費德曼的意料,因為他覺得越大的公司就會有越多的人圍攏在麵包籃子旁,也就有更多的目擊者促使你把錢扔進錢箱。

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在較小的團體里,你如果做了一件不起眼兒的小事,馬上就會盡人皆知,所以人們謹言慎行。而在一個大公司里,即使你拿了麵包圈不給錢,誰又知道你是誰呢?這個道理也可以套用到社會上。農村的犯罪率要遠低於城市,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農村犯罪會更容易讓鄉親們知道,這就是環境對人們的道德所造成的影響。

海底撈允許同鄉、朋友和親戚在一起工作,這恰恰加強了員工的道德自律性。

基於觀察,費德曼還認為士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個熱愛工作、喜歡老闆的員工會更誠實。

毫無疑問,海底撈讓員工有家的感覺,令員工士氣高昂,濫用權力的員工自然少。

至於在一個公司內部,費德曼則相信級別越高的人,發生白吃現象的越多。他曾經長期向一家佔據在3個樓層的公司送麵包。其中位於頂層的是管理層,樓下兩層是銷售、服務和行政的一般僱員。樓下收錢的比例明顯比樓上高。費德曼猜想,因為這些高層管理人員具有過分的控制欲,所以容易發生不誠實的行為。不過有人刻薄地說,也許不誠實正是這些人擠進管理層的原因。

數據同時反映出個人的心情也會影響誠實度。比如說天氣就是一個主要因素。好天氣能讓人們付個好價錢。壞天氣,比如颳風下雨時,人們則白拿的多。

這一點又符合了海底撈的情況,在海底撈工作,服務員容易有好心情,因為絕大多數的客人都會對海底撈的服務表示讚賞,任何人受到讚賞,心情都會好。

最有趣的是節日也會影響人們付錢,有些節日讓人變壞,有些節日則讓人學好。聖誕節前一周的付款百分比下降了2%,感恩節也不好,情人節也不怎麼樣。好的節日是7月4日(美國獨立日)、勞動節、哥倫布日。「9.11」周年,人們表現得也相當不錯。為什麼不同的節日,人們的表現不同?費德曼發現,偷竊較少的節日是那些令人產生集體榮譽感的日子。偷竊較多的節日則是那些充滿了焦慮和對所愛的人滿懷期待的日子。

影響人們誠實的因素有環境方面的,也有情緒方面的,但是讓費德曼最為興奮的不是他發現了人們為什麼不誠實,而是在利益誘惑下人們仍然能夠保持誠實。儘管有些人從他那兒偷麵包,但絕大多數人即使在沒有其他人在場時,或者陰天下雨、聖誕節的時候也沒有白吃。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格勞康曾經描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正直淳樸的牧羊人在地洞里獲得了一枚巨人的戒指,從此具有了隱身的能力。原本誠實的牧羊人偷竊了珠寶,引誘了王后,殺死了國王。

故事提出了一個道德問題:人是否都能抵擋誘惑,尤其是當他知道這些行為不會為人所發覺的時候?

費德曼找到了答案,人們可以做到誠實。至少在麵包圈問題上,他有87%的把握。

張勇用海底撈的實踐,證實了費德曼的理論。至少海底撈的上萬名員工作為一個整體,沒有濫用授予他們的權力。

任何管理都需要激勵與監控;不同的管理方式,源於對人性的不同假設。在現實中,每個管理者都會根據自己對人性的判斷,選擇胡蘿蔔多一些,還是大棒多一些。

好的管理一定是激勵為主,監控為輔,這樣才能讓大部分員工感到被信任。人被信任了,就會「士為知己者死」,管理就事半功倍。

壞的管理一定是監控為主,激勵為輔,用防賊的方式監控員工。人被看低了,士氣自然就低,管理就事倍功半。

羅馬天主教教會的管理效率最高,總主教同教徒之間,只有兩個管理階層,地區主教和教堂神甫。因為教會的管理者們相信,源於對上帝的敬畏,絕大多數教徒的道德自律性較高。

監獄的管理效率最低,因為監獄管理者相信絕大多數罪犯都是道德自律最差的人,必須24小時監控。

一個美國罪犯每年的平均管理成本是5萬美元,這等於一個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全年稅後收入的1.5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