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不生氣!——拋開你的憤怒反應 多原諒,少生氣

在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生氣,是因為我們總是對別人的錯誤耿耿於懷,我們因為別人的錯誤而生氣。

當然,在很多時候,我們也許會裝出大度的樣子,說:「我能原諒你,但我卻無法忘掉。」但事實上,這句話只不過暴露了內心的不原諒,你心中的計較依舊會折磨你的心。你如果不去原諒,就永遠藏不住你的內心,更藏不住你的怒火。

真正的、誠懇的、徹底的原諒,是醫治一切內心不快的良藥。而那些虛假的原諒,則像是一個人在給自己做整容手術,雖然戴上了一張「假面」,但是心中的憤怒卻始終暴露在人們面前。

那些虛假的原諒,就像是戴上了一張「假面」,仍然會將心中的憤怒暴露在人們面前。

關於原諒,我們存在許多誤區,而原諒的治療價值之所以沒有得到眾人的公認,原因之一就是很少有人嘗試真正的原諒。許多人說,我原諒了別人給我的不公平待遇。事實上,當這些人心中還想著「不公平」的時候,他就沒有做到真正的原諒。

更多人則把原諒當作是一種體現自己寬容的手段,或者作為一種戰勝對手的方法。這種思想在許多油腔滑調的短語中體現出來,例如,有些人喜歡說:「好吧,我原諒你的無知。」你覺得這是真正的原諒嗎?顯然不是,因為你的話中還有明顯的憤怒,只不過是夾雜了一些調侃但具有殺傷力的話罷了。

具有真正療效的原諒會將對方的「劣跡」切除、根除或剔除,就像它從來沒有發生一樣。只有這種原諒,才有手術刀的效果。

FBI特工積臣在10年前抓捕一個逃犯時,被窮凶極惡的逃犯打瞎了一隻眼睛。而那個逃犯,也最終被他擒獲。

10年之後,積臣再次遇到了當初的那個逃犯。逃犯也認出了眼前的這個人,就是當年將自己抓捕歸案的人。

逃犯雖然對積臣充滿了怨恨,但是一想到當年自己曾經打瞎了他的眼睛,心理反而有些「安慰」,心想:「我雖然被關了整整10年,但是他也瞎了一隻眼睛,恐怕這10年的日子也不好過。」

可是令逃犯感到「憤怒」的是,積臣的狀態居然很好,他依舊快樂地生活著。

敵人的快樂就是自己的痛苦,逃犯心裡有些不舒服了。他惡狠狠地問積臣:「你知道,你讓我蹲了10年大牢。10年里,我都生活在憤怒之中。而你這個可惡的瞎子,居然還笑的出來。你忘了,你的眼睛是我打瞎的,現在我就在你面前,你應該感到憤怒才對。」

積臣笑了一下說:我快樂,是因為我早原諒了你。而你生活在憤怒中,就是因為你不懂得原諒,只會怨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原諒,那麼他的生活就是可悲的。只有學會原諒的人,才能剋制自己的憤怒。

其實,想讓原諒來拯救你的心並不難。唯一困難的就是你一定要有放棄或解除譴責感而毫無保留的願望。

我們發現原諒難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我們太過於喜歡譴責別人的感覺。我們從護理自己的傷口中,會得到一種反常的、病態的快樂。只要有機會譴責別人,我們就會覺得自己被譴責的對象要強一些。誰都承認,這是一種病態的滿足感。

在發自內心的原諒中,我們將別人所「欠」的債一筆勾銷,這並不是因為我們突然變得「大方」起來,因為施人以恩惠或者從道德上講是個超人。我們之所以決定取消「債務」、給它貼上「無效」的標籤,也不是因為別人已經還清了欠我們的一切,而是由於我們開始認識到這筆債本身就不合法。只有當我們能夠發現(並從情感上接受)自己現在和過去都沒有什麼可以原諒的時候,這種諒解才有治療效果。這就是原諒別人的妙處。

事實上,我們不僅要原諒別人,也要原諒自己。給我們帶來創傷不僅僅只有別人,也包括我們自己。

當我們用自責、懊悔、遺憾來折磨自己時,當我們用自我懷疑來壓制自己的內心時,當我們用過分的愧疚讓自己懊惱不已時,我們其實都沒有原諒自己。

從情緒上講,懊悔和遺憾是指回到過去的生活當中。過分愧疚是指我們希望把過去做錯或自認為做錯的事再做正確。

當情緒幫助我們對眼前的現實環境作出正確回應或反應時,我們才算正確而恰當地運用了它。但是,如果愧疚之情到了一種失去控制的地步,其實也會對我們造成傷害。

我們活在當下,卻總是被過往糾纏。從前所做的錯事、壞事,我們為之悔恨。從前的成功、榮譽,我們念念不忘。沉淪在往事里,就容易對當下的處境產生不滿。所以,我們過得並不快樂。

過去不是沒有意義,它讓我們擁有了更多的生命體驗和生活經驗。我們可以回首往事,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用以指導自己當下的生活。但是,決不能被往昔的種種情緒所困擾、糾纏。因為在當下,還有很美好的生活等著我們去感受、去創造。

凱斯西儲大學曾對「愧疚」這個問題進行過研究,研究報告發表在《讀者文摘》上。研究發現,普通人每天要花兩個小時用於愧疚!對於這些人而言,「昨天」就像是一個籠子,它禁錮了人們對於當下生活的渴望和體驗。總是沉迷於昨天,就永遠不會有現在。人生不可逆轉,過一天就會少一天。我們追求的是幸福和快樂,背負著過去的痛苦走完一生真的不值得。事情是過去的事情,痛苦是過去的痛苦,一切後悔和嘆息都無濟於事,拿過去的痛苦來折磨自己是悲哀的,也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你不能用寬容和豁達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人生,就無法用樂觀的眼光看待未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