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不生氣!——拋開你的憤怒反應 學會克制自己的怒火

柏拉圖說:「稍忍須臾是壓制惱怒的最好辦法。」一個能屈能伸的人,不會因為一時的激憤而忘記了忍耐,那樣只會讓自己更加被動。

實際上,所謂忍讓,就是讓時間、讓事實來證明自己的一種方法。歸根結底,看起來是退步的忍讓是一種變相的爭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擺脫相互之間沒有原則的糾纏和沒有必要的爭吵。

在非洲的戈壁灘上,有種小花叫做儂米。這種花需要忍耐6年的漫長歲月才能開一次花,而花期卻只有兩天。兩天過後,這種花便迅速枯萎了。

由於氣候乾旱,土地貧瘠,更何況這種小花只有一條根吸收水分。在6年時間裡,炎炎烈日燒灼它,漫天風沙肆虐它,然而依米小花毫不氣餒,在默默等待,默默生長。它知道,總有一天,根須深入到一定程度自己就會綻放絢麗的花朵。

依米花用生命的軌跡向我們昭示,只有忍耐,才能美麗,只有忍耐才終有成就。

忍讓並不意味著懦弱可欺,相反,有忍讓之心的人往往更具備自信和堅韌的品格。古人所說的「忍」字,至少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德行:其一是堅韌、頑強。晉朝朱伺說:「兩敵相對,唯當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勝耳。」這裡的忍,也就是頑強精神的一種體現。第二種就是懂得剋制自己。《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惰性,然後能修。」

「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沒錯。「負荊請罪」的故事被傳為千古美談:藺相如身為上卿,位高權重,卻不與廉頗計較,處處禮讓,何以如此?為國家社稷也。將相和,則全國團結;國無嫌隙,則敵必不敢乘。藺相如的忍讓,正是為了國家安定之「大謀」。忍讓是一種眼光和度量,可以克己忍讓的人,是雄才大略的表現。

古人曾云:忍為眾妙之門。事實上,對於人生中的許多不幸和災難而言,忍是唯一的辦法。「唯有埋頭,乃能出頭。」人生就好像一粒種子,你要它長大,就必須忍受在黑暗泥土中掙扎的這個過程。不肯忍受埋藏的苦悶的話,暴露在空氣中短時期之後,就永遠失去了孕育新生的機會。

一個人想要有忍耐力,就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到底渴望什麼。這是開發忍耐力最重要的鑰匙。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像大海里的一片樹葉,隨波逐流,永遠也達不到彼岸。

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並不是他們有與生俱來的天分,而是因為他們有志氣,更重要的是能夠調整自己的心態,在沉穩中磨練身心。無論何時,遇到怎樣的困難,成功者都能為了實現某種目標而採取「磨」的手段,他們具備超凡的忍耐力,總能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磨難,從而最終走出困境。

有一天,歌德到公園裡去散步,迎面走來了一個批評家。這個批評家對歌德的作品很不以為然,今天在公園偶然相遇,他很想給歌德一個下馬威。當時,這個批評家站在歌德面前,高聲說:「我從來不給傻子讓路!」

面對對方的咄咄逼人,歌德卻沒有生氣,反而給對方讓開了一條路,說:「而我正相反!」

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成功者總能坦然面對,從而最終走出困境。

歌德的幽默和忍讓,避免了一場無謂的爭吵,同時也避免了自己可能會產生的負面情緒。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既為自己擺脫了尷尬、難堪的局面,順勢下台,同時又顯示出自己的心胸和氣量。這就是理性容忍的力量。

理性的剋制對一個追求成功的人來說,並不是一種束縛,而是一種強韌的護身甲,雖然披掛上它難免有些負擔,但是它能讓你不被傷害。一個人越想受到尊重,越要注意剋制自己的日常言行。

理性的人辦事沉穩謹慎,環環相扣,思維嚴密,效率明顯,成績斐然,深得別人的器重和讚美,能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感性做人,理性做事,相信你能迸發出最為強大的力量,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環境中活出自己的個性來,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環境中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成長、生存、發展,打造出自己的成功人生!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