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十一、中國近代目錄學的先驅袁同禮先生

袁同禮(守和)先生是二次大戰後僑居美國的諸多華裔學人中,對筆者有深遠影響的前輩之一。他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生肖屬羊。這年齡正在我父母之間——先父屬猴(光緒二十二年),先母屬馬(光緒二十年)。袁公屬羊,正是馬猴之間,所以我一直把他看成父執輩。中國的傳統習俗,也使我對他老人家「執禮甚恭」。

袁氏是位謙謙君子。雖然在任何一面,他都是我的長輩,但他向不以長輩自居;對我們這些晚輩(尤其是同行),他一視同仁,以朋友相處,所以也可說是「忘年之交」。但是從我的立場看他,則永遠是「亦師亦友」的。——在早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上,袁氏手著的許多目錄學著作,都是我長置案頭、隨手翻查的重要參考書,至今未廢。而袁公不懈的研究工作,有時也找上我作研究助理。例如在查對胡適之先生在哥大得博士的年份,袁公最後用「民國六年」,就是根據我的口述報告。

袁同禮先生是中國近代文化史中的一位重要人物,歷史上是排有他一定的席次的。但是在這則短篇裡,我不願多提他傳記上的細節——因為袁氏已有幾篇頗為詳盡的小傳,如:吳光清的《袁守和先生傳略》,李書華的《追憶袁守和先生》,和秦賢次為劉紹唐主編的《民國人物小傳》第二冊所寫的更詳細的<袁同禮(光緒二十一年至民國五十四年)>的傳記。在英文著作裡,則哥倫比亞大學所出版的《民國名人傳》第四冊(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Republican China, Edited by Howard L. Boorman & Richard C. Howar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民國六十年.Vol.4),那就兼顧中西,更為翔實了。——所以在拙篇裡我只想談談守和先生在「中國近代文化轉型史」中,所發生的作用、他的貢獻,和他在文化轉型中的地位。

先談談「轉型」

在不同的拙著裡,個人一再提出,一部「中國近代史」(當然包括畫蛇添足的什麼「現代史」和「當代史」),便是一部「中國現代化運動史」;也就是一部「中國近代(社會文化)轉型史」。「現代化運動」這一名詞,毋需解釋,也解釋不盡。——「轉型」則是任何一個有高度成就的民族文化,必定有其固有的社會文化的特殊「型態」,如西方的基督教國家,中東的回教國家,和南亞的印度,都是有其特殊型態的。

可是近五百年來西方基督教國家的社會文化的發展,只有其「現代化」的程序,而沒有「轉型」的問題,尤其沒有「轉型」的痛苦。因為現代化運動在西方是一種發自內部的自然進展(natural course of internal development),而我們中國和其他亞非拉民族國家的現代化運動,則是發軔於外界(尤其是西方)的挑戰和壓力(Western chalenge and pressure)。

因此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只有其範圍大小,和時間緩急的問題,而沒有社會文化「轉型」(transformation)的問題。

我們和其他亞非拉國家就不然了。我們的現代化運動,發軔於「被迫向西方學習」,也就是「師夷之長技」。既然向「西方學習」,因此我們的「現代化運動」就多了個「西化運動」(Westernization)的階段。「西化」就是由東方式轉成西方式(簡稱「西式」或「洋式」)——從三家村的「土私塾」到大小城市中的「洋學堂」;從「父母之命」到「自由戀愛」……等等的轉變,這就是所謂「轉型」了。——須知「土私塾」這一教育制度,和「父母之命」這一婚姻制度,在中國歷史上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這種教育和婚姻制度,就是我們固有文化型態的一部分,這種千年不變的「型」態,一下要「轉」成「洋式」或「西式」的「洋學堂」和「(西式的)自由戀愛」,是十分困難的,和十分痛苦的。——就以婚姻「轉型」來說吧!我們「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呢?——這個例子,這種哭聲,縱在今日,仍是觸手可指,海峽兩岸皆然。這只是「社會文化」轉型的困難和痛苦的千萬個例子之一罷了。

各行各業,各有啟蒙之人

以上所舉只是兩個特殊例子。其實近百餘年來,一轉百轉——文物制度、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語言文字、文藝思潮、學術研究……,無一不是從千年不變,到大變特變——棄舊從新,捨東就西的。胡適等人當年提倡「全盤西化」,被人罵慘了。其實我們今日回頭看看,從我們本身開始,從頭到腳(上有西式分裝頭,下有大英洋皮鞋),從早到晚(早起刷牙刮鬚,晚上如廁熄燈上床),豈不是早已「全盤西化」了,有什麼稀奇呢!——大陸農村太落後,等到他們也像我們生活在都市的人,全盤西化了,也就不再落後了。

以上所說的,只是我們升斗小民的日常生活。其實國家大政、典章制度、學術文化……,無一不然也。——只是這種典章制度、學術文化中,各行各業都有其先知先覺的帶頭人,這就是我們所謂「開風氣」的大師了。

且舉幾個領導我們轉型的巨人來看看:

.領導我們作政治轉型的是康有為、孫文(中山);

.領導我們作軍事轉型的是李鴻章、袁世凱、蔣百里、蔣介石(中正)、毛澤東;

.領導我們搞外交轉型的是李鴻章、顧維鈞、周恩來;

.領導我們作哲學思想轉型的是胡適、陳獨秀;

.領導我們作語言文學轉型的是胡適、周樹人(魯迅);

.領導我們作教育道德轉型的是蔡元培、張伯苓、胡適;

.領導我們作建築學轉型的是梁思成、貝聿銘;

.領導我們作圖書管理學和目錄學轉型的是袁同禮、蔣復璁;

.領導我們作……(其他轉型的至少還可舉出百人)

換言之,近百餘年來,我國各行各業,皆有其各自的「轉型運動」——通過「西化」的階段,到達「現代化」的結果。「現代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其後自有其自然前進發展的規律。在這各行各業的轉型運動中也各有其「啟蒙大師」。我個人試擬上列諸人為例,就是說明,袁同禮在近代中國,是位領導我們搞現代圖書管理學和現代目錄學的帶頭人和啟蒙大師——這便是他在中國近代文化史中的「座位」。

傳統目錄學現代化的領導者

「目錄學」原是我們中國的國寶。在傳統中國能「博極群書」,能「由博返約」才是大學者。只通一經的一通百不通,在漢以後,就不能算是大儒了。所以目錄學實是眾學之源。

搞圖書分類學和圖書管理學,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漢代的「七略」、隋唐的「四部」(經史子集)分類法,都是獨步全球的。到乾隆修《四庫全書》(與美國革命同時),我們四庫一部,足敵全球其他各國所有圖書之總和。真是欹歟盛哉。不幸近兩百年來,西方突飛猛進,我們就落伍了。

經史子集的四部分類法,一搞兩千年不變,也實在是太保守了。再者「孔家店」這個托拉斯,一下就把持了「四庫」的四分之一(經部),也太霸道了。等到胡適出現,搞反托拉斯法,把「經、子」拉平之後,因而我國傳統的藏書樓,便天下大亂了——兩千年傳統,毀於一旦,如何是好?

文化轉型是一轉百轉的。孔家的托拉斯既倒,下面的百貨商店通統都得改裝重建。因此才有新式圖書館之出現,和新的圖書館學會之成立。主其事者都是名震一時的學者文人如梁啟超和蔡元培等人。對他們說來,「老式的」、「傳統的」圖書管理方法和老式的「四部分類法」是不能再沿用了。他們要改用「新式的」、「洋式的」、「西式的」方法。但是梁舉人和蔡進士這種小腳放大的舊式新文人,知道啥洋式、西式呢?——在新的建制裡,他們不能不頂個頭銜,至於實際工作,老進士、老舉人就一團漆黑了。這樣,那新自美國留學歸來,享有圖書管理學位,和實際(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工作經驗的青年學者袁同禮就脫穎而出了。

從北京到台北

關於袁氏詳細學歷經歷,讀者可參閱上引三傳。這兒只想一提那與時代有關鍵性的若干要點。袁氏民國五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外文系,與傅斯年、沈雁冰(茅盾)同班,是新文化運動中的新青年。民國九年留學入紐約哥大。民國十一年畢業於哥大本科,再入紐約州大前身之州立圖書館專科學校。民國十二年畢業,並入美國國會圖書館實習,再赴歐洲考察實習一年。民國十三年歸國任廣東嶺南大學圖書館長,民國十四年改任北京大學目錄學教授兼圖書館長。同時近代中國新式(西式)的圖書館學會開始出現;民國十五年「北京圖書館」正式成立。——中國敬老尊賢的舊傳統,規定了必須由一些有名的高官、耆宿掛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