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不生氣!——拋開你的憤怒反應 怨恨別人不如反思自己

我們之所以會因為失敗和挫折而生氣,會因為別人對我們的評價而惱火,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沒有認真的反思過自己。一個人若是不懂反思自己,就難以對自己做出客觀的評價,因而會對一些外界的影響表現出相當敏感的心態。這顯然不得藏心的要旨。

反思自己的過程可能會非常艱苦,但是如果你能夠通過自我認識提高自己,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有一個人,23歲的時候被人陷害,鋃鐺入獄,在監獄裡整整被關了9年。後來冤案告破,他重新獲得了自由。

雖然過去的苦痛經歷結束了,自由重新降臨到他的生活中,但是他的陰霾生活顯然還沒有結束。他開始了無休止的抱怨和控訴:「我真不幸,在最年輕有為的時候遭受冤屈,在監獄裡度過本應最美好的時光。如果沒有人陷害我,我怎麼會是今天這副樣子?我一定有更好的生活,一定有了自己的家庭,可是現在,我什麼都沒有!這該死的世界,為什麼要這樣對我!」

抱怨像一條毒蛇,將他的一生用陰冷冰涼的軀體纏繞。

73歲那年,在貧困交加中,他終於卧床不起。彌留之際,牧師來到他的床邊:「可憐的孩子,去天堂之前,懺悔你在人世間的一切罪惡吧!」

到了這個時候,病床上的他依然對往事耿耿於懷:「我沒有什麼需要懺悔,我需要的是詛咒,詛咒那些施於我不幸命運的人。」

牧師問:「你被陷害之後在牢房裡待了幾年?」

「9年啊,9年!我的大好時光就這麼白白浪費在牢籠里了!」這人呼喊著。

牧師嘆了一口氣,說:「別人把你關了9年,可是你卻把自己關了40年啊!」

這個人因為暫時的挫折,陷入到對生活無休止的怨恨中,最終釀成了悲劇。

在漫長的人生歷程中,必須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把自己估計過高,會脫離現實,守著幻想度日,怨天尤人、懷才不遇,結果是小事不願做,大事做不來,終究一事無成;把自己看得過低,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導致自暴自棄,明明能幹得很好的事,也怯於嘗試,結果錯過很多機會,落得抱怨終生的後果。

在漫長的人生歷程中,必須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把自己估計過高,或把自己看得過低,都不是正確的做法。

FBI特工吉姆在向俄克拉荷馬一所監獄的服刑人員發表完演講之後,說過這樣的話:

我離開時認識到:在這裡,我與搶劫犯、殺人犯、犯下可怕錯誤(有些犯人甚至反覆犯同樣的大錯)的人為伍。然而,他們當中多數人卻不像外界的人那樣經常責備或懲罰自己,更不用說人一生中的嚴重失足有99%都是由誠實的、道德的行為組成。入獄的犯人找律師、爭取自己在獄中的權利,這都很常見,而許多優秀公民卻僅僅通過過度的自我批評和自我懲罰,剝奪自己不可讓渡的、追求幸福的基本權利。

「當我們駕車駛過監獄巨大的混凝土高牆、一層層帶刺鐵絲網以及塔樓荷槍實彈的警衛人員時,我禁不住想:許多人建造了比這些更加森嚴可怕的心靈監獄,然後將自己鎖入其中,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過去的『罪孽』。我對罪孽一說不是特別相信,但是,如果真有罪孽,那是指人們在用自己寶貴的光陰,為過去犯下的錯誤而懲處自己,也只有人才會犯下這樣的錯。」

為什麼罪犯是最為可悲的人,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反思自己。只有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面對成功不忘乎所以,遇到挫折不灰心喪氣,這樣才能在人生奮進的道路中,不自誇,不沉浮,以一顆飽滿的心去迎接更大的挑戰。

認識自我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往往會陷入自我迷失之中。我們經常會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暗示,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從而丟失了自己。另外,大多數人很少能夠去主動審視自己,很少去反省自己,更不會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來觀察自己。

正因為如此,我們很容易就弄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誰,關鍵是我們已經明示,而自己尚不自知。

跳出自我迷失最好的辦法就是定期的用冷眼旁觀的態度去審視自己。古詩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認識自己首先要跳出「廬山」,以旁觀者的眼光分析、審視自己。功過是非,不誇大,不縮小,避免主觀、片面,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這樣才能克服不足、推動進步,以期不斷成熟、不斷更新。

認識自己當然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它只是通向成功的一個環節。我們認識自己之後,最重要的就是給自己一個定位,把自己放在合適的位置,這樣才能達到目的——最終取得人生的成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