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撤了。」
城牆上爆發出一陣陣歡呼聲,黃權暗自點了點頭,他的方法果然沒錯,炮轟攻城器械比直接攻擊敵人,更加作用大。
沒有了攻城器械,敵人衝到城下,就只能死,撤軍是必然的。
「你們一定要嚴守崗位,敵人再來,立刻回報。」
「諾。」
黃權擺了擺手,和綿升對視了一眼之後,朝城內走去。
東郡,東都。
經過這兩年來的休整,朝廷已經大致恢複了元氣,不過軍事力量比起之前,卻是要弱上很多。
原本的宮殿全部改造過,一應和帝都的一樣,尤其是都城,和帝都幾乎一樣大,除了沒有晶水行宮之外,其他的都差不多。
如此一來,讓皇帝感覺,就像是沒有失去帝都一般,這已經過去了兩年,皇帝似乎已經忘記了,現在每日一樣笙歌高舞,興緻頗高。
當然,這是皇帝的態度,但作為丞相的楊明岳,卻是一點也不敢大意,自從來到這東郡後,他收復了東面的海域人,其海上海下的物資都給東郡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就如王旭的雪域郡一般,戰馬異常的貴重,為王旭帶來了不少的財富。
東面的海域人多是蝸居小島,大的海域部落有數千人,小的只幾十人,東郡往東萬萬里,不下數十萬海域人,不過海域人雖多,但難得聚在一起,很難抱成團,所以,楊明岳的水軍一到。所有的海域人便望風而降。
短短的一年中,數十萬海域人為朝廷之命是從;而楊明岳也是小心翼翼的處理此事,在海域人之中選出了十萬海域部隊,就駐紮在東郡的大軍東面海邊,一則可以防禦海域人,二則。也是為朝廷增添了一股實力。
除了這十萬海域水軍精銳,楊明岳將原有的百萬多大軍也整理了一遍,本有一百五十多萬,楊明岳從其中選了六十萬留用。
六十萬之中,有十萬是精銳水軍,其餘的皆是步軍,也就是說,現在朝廷的真正兵力,是七十萬!
在楊明岳的府上。此刻聚集了二十幾位大臣,其中有一半的都是大將軍級別。
自從皇帝不理政事,所有的一切都交由楊明岳打理,除了要用兵以外,一切的事,楊明岳都可以做主。
所以,但凡大事,都是所有的大臣商量好厚。等要動兵之時,前往皇宮請調兵旨意就行。
楊明岳高坐主位。俯視下方,眼眸掃過堂上的所有人,他手裡拿著一份奏摺,晃了晃道:「雪域、河西兩地大亂,王旭率兵西征,帝都所有的兵馬都往河西郡而去。與此同時,蔡文卓和高權暗地結盟,集兵百萬,準備攻佔帝都,對於這件事。你們有何看法?」
「稟丞相,末將覺得,這正是我朝廷崛起之時啊,如果我們能起大軍過江,寶安郡、吳郡都是唾手可得啊。」
說話之人是朝廷的一員大將,平日里寡言少語,但此刻卻是異常的興奮。
楊明岳微笑著搖了搖頭,擺手道:「你們呢?有何異議?」
「回稟丞相,微臣以為不可。」
楊明岳道:「嗯,你且說說。」
那大臣道:「我們現在根基才剛剛穩固,不宜大動刀兵,如果再傷及元氣,那我朝廷可就難以復機了。」
「大人此話差異,如果我攻佔了寶安郡或者是吳郡,實力只會越來越強大,怎會傷及元氣,大人多慮了。」
有人反駁道。
「我東都正逢科舉,又近農忙,此時動兵,確實不妥,還望丞相三思。」
接下來,許許多多的大臣都說出了自己的意見,楊明岳都一一聽完,直到最後,他將這些意見全部匯總,然後擬定出了東都接下來要做的事。
「不管是王旭、還是胡靈、亦或是明帝,三國都注重人才的選拔,尤其是聖朝,早就建立了文淵閣、武英殿、等等,意欲招攬更多的人才,也正是因此,他帳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人才濟濟,我甚是羨慕啊。」
「所以,這一次的科舉,本相極其重視,一定要辦的浩大,要讓更多的人才為我所用,告訴那些士子們,武士們,不管是武藝出眾,還是文才出眾,我朝廷一律重用,重賞!」
「我朝現在缺少糧食,此時正值夏季,收割在即,諸位一定要重視這一點,與此同時,也要為來年做打算,種植更多的糧食,重視農桑。」
說到這裡,余淵疑慮道:「那敢問丞相,出兵寶安郡之事,當如何?」
楊明岳沒有直面回答,他起身看向背後的地圖,緩緩道:「從表面上看,吳郡、南郡、寶安郡、北郡,駐軍兵力都是很少,只有數萬不到,如果我軍突襲,肯定能攻佔一兩郡,最少也能佔得一郡。」
楊明岳深吸了一口氣:「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就算我們攻佔了偌大的地盤,可終究還是無法守住。」
「帝都地界有蔡文卓、高權百萬大軍,如果後院起火,他們肯定會快速回軍,到那時,我們就要獨自面對兩大強國,形勢堪憂;更可慮者,我們攻擊胡國和明國,就等於直接支援了聖朝,這對我們是尤為不利的。」
「所以,對於中原戰事,我們應該不予理睬,就讓他們狗咬狗,看誰能佔得上風,而在這段時間裡,我們也可好好的修養,整頓兵力,以準備以後的大戰。」
聞言,余淵道:「丞相,那我們何時能過江殺敵啊?」
此話也是諸多將領的意思,頓時,眾多將領都齊齊看向楊明岳。
「等著吧,從現在開始,我們不再主動攻擊,有二十萬精銳水軍在,他們打不過來。」
楊明岳道:「我們現在糧食緊缺,再等兩年,待羽翼豐滿之時,我即下令擴軍,等將新兵訓練城精兵之日,便是我東郡崛起之時!」
「好了,都下去吧,好好辦事,我朝會崛起的!」
楊明岳一說完,眾大臣點了點頭:「諾。」
隨即,所有人退出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