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安郡的戰事受到天下關注,尤其是北都明國。
現在蔡文卓已經蘇醒,傷勢恢複的很好,已經可以正常說話了,雖然離下地走路還很遙遠,但肯定是死不了了,並且在蔡文卓府衙周圍排下了大量的軍隊,以防再出現上一次那樣的刺客捲土重來。
蔡文卓仰躺在床上,周圍圍著好幾個將領,其中也有朱傲清,還有劉長滿,兩人是蔡文卓的左膀右臂。
「寶安郡的戰事怎麼樣了?」
蔡文卓問道。
「稟丞相,聖朝到目前為止已經攻下城池十九座,在千竹山一帶駐軍五十餘萬,聲勢浩大;而王旭,更是親自坐鎮千竹山,指揮戰鬥,與山下的東都大軍成對峙狀態,隨時都有可能戰在一起。」
朱傲清道:「東都也攻下了二十餘座城,在千竹山以東留有兵力三十萬,準備和聖朝展開決戰。」
「丞相,您預計一下他們誰會贏?」
聞言,蔡文卓道:「這個可不好預料,現在的東都可不是昔日的朝廷,和聖朝軍實力旗鼓相當,她們若是一戰,本相也很期待。」
突然想到胡國,蔡文卓問道:「高權呢?高權沒有加入寶安郡戰事?」
劉長滿道:「沒有,最新情報,高權只是讓胡國大將軍古力率軍二十萬駐紮在邊界後,便再無消息,根本就不管寶安郡的事。」
「高權不愧是胡國丞相啊。」
蔡文卓深吸一口氣道。
所有人皆點了點頭,現在眾人都知道蔡文卓為什麼要撤軍的意圖了,對此,眾人都十分贊同,也暗道蔡文卓高明。
現在高權的舉動,和北都大同小異。所以,眾人也佩服高權。
「既然不交戰勝似交戰,那聖朝怎麼就。」
劉長滿道。
他的意思很明顯,既然不打仗比打仗好,那又何必打仗呢?難道聖朝謀士們都想不到這一點?
這也是所有將軍的意思,都想知道王旭是怎麼想的。怎麼就甘願當那個盾牌呢?替胡國和明國在前衝鋒陷陣,明明知道胡國和明國是在坐享漁利,可也心甘情願。
蔡文卓道:「這你們就不知道了吧,對於王旭來說,除了東都對他有威脅以外,我們兩國都是陪襯,他根本就沒有將我們放在眼裡,所以,他不能讓東都得到寶安郡。那樣的話東都將異常強大,局勢就會失控,連聖朝也無法消滅東都。」
「誰都可以得到寶安郡,唯獨最強大的一方不可以,那就是東都!」
「試想一下,如果聖朝不出面,那東都肯定直接拿下寶安郡,之後兵鋒直至帝都。威勢強盛,難以抵擋。」
朱傲清在一旁道:「丞相。你們是不是太高估東都的實力了?依我看,我們若是全力一戰,未必就會輸!」
「你永遠不會明白她們先進武器的厲害,也就這兩天吧,她們肯定會叫占,乘此機會。你可以好好看看,東都的強盛連王旭都要忌憚,你怎麼可以小覷與他?」
蔡文卓道。
朱傲清點點頭:「諾。」
這時,有個羽林軍走了進來:「稟丞相,陛下來看你了。」
聞言。蔡文卓擺擺手,徹底躺下,懶得理會。
見此,朱傲清對那羽林軍道:「丞相不見,讓那小皇帝回去,從現在起,你們好好守住金殿,沒有丞相的命令,不許他離開半步。」
「諾。」
羽林軍沒有任何的猶豫,拱手說道。
羽林軍退走,在場所有人低下頭。在她們心裡,雖然都是以蔡文卓馬首是瞻,可是這樣對待皇帝,總覺得有些彆扭,然而,朱傲清和劉長滿卻是滿不在乎,對於那個皇帝,兩人可沒什麼好感,特別是在蔡文卓出事之後,兩人一直都沒上朝,明國黃權,名存實亡。
此時此刻,在北都軍民心中,已然將蔡文卓當成了唯一一個相比皇帝的任務,雖然他還不是皇帝,但卻勝似皇帝。
新的一天。
凌晨。
當晚風緩緩退卻,太陽初升之時,千竹山戰鬥打響了。
藍月手下第一團團長,名叫田亮,田亮徹底擺開陣勢,命令第一營三百步槍隊向前推進,而在那三百步槍隊的後面,幾十個士兵推著十門紅衣大炮前進,這是第一團的炮排,只有十門大炮,此行是為了協助第一營攻擊。
「裝定諸元。」
「開炮!」
隨著傳令兵一聲令下,十門紅衣大炮向山上轟砸,而與此同時,三百步槍隊往前推進,雖然速度緩慢,但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半山腰上,看到敵人已經在開始攻擊,第一團團長林飛翻了個白眼。
「這敵人在搞什麼?離我們還這麼遠就開始開炮,有用么?」
身旁的丁牛也是呵呵笑了起來:「這敵人也太笨了,這樣下去什麼時候能攻得上來啊,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試探性攻擊。」
其實那十門大炮從山地發炮,擊打的最遠的距離也攻不到林飛的陣地,然而,田亮並不知道這一點,因為紅衣大炮的距離有四百多米,而林飛陣地設定在了射程之外,大約六百米的位置。
這個位置也是經過精密計算的,如果敵人想要攻到這個位置,那敵人的步兵部隊肯定也進入了山頂上的炮團攻擊範圍之內,到時進行炮戰,聖朝兵馬絕對不會吃虧。
「不管他,通知所有戰士,小心戒備,一旦進入射程範圍,立刻還擊。」
「是。」
丁牛應了一聲,轉身前去傳令。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直到一個小時後。
田亮雖然身為團長,卻是親自帶隊,在命令第一營三百步槍隊往前推進的同時,他自己帶著剩下的兵馬緊跟而上。
啪!
突然,山上傳來一聲槍響,緊接著,戰鬥正式打響了,林飛手下第一營士兵奮起反擊,全部對準山下開火。
與此同時在山頂上,王旭手拿望遠鏡關注著這一切,他的身旁跟著耶閩研、張猛、福敘,還有幾個副將。
「敵人想要攻上千竹山,無異於痴人說夢。」
王旭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