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使人奮發的心理操縱術

人皆有「身份意識」交談中應使對方感到自己很重要,切莫引起對方的卑賤感。簡單的一句「有件事要拜託你」就能使對方熱情高漲,奮發向上。

美國曾有兩兄弟同時參加州長的競選。哥哥的做法是送給選民扇子、月曆,或在小孩臉上親吻,以博得選民的好感,樹立極富熱情的候選人形象。弟弟則不落俗套。每當他發表政見前,一定先摸摸口袋,然後問在場的人:「誰願意給我一支煙?」結果,弟弟反在競選中旗開得勝。就選民的心態而言,能將東西給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是何等榮耀的事。因此,弟弟得到狂熱支持。

社會上低階層的人,相對高階層的人來說,總是懷著卑賤的地位意識。那位弟弟的請求,含有把高階層的人降到低階層的意味。這種關係的變化自然能扭轉選民內心的對立感,使人心生感動。

類似做法也可理順工作中的人際關係。例如,對男性部屬發令時,可先說「我要拜託一件事」再將內容說出。雖然只是簡單一句,但若經常使用,便能使懶惰的職員發憤圖強,或安撫具有反抗心的職員。

當人的卑賤意識轉化為優越感時,就會感到意氣昂揚,這正是語言變化的功效。

談話的語氣不同,對方的情感反應也會不同。命令的口吻往往使人不悅,詢問的語氣則能使人發憤。

比如,要攝下小孩彈琴的姿勢,很不容易捕捉最佳時機。如果以命令的口吻說:「你彈低音鍵!」小孩一定不很樂意和自然。相反地,如果以詢問的口氣說:「你會不會彈低音鍵?」小孩為了圖表現,會很自信地敲打起低音鍵,為攝影提供一個極佳的姿勢和神態。

這種情形也適合於成人。如果要啟發下級的思考判斷,促其奮發向上,不宜用命令式口吻,而要代以詢問式口吻,使對方產生好感。不過,應注意的是,只有熟知對方,詢問方式才能奏效。另外,還應注意,突如其來的詢問會效果倍增。

在性別清一色的某些社會集團中,性困擾往往使人萎靡不振。無傷大雅地講些笑話,可助人解除煩惱,增強工作效率。

著名學者周谷城曾說,幽默是當智慧超出了需要時涌發的。這句話從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幽默的本質,即幽默有超脫於功利的屬性。正是這種屬性,能消除人們的種種煩惱和不快,使緊張的精神恢複平衡。因此,在人們身負各種重壓的情況下,開開玩笑,活躍活躍氣氛,是很有必要的。當然,玩笑要適可而止,不能太庸俗。

世界上有很多人為自己的缺陷而煩惱不堪。其實,他們的不足只是在一些特定條件下才會出現,幫助他們認清這個事實,他們就能主動地改變自己。

有位年輕人對心理諮詢醫生說:「我是一個動不動就臉紅的人……」

心理諮詢醫生問他:「你常常對哪些事感到難為情?」

這個年輕人一一具體說出後,歸納出他只對長輩或陌生人才臉紅。所以,他並不是一個「動不動就臉紅的人」應該說他「有時也臉紅」才對。

對「我是……的人,因此……」而感到煩惱的人,不妨採取這種方式勸導勸導他。

幫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驅散悲觀心理是當務之急。明確指出兩條道路讓其選擇,就能鼓勵他背水一戰的勇氣。

所謂兩條道路,就是把陷入困境者的出路簡單地歸納為兩種,一種是自暴自棄的消極選擇,一種是擺脫困境的積極選擇。這種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地列為「二擇一」式的做法,便於人做出決定,在具體運用中屢屢奏效。

比如,對於瀕臨倒閉的經營者、高考落榜者,要讓他們擺脫困境,惟有坦誠相告:「你現在只有兩種選擇,自甘墮落或下決心採取行動,你自己決定吧!」

面對這種類似最後通牒的說法,對方很難說出「我要自甘墮落」反而會說「好吧!我努力奮鬥!」

安慰勸導失敗的人,切忌無視事實盲目地講些樂觀的話。首先適度地肯定悲觀的現實,然後以樂觀的話語加以鼓勵,就能重新燃起對方的希望。

每年高考過後,經常有落榜的學生為一年的努力化為泡影而萬分傷心。這種絕望絕不是幾句好言語就能打消的,但如果勸慰得當,至少可使他們產生再拼一年的勇氣。

在勸慰時,按照對方的實際情況,首先一定要表達適當的悲觀看法,然後著手勸導,要避免「樂觀的看法——樂觀的看法」的講話順序,採用「悲觀的看法樂觀的看法」的講話次序。例如,「那件事本身很困難,但是你沒有問題」和「你本身沒有問題,那件事確實很困難」這兩句話內容相同,但因為語言順序不同,在心理上產生的效果就迥然不同,即樂觀語放在結尾,會使對方腦海中留存樂觀的看法。

對任何人,只要幾次有意識地使用這種方法,並且有意識地反覆挑起對方殘存的希望,便可使對方產生勇氣。

以命令口吻批評人,效果多半不佳。客觀地指出對方的過失,再加上一句「我並不希望你成為這個樣子」可促使對方自我反省。

對於禁止或命令的話,一般人總有反抗、機械式的服從、逃避這三種反應,很難就此自我反省,主動改進。惟有站在客觀立場觀察問題,才能冷靜地評價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而自覺地剋制、改進自己的行為。例如,妻子想要改變先生的不良行為,不必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使丈夫生氣或焦急,只需一句話:「我想我所愛的人不會是那種人。」上級對工作差勁的下級可說:「也許我的指導方法有問題,我並不想你成為這模樣。」

但是要注意,使用這種方法時,對象可能會誤認為你在挖苦或諷刺他。因此,應該先說上一番道理再運用此法。否則,不僅無法使對方口服心服,還可能造成絕交的後果。

要求他人辦事,首先應肯定對方的水平和實力,然後再提出更高的目標,這樣就能激發起對方的創造力和積極性。

柏林奧運會游泳比賽金牌得主前畑秀子有過這麼一段小故事。

柏林奧運會前4年,年僅18歲的前畑秀子在洛杉磯奧運會上以0.1秒之差獲得銀牌。在慶功會上,東京市長和前畑有一番交談。

「獲得第二名,感到高興嗎?」

「當然,我連做夢都沒想過會得銀牌,我超過在日本創造的新紀錄6秒多……」

「是嗎?你不覺得遺憾嗎?你應該感到不服氣,你只差0.1秒。既然能縮短6秒,為什麼不突破7秒?這樣就可拿金牌了?如何?是否在下次柏林奧運會上改寫紀錄?以0.1秒優勢贏得金牌。」

據說前畑秀子就因這幾句話打消了退隱念頭,苦苦向0.1秒挑戰,從而獲取了柏林奧運會金牌。

所以,要鼓起他人的幹勁,最好不要用自己的武斷想法壓制對方,而應該讓對方有意向更高目標進軍。首先充分肯定對方的實力,然後說,「以你的能力,這件事絕無問題」這是鼓起對方幹勁的啟動器。

不留情面的批評,效果往往適得其反。採用「肯定一批評一鼓勵」的方式,對方定會心悅誠服。

日本有位著名的音樂評論家,其評論方式別具一格,很得人心。其做法是:第一階段肯定對方唱得非常好,第二階段提出需改進的地方,第三階段鼓勵對方「相當不錯,希望更上一層樓」這種評論方式使絕大多數演唱者盡興而歸。因為普通人只要能有名家觀賞就高興萬分了,何況是被名家讚揚呢?這種評論使人無挫折感,因而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這位評論家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在嚴厲的批評前後都有溫暖人心的言語,因而被說服者不會產生抗拒心理,反而增加了「再努力試試看」的發奮心理。換言之,他的評語使評論對象朝著新目標努力,這種方法相當於「糖衣苦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