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把他們當人對待! 我的第二個家

家對所有中國人都重要,對農民工更重要,因為他們常年不在家,所以特別渴望家。因此,一旦他們真把公司當成家了,「原子彈」就會爆發。

海底撈北京四店的王彩虹說:「我是來自雲南的一位阿姨,40多歲的我經歷了婚變、背叛和諸多人間滄桑。半年前,單身的我經親戚介紹來到海底撈,女兒則留在老家讀初中,在親戚家寄宿(因為我沒家了)。我在海底撈北京四店工作,我是做保潔的。我在這裡感到了久違的溫暖,同事之間很客氣,都管我叫『阿姨』或『大姐』。

「我特別感激大堂經理謝張華,我曾在她擔任領班的那組擔任保潔,她就像對待自己母親那樣對待我。

她知道我捨不得電話費,就經常給我女兒打電話,叮囑她努力學習,爭取考大學。女兒每次來電話也都提起她。

「最難忘的是那天早上,我正在3樓拖地,同事們突然唱起了生日歌,接著謝張華端著果盤出現了,我當時就哭了。謝張華抱著我,祝我生日快樂,還管我叫『媽媽』。此時,我真切地感到家的存在。我愛你,我的家海底撈,我愛你,我的女兒,小謝。

「上次汶川地震,有人捐給店裡5 000元錢。店裡考慮再三,決定把錢捐給家鄉受災家庭最困難工作最優秀的員工,最後選定了我。當錢送到我手裡時,我真不知道該說什麼。我現在快50歲了,我總在想怎麼報答海底撈。在我有生之年,我要每天拚命端鍋、掃地、拖地……只要我能幹動的我都干,我沒有半點怨言,因為這是我的第二個家。」

心理學揭示:當人用心的時候,大腦才能創造;當心理沒有負擔時,大腦的創造力最強。人做事一定是先用心,後動腦;心指揮腦袋。

請看海底撈西安二分店的清潔工張紹群是如何為這個家用心工作的,她說:「海底撈是我們的家,家要過得興旺,既要能賺錢,還要能省錢。海底撈每天要用大量的清潔用具,我有幾個又省錢、效果還好的小方法跟大家分享。

「把幾個用爛的拖把綁到一起變成一個大拖把,比新的拖把好用,擦地又快又乾淨。每天晚上把拖把洗乾淨擰乾後,要倒靠著牆邊放,這樣拖把會用得更久。新掃把要用鐵絲先綁一下,再用膠繩綁兩道,洗乾淨後也要倒放,壽命會長一倍。不用的工作服可以做拖布,比買來的好用。垃圾鏟沒把兒了,可以把其他壞垃圾鏟的把兒換上繼續用。排推,一邊沒毛了,可以調過來反釘上再用,壽命提高一倍。廚房不用的鋼絲球可以擦廁所,效果很好,但擦完後,要晾乾。」

海底撈給員工提供了家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使很多原本堅持不下來的員工,堅持下來了。於是。

在海底撈有經驗的員工就越來越多。

海底撈西安物流站的魏義波說:「我剛開始在海底撈後堂洗盤子,海底撈的生意太火暴了,每天有很多盤子要洗。從早到晚除了吃飯休息一下,其他時間都要站在水池邊洗盤子。重心從左腿到右腿,再從右腿到左腿,晚上回到宿舍,小腿基本沒知覺了。長時間地泡水,手都脫皮了。指甲縫間的皮膚潰爛了,明天還要繼續洗,怎麼辦?晚上用衛生紙夾上,第二天早上,血和紙在指甲縫中結成一層厚厚的痂。

「我愛人不同意我來海底撈,說我不出一個月就得哭著回來,並賭氣不給我打電話。結果,一個月過去了,我沒有回家。給愛人打電話時抱著電話哭,但還是捨不得離開海底撈。他說,回來吧。我說,再堅持一個月;一個月過去了,我跟他說,再堅持一年。

「結果,愛人放下電話,把家裡沒長大的兩隻豬賣了,把沒有收割的玉米送了人,買了車票也來海底撈打工了。

「一晃,5年過去了。我從洗碗工變成部門主管。是海底撈這個家把我這個只念過一年半初中、半文盲的人,培養成了獨當一面的主管。」

如果問一個離家闖蕩的人,什麼時候最需要家?他們一定會說:生病時。

北京一店的王艷說:「我來海底撈之前也曾在餐飲做過,但都沒做幾天。我記得很清楚,我是2005年3月24日來到海底撈的。一進門,門迎組的員工上來就主動問我。我那時膽子很小,有點害怕,我說,我來找我哥,他叫晉北春。

「我哥沒來時,一個員工給我端來一碗熱豆漿,我心裡覺得好溫暖。我到過很多地方打工,沒見過像海底撈這樣溫暖的。我哥下來把我引見給大堂經理。她一點架子也沒有,店裡的人都管她叫彭媽。

「記得我有一次生病,病得說不出話來。彭媽半夜知道後,硬把我帶去看醫生。醫生說再晚來一會兒,後果不堪設想。醫院讓住院,彭媽看我有些猶豫就馬上說,小李別擔心,天塌下了有店裡呢。農村娃不容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住院押金我都交好了,你好好養病吧。

「我打吊針的時候,彭媽摸著我的手,她的手好涼好涼。那天很冷,她從宿舍出來得急,穿了很少的衣服。我心裡有好多話要說,可是什麼都說不出來。就是想病快點好,好好乾活兒,報答彭媽,報答海底撈。彭媽,你永遠是我的好媽媽。」

這些員工的故事讓我明白了——海底撈原來成了這些背井離鄉打工者的第二個家。

人給家幹活兒,自然不偷懶,不計較報酬,還要挖空心思干好。那些把海底撈員工挖過去的老闆很快就發現,海底撈的員工在他們那兒不好使,原來這些員工在他們那兒沒有找到家的感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