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不生氣!——拋開你的憤怒反應 謙和的法則

老子曾經這樣誇獎孔子:「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思就是說,品德高尚的君子,總是顯得謙恭、和善。

事實上,謙和也是一個人藏心的最好辦法。一個謙和的人,不見得他沒有能力、沒有野心,只不過他把自己的情緒都很好地控制住了,表現出了自己最有修養的一面。

謙和是一種處世態度,是一種美德;也可以說是一種處世的策略,一種智謀。

只有心中懷有謙和的心態,才能不斷地努力打拚,努力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也只有心懷謙和的人才能妥善地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得到別人的關照和器重,從而為將來的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達到你所追求的目標。

張良年輕時在沂水圯遇到一位老翁。張良上前施禮,恰好老翁的一隻鞋子掉在橋下。

老翁呵斥張良讓他幫忙撿鞋,語氣相當蠻橫。張良本要發怒,但轉念一想,老人大把歲數,於心不忍,便幫他把鞋撿了回來。

當張良把鞋子遞與老人時,不料老人伸出腳讓張良幫他穿上。張良忍住怒氣,恭恭敬敬給老人把鞋穿上。

沒想到老人又故意把鞋蹬掉在橋下,讓張良又去撿來給穿上。這樣折騰了3次後,老人微微一笑,站起身下橋便走。

張良愣了半天,覺得老人不通情理、古怪離奇,竟然連聲道謝的話沒說,便決定跟在他身後,看他行往何處,有何舉動。

大約走了半里多路後,老人回頭朝張良招手微笑,決定收張良為徒。張良一聽,趕緊跪地拜師。

於是老人要張良5日之後,在此會他。

5日後,張良按約定原地迎候老人。結果老人已先他在此。

老人氣憤的罰他5日後再見。

又過5日,張良一聞雞鳴,便即前往,可是老人又已先到,仍舊責他遲到不敬,要他再過5日,準時來會。

又過了5日,張良一夜未敢睡,剛過黃昏,便去等候老人,這次終於比老人先到。老人很是滿意,取出一書交給張良,然後扭頭便消了。此書即為《素書》。

從此,張良不分晝夜,苦讀不舍,最後成為一代名臣,成就一番偉業。

張良的故事說明了保持一顆謙和之心是多麼重要,謙和往往會在不經意間為我們帶來人生的轉機。但在現實中,一些人的謙和多少有虛偽成分,他們把謙和當作一種策略,一種謀求同情和請求幫助的策略。

其實現實生活中不乏其人,他們將自己的慾望隱藏起來,就像一個富足的人卻持大碗、身著破衣向人乞討一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有兩個:其一是想要得到某種利益而又不能公開爭取,其二是想要得到一個不計名利的好名聲。人們常說一個人不應該過分偽裝,但是這種對自己、對別人都有好處的偽裝,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當然,如果你的謙和是發自內心的,那自然再好不過。

你真正成為一個謙和的人,你才是一個真正完整的人。因為當你懂得了謙和的時候,你在日常的待人接物時就能做到溫和有禮、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就能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就能虛心求教,取長補短。而且對待自己也更有了自知之明,在成績面前就不會居功自傲;在缺點和錯誤面前也不會文過飾非,而能主動採取措施進行改正。

謙和是成功的法寶,是勝利的訣竅。

謙和是成功的法寶,是勝利的訣竅。不論你從事何種職業,擔任什麼職務,都只有謙虛謹慎,才能保持不斷進取的精神,才能增長更多的知識和才幹。謙虛謹慎的品格能夠幫助你看到自己的差距,永不自滿,不斷前進,可以使人冷靜地傾聽他人的意見和批評,謹慎從事。否則,驕傲自大,滿足現狀,停步不前,主觀武斷,輕者使工作受到損失,重者會使事業半途而廢。

下面這個居里夫人的故事,就是謙和的最好詮釋。

一天,居里夫人的一個朋友到她家裡做客,朋友的孩子無意間看到了擺在櫃檯上面的一枚金質獎章,產生了好奇,想要拿下來玩。

這可不是一枚普通的獎章,而是英國皇家學會頒給居里夫人的。能夠得到皇家學會的認可,那可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但是小孩子哪裡懂得這些,一味要玩。朋友當即斥責孩子。

這時,居里夫人阻止了她的朋友,拿下了那枚獎章,放到孩子的手裡。同時告訴朋友,獎章只能代表過去的成績,而我們絕不能永遠守著過去,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居里夫人始終保持一種對事業的謙和態度,她並不因為取得了巨大的榮譽就高高在上,而是勝不驕敗不餒的面對所有一切。

也正是在這種謙和的品格影響下,後來她的女兒和女婿也踏上了科學研究之路,並再次獲得了諾貝爾獎。

可見,謙和能使一個人面對成功、榮譽時不驕傲,相反把它視為一種激勵自己繼續前進的力量,而不會陷在榮譽和成功的喜悅中不能自拔。

總之,謙和是我們人生的第一處事原則。只有保持謙和之心,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光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