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操縱他人情感的心理操縱術

人是感情動物。被別人讚揚時,都會露出喜悅的神情。有些人聽到言過其實的讚美詞會得意洋洋,倘若再加奉承,更會飄飄欲仙。

讚美話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而活用讚美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個關鍵。而且讚美不嫌多,若只說一次便再也不說了,其效果就難以發揮;若能如扶梯式地不斷上升,就能達到上乘效果。

讚美別人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一般優點的讚美,一種是對大家不注意的細微優點的讚美。兩相比較,後一種讚美更容易使人喜悅。

比如,女性對自己的五官、儀錶、體態優點都非常清楚,若在此做文章,只會使她覺得多餘,甚至被認為是虛偽的奉獻。但若在對方不以為然的部位上做文章,肯定對方的不為人注意的優點,對方便會喜不自勝。

對專家、教授讚美他的業餘愛好,比如說某某數學教授的書法很不錯,比讚美他的專業成就更會得到他的好感。

1963年,美國名詩人羅伯茨福斯特曾多次受到當時蘇聯首腦赫魯曉夫的稱讚,這些稱讚不但不能使他高興,反而讓他覺得忐忑不安。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呢?評論家們推測:也許詩人注意到如果下次失敗,該怎麼辦?

總之,誰都喜歡聽好話,但好話不能說得過分。若過分,對方會認為不配,或擔心不能長期保持優點,或疑心你的動機。比如,寫得一手好字的新職員,文書報告備受上級賞識。由於經常受到讚美,反讓他覺得誠惶誠恐,無法承受一旦出洋相的窘迫,從而產生心理負擔。

犯罪心理學專家分析,小偷之所以「有恃無恐」原因在於知道被害者有「擔心被殺心理」通常被害者一旦發現小偷,總是轉身逃跑或大聲喊叫,這種下意識行為早在小偷的意料之中,因此並不能阻止其偷竊行為。但被害者的反應如果出乎小偷預料,反而會使他不安。

一位女作家的住宅被小偷光顧,女作家盡量地壓抑著恐怖感,裝著輕鬆地說:「你儘管拿吧!」小偷聽到後,頓時心虛,立即轉身逃跑。因此,遇到不利場面時,不管內心如何恐懼或憤怒,表面上應裝出無所謂的樣子。

和女人交往,一定要懂得她們關注什麼。一般說來,她們深為困擾的問題是衣服、同伴和食物,即吃什麼?和誰去?穿什麼衣服去?

對於衣服、同伴和食物,女性總有強烈的需求感,不願在這些事上丟面子。只要在這三件事方面不出差錯,就會放心去交往。因此,要博取女性的歡心,不妨從以上三個問題人手。

講話時要注意語氣親切,切忌態度生硬,因為對方可能早就憋了一肚子氣,正愁找不到出氣筒。

人在忙碌、睡眠不足、空腹、人生不得志等情況下,容易積累不滿情緒,一旦外界進行干涉,就容易引發無名火。但若是善意的由衷的忠告或勸導,就不會引起對方的憤怒。

比如,早餐時,電話響個不停,被吵醒的嬰兒大聲地哭叫,烤麵包機飄來燒焦的氣味……在這節骨眼上,如果丈夫說:「該死的混蛋,麵包是這樣烤的嗎?」妻子一定會特別憤怒。相反,如果換成這種說法:「又是孩子,又是電話,又要注意烤麵包,你真是太忙了」妻子就會感到被理解的欣慰。

因此,在人際關係中一定要注意用詞親切,避免傷害對方,引起對方的憤怒。

俗話說:話不要說得太絕。所謂「太絕」就是太抽象,太絕對。抽象也有程度之分,比如「你這人太差勁了」比起「你這人老是不守約,真是太差勁了」顯然前者抽象一些。如果猛然一句「你這人太差勁了」對方一定莫名其妙,無所適從。後者的說法不那麼抽象,相對來說容易為對方接受。

因此,向別人提意見時應盡量具體,對方才容易接受。話越抽象,越容易使對方糊塗。他會一直想著你話中的含意,甚至不知如何作答。反之如果想故意引起他人生氣,抽象點容易奏效。

無意中得罪了人,究其原因是對方誤認為你「話中有話」有一個家庭主婦,本性善良,但由於心直口快,常在無意中刺傷她的小姑子。後來,這位主婦聽取心理學家的建議,同小姑子講話時,盡量去掉話中可能含有的弦外之音,使姑嫂握手言歡,彼此間的感情變得融洽。

其實,不僅是家庭內部,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往往因為衝口而出的話而引起爭論。要預防這些不快,談話前必須思索一番,盡量消除話中的弦外之音。

對方正在生氣或傷心時,絕對不要觸及使他情緒激動的原因,要完全接納他的情緒,並表現出同情,順著他的話,很快就能撫平他。

比如,面對因上司毫無根據的責罵而憤慨不已的青年,不可加油添醋地問:「到底是怎麼回事?你有沒有努力地使上司了解事情的真相?」而應說:「所以,你為此感到憤慨?你應該大拍桌子和他對罵,或乾脆置之不理地跑出去,甚至馬上提出辭呈,這種上司真是又可惡又無能,也難怪你會生氣……」說話中應盡量迎合對方心情。

這麼說過之後,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是該這麼做、這麼說」反覆大聲地說了幾次後,本來激昂的情緒,終於漸漸地趨於平靜。

與人談話時,有時會感到緊張。如實地講出緊張感,不僅能很快地消除它,而且能縮短雙方距離,取得他人的認同。

全美保險業優勝紀錄保持者貝特卡在開始招攬保險業務,與名人面談時有股說不出的恐懼感。有一次,他踏進一位汽車工業巨子的辦公室時,緊張得突然說不出話來,對方驚訝地看著他。好不容易,他才鼓足勇氣說:「今天我有機會見到您,實在感到榮幸。但是,一看到您,我卻害怕得說不出話來。」

貝特卡勉強擠出這些話後,奇怪的是,恐懼感剎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話也流暢起來。據此體驗,貝特卡察覺並提出了「內心膽怯時,勇於承認事實」這一法則。

經常,我們內心會湧出自卑或罪惡感。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心態?原因是人們不能肯定自己的現實狀態,很容易相信或接受他人的評價。

例如,每天辛勤地工作,卻只有微薄的月薪,假如這時有人批評他說:「這傢伙沒有什麼本事,了不起領到人民幣300元罷了。」

聽到這種評語後,他可能會由此而喪失工作信心。

面對他人的議論,採取客觀評價的態度,可以有效地消除自己或他人的自卑感。比如分析對方的評價果真是正確的嗎?過去雖然有過這類評語,但現狀能否證明?

自己有必要承認這個現實嗎?如此作自問自答,一一刪掉不真實的評價,運用報告的方式陳述,即可消除毫無由來的自卑感。

人受到壓抑,內心不痛快,長期的積怨往往會形成一種「惡劣的感情」若找一個空無一人的地方盡情地叫罵一番,就能有效地減低心理壓抑的程度,達到釋放不正常心理能量的目的,使心中無比舒暢。

常聽到夫妻間「吵個痛快」的說法。夫妻間相互指責,痛痛快快地吵上一架之後,雙方心理上得到平衡,就會重歸於好,握手言歡,夫妻間的感情可能更和諧。

在美國的新澤西州的一座監獄,允許強姦犯在某個規定的時間裡大聲叫喊各種髒話。監獄當局是以叫罵宣洩的方式,達到對犯人進行治療的目的。

總之,人在精神很不愉快時不妨找個地方大聲咆哮,這樣可以有效地消除不滿情緒。諸君不妨一試。

也許你不會相信,但生活中確有其事。

一位年輕女士患有支氣管炎,醫生半開玩笑地說:「小姐,你好像有喉結。你不是女孩吧?」

醫生不過隨口說說,然而「不是女孩子」這句話卻對這個不滿20歲的少女造成巨大打擊。從此之後,她經常穿高領服裝,如果家裡人注視她的頸部,她馬上板起臉孔,接著亂髮脾氣,並且有輕微的神經質。

這就是「權威效應」即社會中有的些人由於具有權威地位及形象,對他人的評價會產生極大影響。由於說話者是醫生身份,病人就會輕易相信,以致陷入絕境,若是自一般人口中說出,則會被認為是開玩笑。

運用「權威效應」原理,由專家吹捧或貶低他人,是很厲害的一招:容易造就人也容易毀掉人。

誰都會有挫折或不幸的經歷,若一味地在泥沼中打滾,就會越陷越深。若採用「符號戰術」即將失敗的經驗用正面的語言表達出來,就容易擺脫困境。

如果家中發生了一連串不幸事件,我們就告訴自己「今年運氣不好」將不幸的事實淡化,只留下「運氣不好」的語言符號,就會避免陷入重挫中,精神反從困境中超脫出來。在這裡,反面的失敗經驗轉換成了正面積極的態度,使自己解除了精神上的苦悶。

不同的稱呼表示了雙方關係的密切程度,代表著對對方人格的尊重程度。如雙方見過面,對方對自己的名字卻根本沒有印象,表明對方根本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裡。對於專門從事與人打交道工作的人,記住對方的名字並在下一次相見時叫出,這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武器。客人會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